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皇帝既然有了宸断,外廷的各种意见其实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只不过,建州这次战争引出的风波可没有如此轻易结束的道理。

有一件极为重大的变故尚未处理:李成梁战败一事。

这件事本来早已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从山东道御史韩先友弹劾李成梁杀良冒功旧事,到巡按直隶御史任养心弹劾李成梁尾大不掉、李氏子弟“环神京左右蟠据,横骄莫可摇动”,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

但申时行在王锡爵的劝说之下申救李成梁,上疏道:“今九边事情艰巨,独辽东为难;九边将官忠勇,独成梁为最。凡二十年以来无岁不战、无日不防,可谓竭尽心力矣。

至于用兵之际遇,自古难言必百胜而无一败者也。今以其血战之功为妄,以其报国之忠为欺,则将官隳心解体,任夷虏之纵横而不敢言剿;边臣亦钳口结舌,任边事之废坏而不敢参论,其为害岂浅浅哉?

今建州仍为我三路合围,虏酋兄弟插翅难飞。待全此大功,即便尽诛丑类,亦何足惜?然剿夷出塞原非李成梁一人之事,数路合围亦为李成梁之遗策,倘以一计之误、一战之失而多生支节,尽没成梁百胜之功,此则臣等之所深惜也。伏望皇上特赐体察。”

申时行堂堂元辅,亲自上疏申救李成梁,自然不是寻常量级。大明虽无宰相,但首辅仍被视为百官之长,哪怕是皇帝,寻常时候也得考虑首辅的颜面。

再加上申时行的申救颇有讲究,他根本不去讨论李成梁过去是否有杀良冒功之举,也根本懒得为李家“尾大不掉”辩解,只是单纯地回顾李成梁这二十年来的百战之功,强调偶有一败乃是人之常情,为此一败而抹杀了他半生功业,实在于心不忍。

这个说法之所以讲究,原因是他知道皇帝心里明白:

其一,这年头将领作战,尤其是对外作战之时,杀良冒功什么的其实很常见,根本不是只有李成梁一人如此做。

其二,出关作战这种事,如果一次战败就要深追旧案,将来谁还敢轻言出战?有几位将领敢保证此生必无败绩?

其三,现在李成梁所部虽败,但建州局面并未失控,三路大军之合围依然顺利,而这也是李成梁此前的谋划,怎么就能光盯着一次战败而把整场战役给忽视了呢?这全局的胜利也有他一份功劳,仅以方面之败而定罪是何道理?

其四,所谓李成梁家族尾大不掉,“环神京左右蟠据,横骄莫可摇动”之说,申时行之所以不加辩解,并非因为这是既成事实。

所谓“环神京左右”真正称得上莫可摇动的,不是李成梁,而是高务实。

李成梁的嫡系即便在辽东也就三万左右了,李如松在宣府则另有五千。三万五千之数,就能“环神京左右蟠据,横骄莫可摇动”吗?开什么玩笑!

京师京营号称四十万,虽然大多不能打仗,可其中光配置顶尖的禁卫军就有六万,这支部队按照大阅的情况来看,比任何边军都要精锐,堪称戚继光练兵史的巅峰。申时行虽然不懂兵,但他听高务实评价过:禁卫军阵前,纵十万精骑冲阵而不可动摇。

十万精骑冲阵?那怕是得回转三四十年,俺答汗最强势之时才有这般浩大军威。

而京师之外亦不必说,由东到西从辽东看起:

辽东有兵约十八万,其中李成梁嫡系三万,余者十五万之中,又有曹簠及宣大借调的马栋、麻承勋等部三万是高务实嫡系,李成梁拿什么尾大不掉?

蓟镇原本有兵十三四万,后因戚继光调任禁卫军司令、戚金调任沈阳游击等事,兵力下降了一点。但由于蓟镇是计划中对察哈尔出兵的主要阵地之一,故而又从江浙、湖广、江西等地调来了四五万班军,如今的总兵力也保持在十七八万。

而李家在蓟镇只有一个李如樟,职务也仅仅只是分守蓟州西路参将。李如樟是李成梁第四子,待遇自然比不得长子李如松,身边只带了一千随任家丁。这一千人放在十七八万蓟镇精锐面前济得甚事?

