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夏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小白了,不是新儒家不懂事,而是他们太懂事了。
炎国重用法家,尤其是对法典的重视和普及,虽然厉夏没有明确表示以法代礼,但是聪明的人都能看出来,炎国的礼制受到了法家的严重挑战。
礼甚至可以说有点名存实亡了,这让儒家嗅到了严重的危机。
他们递上来这份磕头的礼制,看似无伤大雅,其实就是新儒不甘心的一种试探,试探厉夏的态度。
儒家分家了不假,但是他们还是改不掉天下第一家的傲慢。
新儒虽然主要研究仁,但是对于礼也不能说放弃就放弃,同样也很维护礼制,毕竟他们现在的名声,还是建立在儒家名声之上,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今还是礼制的天下,即使厉夏推崇法家,也不敢光明正大的说取代礼制,除非炎国能够抗衡整个儒家的压力。
法家不是什么大家,法家根本就挑战不了儒家的地位。
如今厉夏采用的就是外礼内法,用着儒家的皮,做着法家的事情,儒家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难道礼制真的一无是处吗?其实也不是的。
礼制更多的是倡导仁义礼智信,忠孝之类的东西。
无论在何时,这些东西都不过时,就连厉夏也推广忠孝,怎么可能说礼制没用呢,没用能推广这么多年。
只不过礼的前提是教,说的直白一点,礼只能约束君子,却约束不住小人。
想要礼有所约束,就要把大家进行教育,都变成正人君子,遵守礼制,就可以杜绝很多的坏事。
但是人一旦不要脸,没有道德的话,礼对这个人的约束就微乎其微了,毕竟礼制没有惩罚,也没太固定的标准。
只要做的事是对的就行,那就符合礼制。
就因为没有标准,所以士大夫和卿大夫们,才能够肆意解释规矩,随心进行惩罚。
如果所有人都是君子的话,其实礼制还是很完美的。
毕竟礼制倡导的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等,所有人都是正人君子,这也是圣人提出礼制的梦想,希望世界大同。
但是人性是复杂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正人君子。
礼制规定人必须孝顺,讲了一大通道理,偏向于教育他人。但是这个人就是不听,就是不孝顺怎么办?
按照以前的礼制,贵族拥有解释权。他们可以把不孝顺的人杀死,毕竟你违反了礼,但是也可以把不孝顺的人进行口头教育之类的。
毕竟没有规定,就必须杀死吧。
但是法家不一样,法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他们讲究的是公平,对于不孝顺的人,有一个统一的惩罚,夺走了贵族的解释权。
在厉夏看来,礼制可以作为规矩的上限,法制作为规矩的下限,简直可以实现完美的互补。
所以厉夏在炎国普及法典的时候,却从未宣传过法制。
而是依旧宣传礼制,鼓励大家遵礼守礼。
做一个有礼之人。
为此,十大风云人物多多少少和礼有关系。
例如十大风云人物当中孝顺的人,忠诚的人等等。
厉夏的做法,骗骗底层人还好说,但是新儒这些名宿,名士可不是那么容易欺骗的。
法家的壮大,难免挤压礼的空间,挑战礼制的地位,墨家这些大家和法典没什么大的冲突。
毕竟礼制又不是他们提出的,他们才不怎么关心呢,但是儒家不能坐视不理啊。
所以新儒就开始了对厉夏的试探。
他们不是废除礼,而是为了改礼。
他们不是瞎子,礼制在炎国明显有点水土不服,大王不太喜欢礼制,那就让礼进行改变,符合炎国,符合大王的眼光。
礼能够传承这么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么多年下来,礼不知道加进去了多少核心价值观,不知道改变了多少次,就为了适应不同的国家和时代。
不同的国家即使都是礼,可能也是有差别的,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虽然有所差异,却都是礼的表现方式。
所以新儒为了争夺礼的生存空间,打算对炎国的礼制进行改革,让礼更适应炎国的土壤。
不是他们必须编写磕头方式,只不过恰巧选中了磕头方式来改变罢了,就算不是跪拜礼,也会选择其他的种类。
当然了,这种改变其实都只是皮毛,磕头方式花样再多,不管磕头磕的多么漂亮,有一个本质都没有改变,那就是阶级。
在这套磕头花样当中,阶级再次的被强化。
而且在这套磕头方式当中,贵族又多了几项特权,只要贵族有特权,阶级就不可能平等,不平等就会有人追求阶级的提升。
阶级和特权,就会影响到公正。影响到公正,就涉及到了法家的核心,法典的权威性就受到了挑战。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磕头就是一个笑话,就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在针对法家,跟厉夏的关系并不大。
相反的,在这套磕头方式当中,再次提升了王权的至高无上地位,可以极大的满足人王的虚荣心。
因此他针对了法家,还抬高了王权,按理来说,厉夏为了自己的王权,应该会同意的,才会如此自信的递给厉夏。
这么大的儒家,竟然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说起来确实挺丢人的。
对于百家的斗争,厉夏不喜欢下场,他下场的话,那么性质就变了,所以他一直都是放任。
最多在紧张的时候,可以充当一下和事佬。
他生气的不是新儒针对法家或者法典,他生气的是新儒的心态没有改变,大家都在想着强国,他在想着算计。
你的算计如果能够强国也行,但是你的算计屁用没有,反而会加深矛盾,还在一心想着儒家的利益。
为了儒家的利益,置国家的利益于何地?
上次关于收女弟子的事情,新儒家已经甩了一次脸色,不过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反对的,厉夏胸怀不可能记仇的。
如今还来这一套,就让人感觉有完没完了,让厉夏对新儒也是更加厌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