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战事果然就像我和江师长所预料的那样,越鬼子各方面的进攻都放缓了下来。
毕竟越军也很清楚一点,在没有炮兵的情况下,他们就算能夺回哪个高地也守不住,很快也会回到中**人手中。
也就是说,在八里河东山失守之后,他们所有的牺牲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中**队已经完善了防线,而且火炮还占有绝对的优势,他们用步兵去堆的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军覆没。
所以这么一合计,只要越军指挥官还不笨,很快就会决定放弃进攻等待炮兵的调入。
于是战场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当然,这种安静是相对的,越军对我军防线小规模的骚扰和渗透一直存在着……这是越鬼子惯用的战术,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不希望我军能够放心的构筑工事,另一方面是让我军战士没法休息。所以阵地上偶尔还会有些零星的枪声和爆炸声。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地方却例外,这个例外就是142高地。
“营长!”赵敬平在地图上指着一个位置说道:“这就是江师长所说的142高地,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是我军防线的最前沿,北面与我军6号高地距离260米,东南与我军5号高地只有50% 米,同时与敌人所占领的无名高地只有200米!越鬼子似乎是集中了迫击炮对这个高地进行密集的轰炸!”
“嗯!”我点了点头,认真看了看这个142高地的位置,暗道也难怪越鬼子会想拼死命的抢这个142高地了。
要知道这个142高地与我军后方的5号、6号高地分别距离50米、260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142高地为顶点的三角形。很明显的。有这个142高地的存在。越军就无法绕过142高地进攻5号、6号高地,因为这会把自己的后背亮在142高地面前。而5号、6号高地可以为142高地提供火力支援……也就是说这142高地似乎就成为5、6号高地甚至是整个松毛岭防线的前哨站了。
几乎可以这么说,越军想要进攻松毛岭,就必须拔掉142高地这个钉子。
另一方面……
我很快就注意到这个142高地的面积很小,看地图初步判断长炕有几十米。有过指挥经验的我马上就意识到这里能投入的兵力不会太多。
“142高地有多少人?”我问。
“一个班!”赵敬平回答:“一共十五人!”
也难怪越鬼子会对着这个高地狂轰滥炸了,142高地这么重要,而驻守的兵力却又这么少,是个人都会看着眼红!
“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想了想我就说道:“越鬼子的确是在计划着对我们展开反扑!”
“江师长也是这个意思!”赵敬平点了点头:“这说明越鬼子很有可能已经进入圈套了!”
原因很简单。如果越鬼子没有想着反扑的话,那么这个142高地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意义,而正因为这个142高地卡在他们进攻的路上,所以他们就想先一步打通这个通道。
当然,越军也可以选择在准备好后再拔掉142高地。
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那毫无疑问的就会暴露他们的战略意图,换句话说也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越军这是要进攻了。而且,如果到时打了老半天也没能拔掉142高地怎么办呢?整个战役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先拔掉142高地并把这个高地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样又能达到全面反扑时战役突然性的目的,又不会影响整条战线兵力的展开。
于是这时我军就为难了。
对这个142高地守还是不守呢?
守的话。只能驻守十五个人,十五个人能守得住这样一个无险可守的要地么?这倒不是我军兵力不足,而是这高地长宽就只有几十米(长75米,宽50米),挤太多人的话一通炮就打得差不多了。
要是不守吧,那就是把这个要地平白的送给越鬼子。
“江师长的意思是……”赵敬平接着说道:“咱们合成营的炮兵速度快、打得准,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为其提供炮火支援,以确保142高地不落入敌人手里。”
这倒是个可行的方法,我点了点头,而且似乎也是唯一的一个方法……在兵力那么薄弱的情况下,想要守住这个高地就只有用炮炸了,而那一个班的十五名战士要做的,就是为炮兵提供敌人的位置并引导炮火对进攻的敌人进行轰炸,要是有敌人来进攻就用炮弹堆吧!
于是我很快就把命令传达了下去,让伍登雄立即与驻守142高地的班长联系并进行必要的协同。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
主要原因就是这个142高地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这主要是由于越军的炮火造成而且这个高地没有水源造成的。
越军其实并不急于拿下这个142高地,反正他们的炮兵还没准备好嘛,对他们来说有的是时间折腾这个142高地。
于是他们并不急于对142高地发起进攻,而是用迫击炮封锁142高地的补给线,希望能让142高地的中**人知难而退。
这一来就麻烦了,距离142高地最近的水源也有一公里,要从这样一个小山包来回背水或是把补给运上去而逃过越鬼子的眼睛是十分困难的,于是在这个142高地上几乎就可以说是上演了上甘岭的那一幕。
好在现在我军与敌人的战斗力对比并不是像抗美援朝时期一样的中美对比,这时我军的炮火要比越军强大得多,所以每次要往这个142高地上送补给的时候,我军炮兵都要用炮兵照着越鬼子阵地一阵猛轰……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步兵才有办法把补给给送上去。(未完待续……)R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