宣府的兵力曾经一度高达十五万左右,不过随着马家军、麻家军的往外渗透,以及土默特方向久无战事,宣府的总兵力也出现了下降,现在约有十三万左右,其中五千是李如松带去的辽东铁骑。

五千辽东铁骑固然不弱,但宣府是马芳崛起之地,早已投入高党门下多年,无论是军心还是兵力,李如松都在宣府都是强龙难压地头蛇。何况宣府因为马芳的关系,自来骑兵也是强项,并不畏惧李如松的辽东骑兵。

大同更不必说,有兵十二万,没有一个李家将,是彻彻底底的高党基本盘。

再然后是山西镇,即“宣大三镇”中被省略掉的那个。它也有兵七万,同样没有李家将的存在,也是高党的基本盘。

另外还有个顺天巡抚下辖的昌平镇,此处不好说算京师本身还是京师外围,但它也有兵六七万。其中李家有个游击将军李如梧在,不过他只是李成梁的侄儿,身边更是只有三百随任家丁,完全不值一提。

这样的局面,说什么“环神京左右蟠据,横骄莫可摇动”,别说皇帝不信,就算申时行听了也无动于衷。他甚至可以想象,高务实听见这话的时候只怕会冷笑一声,嗤之以鼻。

按照大明的传统思维,既然有高务实这样一个名动天下、声闻九边的天下第一文帅坐镇京师,周边各镇又有一大堆他曾经指挥过的将领,似李成梁那样的武将哪里敢有什么不轨之心?

毕竟大明朝的文官迷之自信,没有牛逼文帅坐镇的时候都不把武将放在眼里,有了这么牛逼的文帅在,自然更不会担心那区区三万多兵。所以,说李成梁尾大不掉,那纯粹是文官集团歧视武将,认为造反这种事只有可能是武将会干,所以一到这种时刻就拿来说。

但说不顶用,以皇帝陛下的精明,总不可能算数都算不清。除非皇帝本身就要惩罚李成梁,否则必不会把这个说法当真。

申时行上疏申救之时,是李成梁刚败,建州之战并未打完,皇帝也还在犹豫到底要怎么处置。故而当时高务实建议皇帝先不做回应,等打完了再说,皇帝也答应了。

现在这场仗算是打完了,建州方面“投降输一半”,等着被三分肢解,此时此刻就到了皇帝做决定的时候。

朱翊钧趁此机会也再次把这事提了出来,问高务实觉得李成梁要如何处置。

高务实倒是很直接,说道:“以臣个人的带兵习惯而言,赏功罚过须得分明。宁远伯昔年劳苦功高是天下人所共见的,若仅因为一次战败便穷追猛打,实非所宜。在这一点上,臣赞同元辅之说。

不过,宁远伯昔日之功虽高,先帝及陛下赏赐却也独厚,至今已是世袭伯爵。此所谓赏功已足,不能成为不可罚之理。”

朱翊钧点头道:“这也正是我犹豫的地方,该赏的其实已经赏过了,但这罚……却又不太好罚,以免天下人说我这皇帝刻薄寡恩,实属为难。”

高务实道:“臣以为,为难却也不然。罚过仍须罚过,恩泽却可以另计。”

朱翊钧有些意外,问道:“此二者如何同时进行?”

高务实道:“臣以为宁远伯此败实乃朝廷近年来第一大败,若换做他人,恐怕下狱论死亦不足惜,但既然其为世爵,不妨宽宥一些,只夺其职,命其以宁远伯世爵回京安养即可。”

朱翊钧面色微微一变:“你觉得……这罚得还不重吗?辽东方面……”

“陛下莫急,臣尚未说完。”

一般而言,臣子是不能打断皇帝说话的,但朱翊钧与高务实单独相处之时没礼数惯了,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顺着他的话道:“那你继续说。”

高务实便接着道:“宁远伯去职辽镇,这辽帅一职便空了出来。其实按臣本意,此战宁远伯负而曹簠胜,该当以曹簠接任辽帅才是正理。然则陛下既不愿天下人误解,那么曹簠这赏赐便需另行考虑,仍将辽帅一职交予李家。”

朱翊钧心中一动,皱眉道:“你是说李如松?”

李如松么,朱翊钧倒是挺满意的,只不过前脚把他爹罢免了,后脚又把他送去辽东做总兵,这感觉似乎有些怪怪的。虽然这样做的话,的确不怕天下人说自己刻薄寡恩,可是反过来看,则好像是自己怕了李家,觉得辽东少了他们李家就是玩不转一样,感觉还是不对劲。

他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始终不是特别满意,于是道:“此事容我再细细考量,不过刚才你提到此番曹簠之功当赏……他若是接任辽帅也就罢了,倘若不能的话,却该如何酬功?”

