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后,李瑛返回含象殿休息片刻,命令吉小庆备车,准备出宫前往通化坊探视张九龄。
得知皇帝要出宫,监门卫大将军吕奉仙亲自挑选了一千名监门卫随行护驾。
原先负责护驾的千牛卫已经被裁撤,长安城内只剩下监门卫、金吾卫、锦衣卫三支队伍,因此护驾的任务就着落在了监门卫的身上。
当然,这也不是长久之法,李瑛打算等战争结束之后再重新组建千牛卫,让监门卫专门看守城门,各卫尽量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朕又不出城,不需要这般兴师动众,三百人足矣!”
看到丹凤门前浩浩荡荡的监门卫,李瑛笑着拍了拍吕奉仙的肩膀,让这个老伙计把人数减少三分之二。
“喏!”
吕奉仙抱拳领命,把队伍减少了三分之二,亲率三百监门卫簇拥着圣驾自丹凤门出了大明宫。
顺着长街一直走到东市,再向右拐走三四里路,就到了长安的天街。
看到圣驾出行,沿途百姓纷纷驻足围观,大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百姓们攘臂高呼各种口号。
“吾皇万岁!”
“陛下圣明!”
“大唐万岁!”
李瑛掀开车帘,满面笑容的向百姓们挥手示意,接受百姓们的欢呼。
吕奉仙策马提剑,寸步不离的跟在六驾马车的后面,双眼鹰隼一般监视着周围百姓的一举一动,以防有刺客行刺。
掐指算算,自从前年平定洛阳返回长安之后,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李瑛竟然一次也没有走出过大明宫。
“一年的时间,朕竟然没有走出过大明宫?”
李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
每天的废寝忘食,每天的日理万机,每天的殚精竭虑,只为了让大唐再次走向伟大,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过去了一年!
可平定洛阳时候的画面在李瑛的脑海中犹如昨昔,在眼前如此清晰。
李瑛现在总算理解历史上那么多皇帝躲在深宫中深居简出的原因了,想要什么都会有人送来,要吃的有吃的,要穿的有穿的,要美人有美人,还出宫做什么?
君不见,洪秀全打下天京之后十几年只因为杨秀清的死出过一次天王宫……
当然,李瑛一年来没有出宫是因为日理万机,每天批不完的奏折,今天缺粮明天缺钱,只恨时间不够用,哪有时间出宫游山玩水?
“等天下太平了,朕也要学学杨广,顺着大运河巡视江南,正所谓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李瑛在心中暗自做了决定。
在天下太平之前,李瑛还有两个选择要做,一个是把朝廷暂时搬到洛阳,一个是御驾亲征中原。
这两条路究竟选择哪一条,李瑛暂时无法做出决定!
西线与吐蕃的战事尚未平定,安西境内还时不时有大食军队入寇,蒙古高原北部还有回纥人在游弋,把朝廷搬到洛阳不见得是最佳选择,李瑛对此还需要斟酌权衡。
不过呢,总是窝在大明宫似乎显得没有活力,李瑛决定这几天就把早朝迁到太极宫,自己也搬到两仪殿去办公。
换一个地点,说不定就能让运气变好。
唯一的坏处就是距离大明宫的嫔妃寝宫有些远了,宠幸她们的时候就有些不太方便。
不过,李瑛可以在两仪殿宣召嫔妃们前来侍寝,想要谁陪睡让内侍省用马车拉过来就是。
就在李瑛思忖之际,马车已经抵达了通化坊,来到了张九龄的府邸门前。
张九龄的三个儿子提前获得了圣人前来探望的消息,早早地命下人洒水净街,兄弟三人站在门前翘首以待。
三百监门卫进入通化坊一字排开,将看热闹的百姓隔绝在街道两侧,以免有人冲撞了圣驾。
“吁~”
伴随着车夫的一声呼喝,六匹浑身雪白的骏马纷纷喷着鼻息停下,宽大豪华的御辇随后四平八稳的停在了张府门前。
身着甲胄,魁梧高大,接近七尺的吕奉仙飞身下马,手按剑柄,满脸警惕的站在御驾一侧环顾左右,双眸如同鹰隼一般犀利。
内侍省副知事吉小庆快跑几步上前搀扶:“圣人,慢点下车。”
“朕又不是七老八十,何须搀扶!”
