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谢迁的松口至此内阁三位阁老对于科学院建设一事的意见最终统一反转。
科学院依翰林院建制最大的阻力——文官阶级,他们的头部势力率先叛变。
这就代表着,科学登上大明朝堂的关键一步,迈出的阻碍已经扫清大半!后续只要不出大岔子,科学院将会顺理成章出现在中央内、朝堂上。
不过,最终的科学院肯定是不会和翰林院一般作为后面实权官员的培养基地,大部分还是走的研究型的路线,只有一些往行政类发展的未来才会往常规道路走下去。
就像这两批的书院科举人,未来基本就是往行政方向发展,现在让他们钻科学院主要就是先占坑位,把这个衙门给先落实开出来。
毕竟,那边的要求都答应了,咱们这边要不不动手挣点好处回来不亏得慌嘛。
只要衙门落实了,科学院未来直接对接书院出来的研究类学者它就是大明的科学院——明科院!
只不过,这件事谈妥之后或许很长一段时间朱厚照、朱厚炜都不能回书院,甚至西山的事宜都得事先安排到位。
毕竟,他们本身就是书院的院长大宗师,如果不是新学就是他们搞出来的整个大明没可能找到比他们更权威的人了,不然的话根本不可能让他们来出题。
太容易引发舆论了。
这也是后世高考之类的大型考试出卷人得被提前单独隔开不容许玩手机上网跟外界交流的原因所在。
所幸的是,西山那边倒也不需要让朱厚照、朱厚炜二人过度操心。
商业版图那边杜图那老小子简直就是天生的商人,不管朱厚炜这些年拓展了多少项目,需要杜图将联合会如何发展,这老小子都能很快把握住节奏,除了早些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这么一个所谓的缺陷外,朱厚炜还没发现这老小子其他的大问题。
军校和书院方面嘛。
军校实力名副其实的第一主教牛老六回来了,现在朱厚炜要忙着出卷也不需要牛老六贴身跟着,让他带头主训命卫协助,还有优秀学生代表张伦等人,根本无需担忧军校的事情,况且王越在辽东待了那老久协助王煜练了这一阵子新兵如今也已经启辰回归了。
不然眼看着冬天又要来了,王越可不想继续待在辽东冬到返老还童。
他都退休了,如今自然是回到军校继续他的客卿养老生活。
书院嘛,首席大弟子唐寅唐伯虎仕途没了是没错,但他的能力教教科举、兴趣绘画简直不要太容易,外加李兆先、李举这些上一届的优秀毕业生,正常的课程也没有什么问题。
什么?
会不会有学员认为教材看不懂自学不明白?
什么话,书院这么多年都是这样的,你们恩师小王同学当年连教材都没有拿着个无烟煤自己动手差点都直接给自己送走了都没交换,你们叫什么?
这么些年来我们书院的学子都能学的明白就你学不明白,好好反思反思这个学期有没有好好上课好好刷题,不懂得有没有及时请教努力思考!
还有其他的一些杂七杂八的,钱安虽然网速有点慢还容易卡壳,但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作为蔚王府大管家这么些年,手段还是磨砺出不少的,处理些一般事件肯定是不在话下。
实在拿不定的那没办法,只能加急过来给他哥俩解决了。
毕竟避嫌归避嫌,总不能因为这点事误了其他重要的大事吧。
那不值当。
所性,那种突发大事的概率还是很低的,朱厚照、朱厚炜可能出完题等春闱考完都不简单能碰到一次。
不过,现在的朱厚照可没什么心思思考出题什么的。
或许这种当出题老师为难人的感觉很爽,是朱厚照没错上课被杨廷和、王华这些先生提问时都会幻想的美梦,但这现在都不是重点。
因为朱厚照现在实在想不通这件事背后的线索脉络。
不就是霸榜吗,不就是他们镇国书院考试比较牛波一嘛,怎么这就让某些人坐不住开始提限制条件了。
厚炜甚至还答应了下来!
虽然是附加了一个科学院的条件,但科学院当初父皇本来就有意动,根本犯不着跟文官们整这一套啊。
这背后难道有什么他忽略了的东西?
朱厚照左思右想,还是想不通。
好在,他不是那种拉不下脸的人。
不就是想不通想不出来嘛,那本宫就不想了呗,直接问厚炜不就好啦。
跟兄弟探讨,又不丢人,本宫很多发明例如催雨弹之类的都是来源于厚炜的理论呀,兄弟俩擅长的方向不一样,互相配合取长补短这不刚刚好。
再说了,厚炜之前在朝堂上也跟本宫说过,其他细节可以回来他们兄弟俩在讨论的嘛。
“你还纠结这事儿呐。”
当朱厚照拉住朱厚炜询问时,朱厚炜不由咋舌。
原本那天商讨完后朱厚照没有拉他他还以为朱厚照已经看清其中的弯弯绕绕了呢,闹了半天原来是自己埋头苦思呢。
所以现在问自己是因为实在没想出来?
朱厚炜不由憋笑,你朱厚照也有今天呀。
也是,就朱厚照这大大咧咧的性格,除了化身威武大将军朱寿和荣誉大匠朱寿的时候可能会有极致的敏锐之外,平时忽略许多细节简直太正常不过了。
只能说是,性格使然吧。
“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因为书院考生霸榜的行为破坏了平衡,所以导致了某些人的不安。”
“就这?”朱厚照诧异。
“就这。”朱厚炜点点头。
“这就已经很够了,咱们今年上榜的是二十八个,放在数百个上榜名额中可能没有显得太过于夸张,可那是我们有一批尖子生被王守仁带走了的原因。”
“七十二个随行的学子,有一半是书院的,而这一半三十六个人中单从八股科举方面考虑,他们的平均水平也是超过本次参考的书院学子的。”
“就这样,咱们还是霸占了榜单前列近八成的名额,第一依旧被咱们收入囊中。”
“或许这三十六个并非都志在科举,但只要有一半参加此次考试,就又能干掉前列一大批人。”
“而做到这一切,书院才用了几年?”
“书院后续还会扩张,学员还会增多,或许还会细分专业作术业有专攻的定向培养,但走仕途的肯定也远比现在多吧?”
“到那时,咱们书院和其他天下学子的比拼不就变成了当年天下初定时的第一次科举了吗?”
“之前的榜单放眼望去,全是南方学子,北方学子一个都没有。”
“以后的榜单放眼望去,全是镇国书院学子,除书院以外的大明考生,如同凤毛麟角。”
“你觉得这会是好事吗?”
朱厚炜眼神异常严肃,如果镇国书院真的将天下学子从科举榜单上扫出局,那后果简直是灾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