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彻底懵了,刚才不是个小太监传旨吗?
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是谁?
是年号崇祯的当今圣上吗?
脑筋已经成浆糊的孙传庭,已经不知道自己起身,是被崇祯亲自搀扶起来的。
一直在云端的孙传庭,看着近在咫尺,几乎和自己紧挨着的崇祯。
他的脑子一抽抽,和崇祯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反驳的话。
“陛下,小民还不是官,陛下不宜用卿的称谓,于理不合。”
“无妨,孙卿。
朕很快就会给你安排个大官做。”
孙传庭的脑子接着抽抽。
“大官?是吏部侍郎吗?”
孙传庭卸任之前,就是吏部主事,他上面离侍郎还差郎中和员外郎两级,看得出,孙传庭一直是胸怀大志,想当大官的。
崇祯听了一愣,然后一脸笑意,执着孙传庭的手,轻拍着说道。
“是也不是。
是侍郎也不是侍郎。
朕打算让你改行,做一个上马杀敌,下马理政的封疆大吏。”
······
京师最近这些日子就像是一个大戏台子,你方唱罢我登场。
就是这主角团,不是京城内阁六部的大佬们,这就有点让人尴尬。
不久宫里传出来一个惊爆的消息。
原南京兵部尚书,已致仕某袁姓官员,在乾清宫中受到了崇祯帝亲切热烈的接见。
不久大家都知道了,这位袁姓官员就是已经六十五岁的袁可立。
袁可立被册封为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再加封军机大臣,总督鲁豫两省并节制辽南东江镇兵马,赐尚方宝剑。
据说崇祯的这封中旨送到内阁副署时,内阁的阁老们都沉默了。
崇祯这皇帝是真不把臣子当外人啊,要放权就是彻底放权。
内阁副署后送到六科给事中这里,原以为是很顺当地走个过程。
没想到明朝历代皇帝,从来就不缺少头铁的给事中。
一位叫许誉卿的吏科给事中,站出来驳回了皇上的中旨,理由那是很充分的。
违犯祖制,于理不合,圣上任命官员有失偏颇,如同儿戏,臣恐唐末藩镇之祸不远矣。
崇祯看到原样退回的中旨,也不生气。
还对许誉卿大加赞扬,鼓励朝野上下向许誉卿学习。
学习他不畏皇权,大胆指出皇帝的错误。
为了表彰许誉卿,崇祯抓紧让吏部出调令,选派许誉卿出任陕西省巡按御史,鉴于陕西省越加汹涌的民情。
陕西的政务一刻不能耽误,崇祯下诏让许誉卿不必等着过年,路上过也是可以的。
抓紧启程协同布政使司完成安抚民众,调查屯田的任务。
等哄走了许誉卿,崇祯一刻也不耽误,接着原样把自己任命袁可立的中旨,又发了下去。
这次就走的很顺利,六科给事中很快通过,通政司的官员将圣旨送到午门,这个传旨流程算是具备了大明王朝的合法性。
袁可立任职鲁豫总督的消息,随着朝廷下发的邸报传到了大明各个地方。
京师的官场中,虽然震惊于皇帝敢如此胆大的放权,但震惊过后,也就是这样。
因为袁可立去的地方是边镇,兵战凶危,并不是一个香饽饽。
东江镇和登莱两府已经属于对抗建奴的前线了。
这些年大明为国捐躯的文臣武将实在是太多了,如今都是畏建奴如虎。
谁也不愿意去辽西登莱任职,官再大也得有命当不是?
一些人则是好奇圣旨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称谓。
“军机大臣?”
那是什么职务?
翻遍历朝历代的史书中,那都是没有出现过的。
看词识意,很多人猜测,也许是专门处理军国大事的重臣。
只是军机大臣的出现,那置总理朝政的内阁于何地。
未来皇上会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一些人在瞎琢磨,另一些人还在观望,他们相信年轻沉不住气的少年天子,肯定很快就会给他们一个答案。
袁可立在一个夜晚悄然离京,带上了家眷,包括自己的好大儿袁枢。
袁可立实在不放心这个实诚好骗的孩子,一个人在京城。
还不如待在自己身边,登莱两府看似是前线,实际上和建奴远隔大海,安稳得很。
到时候无论在山东布政使衙门,还是自己的总督府,为他谋个四五品的差事,还是得心应手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父母之为子,则为计深远。
六十多岁的袁可立在不辜负皇恩的同时,也要为家中子女谋划以后的前程,这是人之常情。
袁可立的两个弟子,倪元璐和黄道周赶来送行。
面对风华正茂的两位弟子,袁可立有很多期许,两人都是翰林院编修。
也都是崇祯的日讲官,算是崇祯的半个老师。
虽然崇祯很少听经筵,日讲也很少,但终究可以从一些地方上,影响到崇祯。
袁可立勉励两位弟子,不要太出风头,圣上是明君,按部就班工作就好,迟早都是宣麻拜相的。
就这样袁可立只带随从几人,去往山东济南任职。
至于小道消息说,有一位孙姓致仕官员也同时入宫面圣,只是没有了下文。
袁可立的事情可以暂时翻篇了,现在轮到另一个姓袁的大人了。
袁崇焕在宁锦大捷后,朝廷因为赏罚不明,其实就是魏忠贤等阉党贪了他的大功。
作为首功的袁崇焕,仅得赏银若干,官职一级没升,只给自己的儿子挣了一个锦衣卫荫官的前程。
倒是后面摇旗呐喊的酱油党太监和文官升了一大堆。
这搁谁身上,谁不生气?
袁崇焕心想,老子头功第一名,还给你魏千岁在辽西修建了生祠,放下身段上香祭拜。
和当年戚少保拜张江陵,为门下走狗一事上,那是不遑多让。
自己忍辱负重,能打能舔的人物,你魏公公就这样不重视老子。
结果就是这?
那蓟辽总督阎鸣泰有何本事,凭什么压老子一头,不就是生祠比自己修的多,生祠对联比自己写得好吗?
袁崇焕愤懑憋屈,私下里和下属抱怨了几句。
不知道为何被阉党党羽得知,继而诘告袁崇焕恃功自傲,目无法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