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电磁栏网的地形,有一片水域出现,水域不是形成天体行星那样,而是整个如汇聚在电磁网后的底地形里,空域中的地形高低,正是以蔷薇丛泡沫浮力漂浮方向的垂直方向为简单判断的,而大十字上总有很多太空雨云,这不就有很多水和气体在这处的空域形成有大气层的水域,水域的水底部没有实际的星际物质当基石,而这里的水域面积整个在蔷薇丛眼中是一片大湖泊,都是清澈的淡水样子,蔷薇丛房屋框架上的水蜘蛛也很欣喜地飘在水面上,这里可以叫做清水星湖,因为总倒影着星空星辰,发光的那面蔷薇丛的白天让蔷薇丛整个就像一艘船,船上有着灯火,灯火远远看上去很是阴冷,阴冷大概是周围就蔷薇丛的一个发光源,水蜘蛛也不敢离开蔷薇丛去黑暗些的水域,星湖的大背景就是周围的星空深暗,繁星点点当做幕布来看清飞过星湖大气层的不明飞行鸟类,比如有猫眼睛一样的鸮。
而在星湖上,蔷薇丛泡沫床作船漂过,周围荡漾开涟漪和波浪。而这些涟漪和波浪其实是星湖的原住民,它们没有真空里的同类波形生物那样传播快,而只能依附在湖面的浪花和涟漪上,稍微有叶子和掉落在湖面上的东西,就能赶跑一堆一圈圈的波浪。
而这些波浪和涟漪分占在星湖的几个区域,蔷薇丛左边右边前面的三个星湖区的波浪都有不同的区别。
几派的浪花以浪花花纹划分,前左右分别是:正弦波浪形浪花,折线形浪花和回环圈形浪花。三大浪花势力所依靠的波浪形成来源不同,正弦波浪是由于经过星湖的船只不断回荡而在前方星湖中间靠拢形成的简正弦波浪,折线形波浪是由于左岸的岸边缘的参差不齐的折线而让靠近的波浪强制形成的,回环形波浪则是由于右边星湖里的大大小小的漩涡旋转而形成的。
而不同浪花碰在一起就是战争,浪花的战争,属于冷兵器战争。没用强电流的生物都能过电磁栏网来瞧瞧,大多数路过星河的有意识的天体和生物都是很低级的能源文明,电都用不起的,没法给浪花的战争提供新的研究技术,少部分高级的能源文明则一下子就飞过去了,根本不管水路上有多少道波浪。而蔷薇丛路过旁观,主要是蔷薇丛上的薇儿和人偶们都没见过波形生物,现在只要在蔷薇丛上挑个好位置就能架起天文望远镜看到星湖水面上的大规模波浪战争,很是壮观,反正浪花和涟漪再大也拍打不到蔷薇丛上,泡沫床吃水深也才几十米,泡沫床已经是波浪和涟漪眼中的行星规模的星际战舰了,虽然蔷薇丛能做到的攻击也只限于有限范围的收敛,可光是泡沫床的漂浮,就能推动星湖的大片波浪躲得远远的,见惯了别的水蜘蛛的波浪们可都对路过的蔷薇丛敬而远之。
薇儿和人偶们看着星湖上的一场大战争,看上去是水花波浪的层层叠叠碰撞,而仔细些看就能发现每派的浪花的行军组成形式不同。如左岸的浪花,折线波浪奔向星湖中间,最前面的波浪是冲锋陷阵型浪花,冲锋的波浪被后面的层层的折线波浪的形状推动,显得是一排排锋利的长戟和战马,很是迅速的,折线波浪派就主要以冲击力为主,行军起来每处平静的星湖都会被碾压得波涛汹涌,落单的正弦波浪和回转波浪都没法阻挡被迅猛强势的折线波浪给吞没。而折线波浪后面还有速度慢但非常抗冲击的大折线浪花,以应对正弦波浪和回转波浪汇聚的合力,之前的旧战役里总是形成这样一方对战两方的局面,但都被折线波浪的大波浪给一举歼灭掉了,正弦波浪那边的还有用正弦来描绘记录的历史波浪遗迹,能在望远镜里看到星河的前岸上的波浪冲蚀留下的波浪的尸骸,层积起来很是大片墓园。
