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郡郡守黄永与少府和大楚银行签订的为期十年的贷款协议上报楚王熊章之后,熊章立刻就同意,之后熊章又将黄永找来,耳提面命一番,黄永就带着大量钱粮前往蜀郡。
理政殿的几位大臣见黄永自行解决了钱粮问题,他们就更没有理由阻挡其在蜀郡实行治水。
楚国的治河工程已经很多了,除了疏通各大江河之外,联通淮河和姑苏的邗沟工程已经开启,联通襄郢汉江至淮水的工程也已经启动。
本来在蜀郡实行治水之策是好事,但楚国如今确实没有余力再开启一个巨大的工程。
黄永在襄郢滞留了半个月,当他将大量的钱粮带到蜀郡的时候,他立刻就找来了蜀郡之中有威望且对楚国的态度不是那般极端排斥的贵族当家人请到了成都。
本来这些人对于郡守黄永的邀请还带有几分戒备,生怕楚人要趁机想要一举将这些蜀地贵族给一网打尽,但当他们得知郡守有心治理蜀中水患的时候,尤其是看到了黄永的删减版的治蜀疏之时,有不少人还是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情前往了蜀郡治邑成都。
当然大部分的蜀地贵族并没有将黄永的话当真。
蜀郡郡守黄永,那可是位极具担当与魄力之人。
当那些已然抵达成都的蜀地贵族踏入他的府邸之时,黄永不仅显露自己的宽厚的官声,他还表露了自己根治水患的万丈决心。
在席间,黄永就是当代的治水大能,他将其治水方案一一细致且详尽地向这些贵族们娓娓道来。
每一个步骤、每一处细节,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众人眼前,只为能让这些对蜀地水患情况了然于胸的贵族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治水的大业中来。
不仅如此,黄永更是以一种谦逊而开放的姿态,请这些尊贵的蜀地贵族对他精心制定的治水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这些贵族们,世代居住蜀地,对原蜀国水患的种种情形可谓是一清二楚。
在详细了解到了黄永的治水方案之后,他们也对黄永有了几分信任,于是各自纷纷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提出了几点至关重要的意见。
黄永深知这些意见的价值,他立刻召集郡守府一干官吏,大家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着这些人的建议,并经过深入的探讨和斟酌后,一一予以采纳。
为了彻底打消那些对他治水决心尚存质疑之人的疑虑,黄永大胆地打开了蜀郡的府库。
那一刻,当那些贵族以及在场的众人亲眼目睹府库之中如同一座小山般堆积如山的钱粮时,他们心中的那份对郡守黄永的怀疑,仿佛被一阵清风吹散得无影无踪。
因为据他们所知,原蜀国为了对抗楚国,府库早就消耗一空,现在府库中的钱粮应该都是襄郢那边拨付的。
那满满的钱粮,就是蜀郡官府治理水患的坚实后盾,彰显着郡守黄永的决心与实力。
在获得了部分蜀地贵族的支持之后,黄永深知要想让根治水患的计划得以顺利推进,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他果断地让郡守府和各县官员行动起来,进入各乡邑,乡野,开始大力宣讲治水之事。
他们奔走于大街小巷,甚至是偏僻的山村,将治水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官府的决心和规划,一遍又一遍地传达给每一位百姓。
起初,当地的百姓们听闻此事,心中难免将信将疑,毕竟水患之祸由来已久,想要彻底根治谈何容易。
然而,就在这时,少数本地的贵族们站了出来,他们在百姓中拥有的威望和影响力,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竟然有超过五万勤劳的劳役应征而来。
五万劳役虽然比起所需的二十万劳役而言还相差甚远,但这已经是开了一个极好的头。
在五万劳役到位之后,蜀郡郡守黄永立刻就开始动工,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黄永已经请了楚国治河大营的大匠对蜀中江河进行了一番详细的勘测。
对于这五万劳役不仅包饭,官府还给予每人每天一个钱,这钱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对于农闲的蜀地百姓而言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蜀人勤劳且质朴,得了利的蜀地劳役在干活的时候个个卖力得很。
一个月之后,不知道是因为蜀人确实看到了官府真切的在施工治河,对楚人官府衙门心存感激,还是单纯的因为之前劳役们的口口相传,参与做工不仅能吃饱饭还有钱拿的诱惑,或许两者都有的缘故,蜀郡的治河劳役人数规模迅速的在扩大,已经达到了十万之数。
劳役人数一增多,河道清理工程的进度就加快了起来。
黄永为了给蜀人增加治水的信心,他需要在汛期到来之前,将一些河道迅速深挖和疏通,对于河床较高的河道两边,有条件的就用水泥和石头砌筑堤坝,没条件的就用沙袋堆积,充当临时堤坝。
等到时候汛期来的时候能够让蜀人看到效果,进一步增强官府在蜀人心中的威信。
又是两个月之后,蜀郡如期的迎来了汛期。
汛期陆陆续续的持续了两个多月,汛期内的雨水量也如同往常一般,但因为官府带人治水数月以来的努力还是起到了十分显着的效果。
这一年的汛期之中没有河流决堤,虽然还是有洪水为祸,但被淹没的良田只有往常的三分之一,死亡人数只有往期的五分之一。
忙碌半年的治水努力让蜀地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汛期之时,蜀郡郡守黄永亲自带着各级官员和甲士积极的参与救灾,再加上郡守府领导下的治水工程有显着的效果,大部分的蜀人都陆续认同了楚国的统治。
在夏收之后,蜀郡的治河劳役达到了二十五万,这还是黄郡守不再招收劳役的结果。
当楚王熊章得知蜀郡的情况之后,他不禁对理政殿的几位大臣感慨道:“不论是楚人还是蜀人,亦或是齐人、晋人,治理者对治下之民动以刀兵酷法,那得到的就是动乱,治理者对治下之民施以仁德,那得到的就是治世”。
“王上之言颇有孔师儒家的思想”,理政殿大臣樊须恭敬的说道。
樊须的话却让总理大臣弥生不高兴了,说道:“三代以来都是如此治民,你敢说三皇也是儒家的吗?”。
弥生的话让樊须无法反驳。
“我诸夏之民皆有怀德之心,故能示之以德,但对于诸夏之外的蛮夷,多是些畏威而不怀德之辈,这种人还是要加以刀兵”,熊章对弥生和樊须的儒法之争没有理会,只是想到后世华夏周边闹腾的撮尔小国,又补充说道。
“王上英明,内圣而外王才是根本”,总理大臣弥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