李瑛挥手示意吉小庆让开,纵身跳下车辕,一双龙靴稳稳当当的落在了通化坊大街上。
“张氏满门恭迎圣驾莅临,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九龄的三个儿子一起作揖施礼,高呼万岁。
张九龄膝下有三子四女,女儿俱都已经出嫁,三个儿子也都在朝廷做官。
长子张拯今年四十四岁,目前在秘书省担任少监,级别为正四品。
次子张济今年三十九岁,目前在中书省担任右谏议大夫,级别为正五品。
三子张达今年三十六岁,目前在洛阳府治下偃师县担任县令,因为父亲病重,在过完年后返回了长安前来侍奉。
在张九龄的儿子后面跟了几个女眷,分别是张九龄的三个妾室,以及儿媳等人,而张九龄的正妻谭氏已经于五年之前去世。
随着张九龄儿子的参拜,张家的女眷也都纷纷跟着施礼,高呼万岁。
“张卿及众人不必多礼!”
李瑛和颜悦色的招呼张九龄的家眷平身,开门见山的道:“张相何在?快快带朕前去探望!”
“圣人请!”
张拯急忙做了个请的姿势,让大唐皇帝走在中间,张氏三兄弟在一侧引路。
吉小庆带着二十名太监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在周围,吕奉仙手提佩剑,引领了一百名武士跟随左右拱卫。
并不是李瑛不信任张九龄,而是皇帝出行,护卫必须做到极致,杜绝所有隐患。
张九龄的府邸是个五进院落,在穿过几个拱门之后,便到了张九龄的卧房。
张拯站在门前一指:“此处乃是家父的病房。”
吉小庆急忙快走两步,走上台阶推开房门,确认屋内没有异常之后,方才捧着拂尘站在一旁恭迎圣人入内。
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流畅自然,在外人看来吉小庆是给皇帝开门,但懂行的却知道吉小庆是提前进门踩点。
张九龄毕竟是当朝宰相,让吕奉仙这个身穿甲胄,手持兵器大将军进门检查未免有些过度谨慎,让吉小庆这个内侍提前进门则恰到好处。
李瑛背负双手,龙行虎步,迈过门槛走进了张九龄的病房。
房间内弥漫着浓烈的草药味,呛得李瑛忍不住咳嗽一声,“咳咳~”
“是陛下吗?”
床榻上传来张九龄苍老无力的声音。
李瑛急忙快步向前,只见胡须皆白的张九龄躺在床榻上,脸颊浮肿,眼眶发黑,显然病的不轻。
“哎呀……这才半个月没见,张相的病情竟然如此严重了?”
李瑛惊讶不已,半是询问张九龄半是询问身后的张九龄儿子。
张拯弯着腰答道:“回圣人的话,大年初一家父感染了风寒,吃了几天药不见好转。浑身大热不退,这几天已经不能下床。”
张九龄伸出有些苍白的右手,强作精神吩咐道:“大郎、二郎,扶为父起来给圣人施礼。”
“张卿勿动!”
李瑛急忙伸手握住张九龄的手掌,“老爱卿啊,你我君臣何须如此多礼?你快快躺着好好养病,中书省还等着你回去处理公务呢!”
张拯三兄弟代表父亲谢恩:“多谢圣人体谅家父。”
张九龄叹息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老臣今年不过六十九岁,想不到这一病便入了膏肓。
想起申王七十五岁尚能挂帅,率领大唐健儿收复扬州,老臣真是无地自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