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未命名文件】
识别编码:A007-wS·0030-Y-dcS-0103
形成日期:00(星历)
保密等级:18
保存年限:永久
页码:15
提审记录:
星历30年5月1日14:01:03,审查员秦黄;
星历254年6月2日09:08:33,审查员苏泰·AnLo。
内容:
蜀川东部地下冷冻休眠项目已于30年1月强制性全面终止。经调查,因历史遗留问题和项目本身采取的不成熟技术,遇难者总人数达,幸存人数2,相关负责人吞枪自杀。
据知情人士透露,蜀川东部地下冷冻休眠项目原名鸿兴低温休眠研究中心,乃企业级私人项目,非国家级秘密项目,于星历前2年6个月建成,并于星历1年7月投入使用。该设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2050版人防标准建设,选址位于地下2.7公里的坚实花岗岩岩层,拥有完整的五防能力和基础设施,具备防御50万吨级钻地核弹直击的硬件工事。
。。。。。。
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突然爆发的第五次世界大战和全球范围的不明瘟疫致使鸿兴集团破产清算,该设施自建成到使用的三年间管理混乱、浪费严重,绝大部分时候都是无人化自动维护,自动系统冗余不足、经常出错。即便在设施启用后的第二年就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但当时仅存的算力已不足以支持其解决早期存在的问题。
。。。。。。
关于不成熟技术。该设施采用的是对灵长类有效的短期冷藏休眠技术的迭代升级版技术,即利用水熊阿尔法-14蛋白保护细胞器和细胞核免受冰晶破坏,再使用纳米机群修复细胞膜的缓速冷藏—恢复流程。这种技术起源于60年前,在非临床的动物实验中表现良好。而新技术则是过于激进,人工合成的保护蛋白难以穿透细胞膜,无法对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进行常态保护。在极速冷冻的过程中,即使当时的大部分人拥有突变因子,也约有20%的人难以承受这种剧烈变化。缓程复苏流程同样有着巨大问题,设施不具备各休眠舱的独立解冻模式,人工智能无法独立调整每个休眠者的解冻速率,这直接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
关于幸存者。
幸存者01——姓名齐□祥,生理年龄14岁,性别男,户籍地址遗失。
问询记录:
“小齐,不要怕,这里很安全。我们只问一点小问题,你能回答的!”
“好,好的,叔叔阿姨。”
“小齐,你还记得自己的家人有谁、长什么样吗?”
“爸爸,在我的这边。”他举起右手,“咦?他去哪儿了?”
“妈妈呢?”
“妈妈——我不知道,呜呜呜。。。。。。”
。。。。。。
幸存者02——姓名季□月,生理年龄13岁,性别女,户籍上洛。
问询记录:
“季(嘟——),季(嘟——),你的亲人找到了,是你的姑妈,想不想去看看呀?”
“。。。。。。”
“季(嘟——),你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吗?”问询者靠近。
“呼嘶。。。磕呃。。。”
“卧槽,哪个没良心的东西,怎么没有给她打稳定剂?老李快跑!这家伙快变了!”
。。。。。。
可以见得,该技术只能满足部分年龄段的休眠需求,而且流程成功率过低。低年龄段的生理心理机能尚未完善,如果该技术在未来得以成熟,技术应用方面应当对非健全者多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