高务实道:“按理说曹簠这半辈子都在辽东,最是深悉辽东情形。值此辽事初定、蒙战将起之际,将其调离辽东并非上策。不过事已至此,稍作权衡也不是不行,但最好不要调离太远。

若依臣之愚见,倘曹簠此番不便接任辽帅,则不如先调任蓟帅。蓟镇与辽东相距最近,亦同为出兵察哈尔之要地,以曹簠镇之,也算合适。”

“倒也有理。”朱翊钧想了想,又问:“那杨四畏怎么办?”

杨四畏是现任蓟镇总兵官,接的是戚继光进京留下的位置。

高务实道:“杨四畏的安排,要看皇上究竟要不要让李如松出镇辽东。”

朱翊钧皱眉道:“这是什么意思?”

高务实笑了笑,回答道:“不知陛下可还记得,杨四畏原是辽东人?是这样,宁远伯是隆庆四年因为原辽东总兵王治道战死才接任辽帅的,而杨四畏在隆庆二年便已经出任昌平总兵了,而在那之前,他是辽东副总兵。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杨四畏调任去了昌平,才空出了当时的辽东副总兵位置给宁远伯。于是在王治道战死之后,宁远伯才得以出任辽帅。否则的话,当年继任辽帅的便是杨四畏了。

故此,臣有三种安排可供陛下参考:其一,李如松调任辽帅,那么曹簠就升调蓟帅,杨四畏则改任宣帅;其二,李如松不动,曹簠接任辽帅,杨四畏也不动;其三,李如松不动,曹簠升调蓟帅,杨四畏回镇辽帅。”

朱翊钧听罢,点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这三种安排我瞧着都有道理,却也都不算万全……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这件事的确颇为棘手,只是还得再考虑考虑。”

高务实道:“是,臣明白。”

朱翊钧想了想,忽然又问道:“诶,杨四畏既然发迹比李成梁更早,他现在什么年纪了?”

高务实从兵部离任不久,这点事还是记得清楚的,当下答道:“杨四畏乃嘉靖九年生人,今年五十有九(虚岁)。”

朱翊钧皱眉道:“他身体可还强健?”

这一问还真不是多此一举,这个时期大明的将领有些负伤多的,到了将近六十岁的时候很多暗疾都发了,大多都会请辞致仕,像李成梁那样健康长寿的很少见,非常少见。

高务实道:“此前听闻他近年来身体不如早年,不过臣前不久又听说他还曾经带兵巡边,想来倒也无甚大碍。”

朱翊钧摇头道:“那却打不得包票,自来这些武臣的身子骨都是要么不垮,一垮就垮得飞快,三四年的时间里就能从飞将军变得只能卧榻休养。既然他已经有传言身体不如当年……非是我要说些不吉利的话,但恐怕他也矫健不得多久了,如今我若再让他去阵前厮杀,实非为君之道。”

这话高务实不太好接,于是没有接口。

朱翊钧叹道:“算了,还是让他去宣府吧,宣府那边现已多年无事,将来出兵察哈尔也不会让宣府总兵出战,最多调派些兵马,这事他还干得了。至于李如松……就让他去辽东回镇接替他父亲,希望他不会如他父亲一样。”

----------

感谢友”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友”、“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谢谢!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无敌小兵三国行三国:杨卓来了这个书生不能惹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名门医女我的谍战岁月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白马啸三国,我父公孙瓒捡到一只始皇帝大秦:哥,把刀放下帝国雄心穿越后我把娘子宠上天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穷不拉几的李二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是,陛下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大秦哀歌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宋晋府录天下兴亡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被贬后,我三十万大军马踏皇城!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超时空小院:帝王俱乐部我的谍战日记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风流大宋我崇祯绝不上吊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帝国神纪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一心求死,怎么功成名就了?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逍遥小王爷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汉官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星汉西流夜未央满门忠烈:重铸将门荣光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说好流放,怎么都跪求我称帝大明!风起土木堡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除恶务尽,我才是最恶的那一个?大隋:二世浮沉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他是废物世子?女帝直呼离谱殿下无双嚣张小侯爷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双穿古代:开局拐骗公主当老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1951之大国重器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烽火淞沪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阿姐,我中举了!天命缉凶录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