“参见大王,末将在寻找凌异。”
“这个孩子突然之间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罗成一脸的纳闷。
“为什么会找不到了呢?”
杨昭也觉得奇怪。
这些天来,凌异的表现已经非常好了,对他们没有了任何的敌意。
按理说,也不会再次的离家出走。
“大王,孩子可能是怕累了。”
“这几天跟着我学功夫,的确是累惨了...”
罗成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这个时候,杨昭无意之中瞥见了凌异。
原来凌异听到杨昭的声音之后,就探出小脑袋往这边偷看。
正好被杨昭发现了。
杨昭忍不住的笑了,只要孩子没事就好。
“罗将军,练习功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更何况孩子那么小,所以对他的要求不要那么高。”
“他不想学的时候就不要强求....
杨昭对待凌异特别的宽容。
“还是大王最英明了。”
没想到,杨昭刚刚说完这些之后,凌异自己就跑出来了。
“小东西,真拿你没有办法。”
罗成宠溺的摸了摸凌异的小脑瓜。
几个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好孩子,罗叔叔也是为了你好。”
“练功夫本来就是很苦很累的事情,以后还是要适当的坚持一下。”
杨昭非常亲切的跟凌异交谈着。
“大王,我知道了。”
凌异忽闪着他的大眼睛,乖乖的点了点头。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知道杨昭对自己特别的疼爱。
罗将军和程将军也是这个样子的。
自己的确是有些怕苦怕累。
但是也非常的懂事。
以后还是要不断的学习功夫,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罗成和杨昭看向凌异的眼神都非常的亲切。
凌异也逐渐的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温暖。
“大王,我突然想吃烤鸡了,可以吗?”
凌异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看得出来,他真的把身边的这些人看成了自己的家人。
“当然可以啊,咱们现在就走。”
杨昭看到凌异如今的表现之后非常的欣慰。
他们早就想要达到这样的一种效果了。
还记得刚刚见到凌异的时候,孩子的眼神当中满是惊恐。
情绪也非常的不稳定,所以才会屡次的离家出走。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局面,还是非常值得高兴的。
“罗将军,咱们现在就带凌异去吃烤鸡。”
杨昭大手一挥,把手头上的事情暂时放下。
“末将遵命。”
看着眼前的场景,杨昭回忆起了当初穿越的场景。
富丽堂皇的皇宫之内。
众多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依文武序列而立。
他们神色各异,低语交流。
“陛下久疏朝政,今日终于重启朝会。”
“或许,皇后病情有所转机?”
“难说,皇后之疾缠绵难愈,非一时可解。”
“慎言,皇后病情非吾等可议,勿忘头上三尺有神明。”
这些细语,一一传入杨昭的耳中。
杨昭闻此,内心无奈,轻轻摇头。
作为一位穿越者,他来到了大业年间的隋朝。
在原主生命即将消逝之时,他接过了其身份的接力棒。
成为了大隋的大皇子。
而眼下,朝臣们讨论的正是。
自皇后病情加重后,杨广对朝政的冷落。
国事几乎全权委托给了六部处理。
他自己则日以继夜地陪伴在皇后身边。
如此下去,显然非长久之计。
杨昭深知,当前正值首次远征的筹备阶段,
是巩固边疆、震慑外敌的最佳时机。
按照史实,首次远征将以惨败告终。
也为后来的大隋覆灭埋下了伏笔。
因此,杨昭心中已有了应对之策。
思考如何使首次远征顺利成功。
可偏偏在这关键时刻,皇后病情横生枝节。
杨昭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父皇,望您能以大局为重!”
他在心中默默祈祷。
毕竟,一旦大隋倾覆。
作为皇帝的杨昭又能有何善果?
他绝不愿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就在这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响起。
随即,身着十二章纹龙袍,头戴日月双图冕冠的杨广。
从大殿的御用通道缓步而出。
杨广步伐坚定,神色威严。
坐上龙椅的那一刻,一股浩荡的帝王之气弥漫开来。
在某种意义上,杨广并非昏庸之君。
他以开创帝业为志,胸怀大略。
只可惜,过于急功近利,步伐过大。
最终导致大隋二世而亡。
在杨昭看来,大隋的陨落同样令人扼腕。
若杨广能步步为营,其成就必不凡。
“微臣等,参见陛下!”
众臣齐声行礼。
杨昭的思绪也回归现实。
“众卿平身。”
杨广挥袖示意。
随后,他的目光掠过前列的杨昭,旋即转移。
正当群臣准备出列禀报国事。
一切似乎都将按常规朝会进行。
“且慢。”
不料,杨广出声打断。
“朕有一事需先宣布。”
他语气沉重。
众臣无奈,退回到队列之中。
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杨广身上。
“其一,因皇后病情所需,朕拟离京数日。”
杨广坦然道。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陛下,万万不可!”
“陛下若离京,大隋将群龙无首,国家何以安?”
“陛下三思!”
多位臣子纷纷劝阻。
杨昭亦是一愣,未曾料到杨广会有此决定。
“其二。”
杨广不顾众人反应,目光锁定杨昭。
杨昭心中顿感不安。
“朝政暂由杨昭代理。”
杨广直言。
此言再出,朝臣震惊更甚。
谁能不知,皇后在杨广心中的地位。
如今皇后病情危重,
杨广此举,只为更多陪伴皇后,以慰其心。
同时探寻可能的治疗方法。
即便面对诸多反对,他亦决心已定。
朝臣们面面相觑,意识到杨广心意已决。
杨昭暂摄朝纲,加之六部及虞世基等人的辅佐。
或许能让大隋勉强维持。
然而,这一去,归期未定。
“陛下,突厥与高句丽屡犯边疆。”
此刻,一武官挺身而出。
方正国字脸,八字须,眉宇间透着忧虑。
此人正是右武侯大将军,赵才。
乃大隋老臣,深受杨广器重。
且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进谏。
“嗯?”
杨广望向赵才,眉头微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