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壮瘪了瘪嘴,心里虽然委屈,可还是认命地点了点头,“爹,怨我,确实怨我!”
王玉英又瞪了张得泉一眼,“你说说你,说了多少遍了,二壮现如今可是掌柜了。
你也不想想,别说咱们大河村了,就整个顺和县,和他这么年轻的掌柜有几个。
以后啊,你别动不动地就说二壮的不是了,多少给孩子留些面子。”
张二壮昂着头,嗯了一声,“爹,我姐姐正好也在,你问问她,我娘说得在不在理。”
张得泉这次学乖了,不再搭理张二壮了,而是转头看向王玉英,“你给觉夏说说,咱们找她所为何事,我带着二壮在庄子里转一转。”
张得泉拿起桌子上的水,一口气喝完之后,就带着二壮出了门。
张觉夏在后面叮嘱着,“大伯,二壮,到了饭点可得回来吃饭啊!”
“知道了。”
屋子里只有王玉英和张觉夏两人了,王玉英在心里琢磨片刻,便和张觉夏说起了事。
“我和你大伯来找你呢,是有件事想和你商量商量。”
张觉夏也觉得奇怪,张得泉经历的事可比她多得多,到底是什么事,要和她商量呢?
心里想归想,张觉夏还是应了,“伯母,太过客气了,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王玉英叹了一口气,“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二壮的亲事。
原先吧,虽说也有给二壮说媒的,可毕竟少,再加上二壮还小,我和你大伯简单说上几句话,也就回绝了。
可现在吧,自从他当了掌柜,我们家的门坎都快让媒婆踩坏了。”
张觉夏心下一惊,有这么夸张吗?
王玉英又接着说道,“我和你大伯天天应付这些事,烦都烦死了。
再加上大壮媳妇生了娃,我们也得帮着她看娃。”
大壮媳妇生娃的事,张觉夏是知道的,只是那时叶奔还小,她只是让人送去的礼物。
“那你和大伯的意思是?”
“我想着,天天这么着也不是办法,倒不如把二壮的亲事定下来。”
“只要二壮同意,把亲事订下来就是了。
现在二壮确实挺忙,不过,这都有解决办法,到时让他们两口子住在县城就是了。
就是不知,你和大伯放不放人了。”
王玉英听了张觉夏的话,脸色立马缓和了不少,“我和你大伯岂能不依,只是二壮媳妇的人选,我和你大伯还在犹豫。”
张觉夏立马明白了,这是向她讨主意呢!
“伯母,还是那句话,这是二壮找媳妇,只要姑娘通情达理,入了二壮的眼就成了。
毕竟是他要过一辈子的人,伯母,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王玉英立马笑了,“要不你大伯都说你活得通透,一两句话,就把我们点醒了。
伯母可得好好谢谢你!”
“我刚刚可是说了,咱们是一家人,当真不用客气的。”
屋子里的叶奔,适时地哭了起来。
奶娘哄了一会儿,还是哭声不止。
王玉英早就沉不住气,催着张觉夏,“可别让我的外孙哭了,快把他抱出来,让我瞧瞧。”
张觉夏抱出叶奔,泪珠还挂在脸上,小手抱着张觉夏不撒手。
王玉英逗他,他也跟着笑,就是不撒手。
“瞧这小家伙能的,当真是机灵啊!”
她一边说着一边往外掏东西,“满月酒的时候人太多了,咱们也就是匆匆一见。
我小孙都没怎么瞧上两眼,现在可以好好看一看了。
这是我和他外祖父的一点心意,可要收下啊!”
张觉夏一看是一块小金锁,吓得连连拒绝,“伯母,这可使不得。”
“你二壮兄弟能挣银子了,家里的收成也好,我那孵小鸡的生意一年也能挣不少的银子。
给我小外孙买块小金锁,还是买得起的。
觉夏,我和你大伯,还怕你嫌弃呢?”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张觉夏便收了下来,“那我就替叶奔,谢谢大伯和伯母了。”
“应该的。”
王玉英又问起了叶北修的事,张觉夏如实回答。
张得泉在秦二勇的陪同下,进了家门。
他们进来后,张得泉看到张觉夏怀中的叶奔,就逗了起来。
没有想到叶奔竟然和他玩儿,张得泉伸手抱他,他也让抱,叶奔还用自己的小手,揪了揪张得泉的胡子。
把张得泉逗得哈哈大笑。
可一小会儿的工夫,叶奔就觉得没意思了。
张觉夏便让奶娘把叶奔抱了下去。
没了小孩子的打扰,他们就坐下来说起了庄子里的事。
张得泉作为大河村的里正,自是为大河村考虑,他对庄子里的鱼塘很是感兴趣。
拉着秦二勇一直说鱼塘的事,秦二勇倒是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大伯,不是我给你泼冷水,这鱼倒是好养。
只是你这鱼养大了,怎么变成银子?”
张得泉皱着眉头,“这确实是个事!”
“大伯,当初我带着庄子上的人去城里卖鱼,愁的我头发都快白了。
庄子里的菜、肉、蛋,都好卖,唯独这鱼卖的我那个闹心啊!
要不是嫂子,想到了这么个好主意,我那些鱼塘怕是现在都是空的。
打死我也不养那玩意了。”
张得泉不想再因为这事儿,麻烦张觉夏了,“二勇,我们那村子你是去过的,你说干点什么合适呢?
我毕竟是村子里的里正,现如今我的日子过好了,就一直想着干点什么,带着村子里的人一起挣点银子。
今儿这翠柳庄当真是没有白来,我真是长了见识了。”
秦二勇听了张得泉的话,自是笑了起来,“大伯,你说说你老人家,我嫂子就在跟前,你不问她,反而问起我来了。
我实话给你说吧,我可是听了嫂子的话,才把翠柳庄弄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张得泉哼了一声,“我当然知道我侄女能干了,我这不是不想麻烦我侄女嘛!
她现在这么辛苦,家里一大摊子事,还得带孩子。”
张觉夏听了张得泉的话,心里很是受用,“大伯,都有那么多麻烦事了,就不差我娘家村子的这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