而正弦波浪的战斗模式就没折线波浪那么直接了,正弦波浪一直致力于调控星湖温度和盐酸碱度,它们位于星湖的要塞位置,靠近岸边,进退自如,能将岸上的一些盐分给搬运到星湖战争区,有时盐分太重的波浪整个就潜沉到星湖湖面下,能形成一支奇兵从下方突击打乱折线波浪的排布,而折线波浪的岸边大多是不定型的边缘场,没有中和降解盐分的物质来搬运应对正弦波浪的突袭,而正弦波浪的盐分溶解后还能再析出反复利用,配合酸碱颜色的不同程度还能形成波浪的水体迷彩。
回环浪花则是以侦查水面天气的浪花为主,它们把控着战场信息,有着特殊的奏乐的浪花旗子,浪花旗子大概就是从搁浅的木船上拆下来的,与折线波浪的对战中,回环浪花往往都迂回曲折地用少部分浪花来和折线浪花绕圈圈,掌握天气的预报的回环浪花派都是尽可能地避开正面交锋,不过星湖的漩涡的动力还是太小,好几次失败都是经不起与折线波浪的消耗,折线波浪后面总源源不断有新的波浪推动而来,折线波浪就直接形成大包围圈然后困住中间的回环浪花,等着回环浪花最后因为没有漩涡而渐渐衰弱消失掉。
目前的波浪战争战局情况也不复杂,就保持回环浪花和正弦波浪联合对抗折线波浪,它们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星湖上的风吹浪花行军,不得不让几股波浪碰撞在一起,还有旋风吹的湖面水型,也是交战的热点湖面区域,而这波浪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浪花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以保持自身的整体形态而出击,而每次战争各方都无法完全消灭,因为各波浪的来源一直都在,边缘的折线场就是折线波浪的强大基础,风吹的漩涡就是回环浪花的动力,航船经过产生的涟漪汇聚成正弦波浪也源源不断,至少这次蔷薇丛泡沫床的漂过就让附近的正弦波浪整体壮大起来,连续击退了好几波的折线波浪。
不过来源最不稳定的还是正弦波浪,如果长时间没有航船或者天体漂过星湖,那正弦波浪就会渐渐退化成小涟漪,小涟漪几乎就已经没什么波澜了,小涟漪甚至会被当做折线波浪上的一小段折线而动,回环浪花轻轻一碰小涟漪就会让涟漪散开成平静水面,原本的涟漪动能也转换到一些水汽里了,水汽就飘到星湖的大气层里,等待降雨。
蔷薇丛只是路过,看到了星湖面上的波浪战争,就好像在看树干上的甲壳虫打架一样,作为消遣。此时,不知是哪位薇儿朝着星湖里远远扔出一小块电子块,那电子块小到只是边角料,电子块没激发时没有强电流,但会伴有电离的现象。小电子块闪着光掉在湖面上,就像以前人类过年时告诉我扔鞭炮到水中看炸水花一样,小边角料的电子块经过坠落加速度后掉在湖面上,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而在湖面上激发释放的电子块可荡漾起震震电子波浪,电子波浪就是伴随电火花的闪电劈裂外形的波浪,移动速度和冲击力以及波浪层数很是毁天灭地的样子,炸起的水花溅射到了蔷薇丛的上空大气层形成蒸汽云,有的溅射到了星湖的大气层区域,滚滚扰动出厚厚的乌云,然后就见星湖下起大雨来,蔷薇丛也淅淅沥沥地有小雨出现,不部分薇儿和人偶都收拾东西回去了,只有还对波浪战争有兴趣的还穿着雨衣在看。
波浪的战场上,三方的波浪都被突然炸开的电子波浪给震慑住了,电子波浪很是迅捷,沿途如树木开花一样展开,将中间挡路的折线波浪的主力给击得零碎,正弦波浪和回环浪花都散开退到星湖边缘,劈裂的电子白光照亮着星湖中间,就像是为蔷薇丛亮起的照明信号灯,可把正弦波浪都给震惊到了,正弦波浪推测这是超强大的天体的航路排场,完全就是放烟花出来展示炫耀的,可不敢多惹,船舶的推动都能给正弦波这么大的能量补充了,铺个电子走地毯更是不在话下的可怕奢侈。
