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经进入了十月份,在十月的步伐向前迈进之后,天气也开始逐渐凉了起来,每逢阴雨天,伴随而来的微风,总会给人带来丝丝凉意,而这时的图书馆还并没有处理好暖气方面的线路安装,以至于整个图书馆的室内都显得伴有些许寒意。
黑龙江与辽宁不同的是,他们的供暖时间基本上十月下旬就开始陆续进行起来了,毕竟在纬度升高之后的温度也会随之相对应的降低速度很快。
不难发现,这几天图书馆的人已经开始逐渐减少起来,相比于待在有些冻手的图书馆而言,这时的大食堂却已经暖意十足。
毕竟大食堂不仅是人口密集,就连供暖也能及时跟得上。
不过我还是没有把自己的“战场”再次挪动,毕竟当东西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去进行搬家的话就会难上加难。况且,这个温度也能在一定程度减缓一些困意。
在天气转凉,图书馆开始变冷之后,芳姐便很少再来了,这段时间内又只剩下了我和阿浩两个人,我们两个每天保持着两点一线的状态,吃饭,学习,傍晚互相道别。
封寝的时间从原本的十点改成了如今的11点,校方美其名曰为考研的学生留门,当然,我们这些考研的人都很是乐意接受这个“馈赠”。
毕竟如果每天十点封寝的话,基本上九点多就要往回赶了。事实上,之前最开始的时候,每次九点左右回去,总有些意犹未尽,是的,有种没学到位的感觉。
而时间改到11点之后,基本上在十点多回寝室的路上时,就已经有了很重的困意,而这困意来自于一整天的学习积累,以至于基本上回到寝室稍作收拾,洗个漱就能很快躺在床上睡去了。
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减轻了我熬夜的习惯。
不过虽然说每天能保持在12点之前睡觉,但睡眠质量差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基本上每天早晨五六点钟,我就会无奈的从睡梦中醒来,那种睡眠不足带来的疲惫感,并不是一个午觉能抹去的。
久而久之,总有种错觉,觉得自己的身体在一点点变差。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秋雨的频率也愈发的增高着,每一场秋雨过后伴随的都是温度的一次骤降。
在时间推移到十一月初的时候,偶尔的清晨已经能看到木栈道上面一块块泛起的白霜了。
身上的衣物开始变得愈发厚重起来,图书馆也终于开通了暖气的系统,整个图书馆的温度保持在了一个很是温暖的程度,估计要有20c往上。
每天的行程还在继续着,说起来,我的大水壶换了一次,至于原因,只不过是不可抗力的更新迭代罢了。
新水壶是个通体透明的黑灰色水壶,整体像是那种运动水壶的外观,看上去很有质感。
我们的学习地点从四楼的右侧的四人桌挪动到了四楼左前方走过书架后就能映入眼帘的一张六人桌,我们书桌上的书本也开始丰富起来,除了我的考研书籍之外还多了一摞子他俩的公考书籍,当然,我们的书本都挺厚实的。
之前还在开学之初的时候,每天的学习时光总会止步在傍晚时分,毕竟那阵子我还在保持着每日的跑步流程。
后来,待到天气转凉后基本上每天就只是宅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阿浩和芳姐基本上每天晚饭后和八点之前离开,阿浩是因为要去机构那边上自习,而芳姐只是因为坐不住了。
基本上每天的深夜时分都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感受着图书馆里一位位匆匆离去的“战友们”,最后随着他们的队伍一同向着寝室的方向走去。
深夜的校园显得异常的安静,除去零星的几个从图书馆走出的学子之外,已是看不见其他人,偶尔在寝室楼下,能远远看到一两对儿情侣的身影,他们在家寒风中相拥,在冷风中相吻。
我和小洁的视频聊天的频率开始减少了,不仅是因为图书馆里的气氛不允许我们长时间的聊天,更重要的是,是我的学习历程开始进入了紧张的末期,而这种冲刺期最重要的就是时间。
我们的感情依旧这么平淡,没有丝毫的起伏,也没有半分波动,形如顺水推舟,就像一切都顺其自然一样。
11月初的鸡西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这场雪虽然只是初雪,但来势倒是很大,整整下了一上午的时间,等到中午我们三人出去吃饭的时候,地面上已经积蓄了一层薄薄的雪花了。
我们漫步在雪地之上,在路过小食堂侧面的时候那一小片的松树下面正流淌着一条“小溪”,这溪水的形成倒是很奇妙,溪水之上是一层薄薄的冰片,冰片之下是刚刚雪落之后积攒下来的流水,这片草地之下,大概是有暖水管因此并没有凝结成冰。
这片自然形成的景色远远看去倒很是漂亮,而走近之后,又是另一片景色,原本有些发暗的松树叶,在这条小溪的映衬下显得再次翠绿起来。
我们三人走近之后,都纷纷拿出了手机记录下几张美丽的画片,果然,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是真正的美丽。
绕过这片草地来到食堂楼下的时候,能依稀看见这高大的图书馆楼顶上滴落的点滴流水,我们加快了几分脚步,来到了食堂之内。
今天的食堂人数比往常稍多了一些,估计都是为了看雪,顺便出来吃口饭的吧。
能让人们相聚的,有时不只是一顿丰盛的美食,有时一场大雪都能让他们那原本慵懒的身子活动起来。
雪,还在依稀的飘落着。
我们三人享受着短暂而又惬意的午饭时光,这一阵子,我的三餐都开始在西校区的小食堂解决起来,早餐的位置基本上锁定在了清真食堂,不仅是因为它的味道还不错,更重要的是价格实惠。
毕竟,在大学食堂能买到每一份都只要一块钱的早餐,基本已经没了。
至于午餐和晚餐的解决,就定位在了自选食堂的位置了。我和阿浩每天在这一长条几十种菜品的琳琅满目中,纠结着每天的餐食,好在,自选食堂的菜品足以支撑我们度过每顿饭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