而蔷薇丛根本没想弄这么大的动静,就算是电子块边角料,那也照样能把岩石行星给电离的,此时在星湖面上已经飘散出电离形成的臭氧和过氧水,那边可以看到电子光亮下水体颜色变得有些淡淡的蓝色,一些电子离散在星湖水中还冒出大量气泡,推测是氢气和电解氯盐后的氯气,再这样下去到一定合适浓度后电火花就可能会点燃汇聚气体区,到时候星湖上可能会冒出四散在空气中的弱火焰,虽然这点火焰对蔷薇丛根本没多少影响,可动静太大还是很不好。
于是有人偶提出灭电的方案,就是溜一只蔷薇丛的小电龙去靠近电子块的附近,小电龙本身就能吸收掉电子块。蔷薇丛的小电龙没有现在休眠的天体电龙那样大,但也不是太野生,就像小猫一样,蹦蹦跳跳总会回来的,不过怎么溜电龙还是没实验过,当下只好看着蔷薇丛经过那电子块爆炸点附近后,靠近些的电龙天体会不会影响到电子的流动了。
浪花们很快变换阵营,不再继续战争,当然,也没有星湖的中心水域来进行战争,冷兵器的战争根本没法在这样外界的强干扰下拉开战线,更何况波浪们连像样的远程武器也没有,做不到隔着岸对轰,现在还是避让在波浪们看来如此高调的蔷薇丛为好。
很快巨浪海啸而过,蔷薇丛泡沫床经过电子块炸开的地方,电子块才平息下来,途中的很多小浪花和涟漪都不分派别被卷在一起,天空的降雨又带来很多涟漪,涟漪的数量激增,很是让三方的波浪都动起了心思,大概是准备在蔷薇丛离开后再去抢占丰富起来的涟漪资源,涟漪如此多可是能各自扩大波浪的势力的,如果有一方不去抢占下雨后的涟漪资源,那那一方很快就会陷入劣势,于是三处的波浪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而星湖中相互交织的涟漪使得一些浪花靠近起来,一段段都不那么纯粹,不同的波浪拥挤在一起,就能看到一段波浪两边的星湖水颜色深浅不同,波浪上的形状开始由折线正弦和回环无序列拼接,让后面跟来的三方波浪都不敢再靠近,以免再相互交融不分彼此。
蔷薇丛醒来,她完全错过了看波浪的水面上的战争,就好比是错过一场戏剧演出的观看一样,平息下来的星湖还是有不少的波浪相互碰撞,波浪里的消亡大概就是没了动量而减少波动幅度,最后成细小的微微波动的涟漪纹理,而波浪们在自然降解的过程中感知会越来越弱,会被背后的新波浪给覆盖过去,有的波浪就完全是被推着走,没法去往自己要去的星湖水域。而波浪能得到的快乐大概是只有独自的波浪自己在水面上冲刷而过,让周围的星空的光倒映在的湖面波动,让光波动后带着自己的信息去别的地方,可能没实际的意义,但真的可以让波浪感觉内心的满足。
而要说波浪的内心和思维,那就得架上监控盒子来捕捉比对分析了,也就为数不多的蔷薇丛从上的薇儿最先注意到星湖上的倒映星空的光是如此波动一道道的不同,无聊的薇儿比对着那些光反射的波的规律,俨然发现是一支整齐的行军波浪队伍,于是消息传开,迎来好多薇儿和人偶的围观,大概是闲暇之余找些快乐的事
蔷薇丛泡沫床漂过星湖,来到对岸,对岸并没有实打实的岩石地基,而是有很多湖沙,湖沙也不是硅土尘埃,而是波浪碰撞后残余留下的混合着弱碱油的泡沫,这泡沫可比蔷薇丛的泡沫微弱多了,可这些水泡沫也同样往着岸上涌动,到最远的地方就沉淀下来成湖沙,疏松多孔结构的样子,没什么特别的,越远处越稀薄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