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将所听谣言一一说与太子听,太子大怒,气的怒摔茶碗,质问道:“你说什么?得了红疹?被那孔雀传染所致?”
只见,那太监吓得脖子一缩,跪伏在地,顿首道:“太子殿下请息怒,坊间传言是这么说的。”
忽地,书房外,有太监来报,“太子殿下,奴才奉皇后娘娘之命,特来探望您,不知您身体是否有恙?”
原来,此人竟是皇后身边的大太监李公公--李顺英。
探望?
闻言,太子疑惑问道:“母后为何让你来探望本太子?”
李公公回禀道:“回太子殿下,皇后娘娘听闻,昨日国公府宴会之事,今早有贵女染病,担心太子安危,特遣奴才来探望太子殿下”。
太子听闻是母后担心他,特命人来看望他的,瞬间收敛起怒气,面色稍微缓和了些,对那太监说道:“回去禀告皇后娘娘,儿臣无碍,谢母后关心。”
李公公领命,“奴才遵命。”
接着禀报:“启禀太子殿下,皇后娘娘还说,您不需要将那孔雀送予她,殿下最近也无需去她那里请安,等——”
见李公公有些迟疑,太子冷声道:“等什么?快说。”
李公公哆哆嗦嗦道:“皇后娘娘说,等过段时间,确认殿下的身体确实无碍再请安便可。”
原来,皇后娘娘竟也是听闻坊间的传言,说那孔雀会传染疾病,已有一些贵女染病后,全身长满红疹,即便请了宫里御医也无济于事,所以她怕太子也身染疾病,继而传染给她,便命人来告诉太子,最近不要去她那里了。
听李公公将皇后娘娘的话表达清楚了,太子哪里想不出母后是什么意思
他的眼中快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恨,沉声道:“嗯,本宫知道了,回去告诉母后,儿臣谢母后关心,下去吧!”
等李公公退出太子书房,太子这才怒气外散。
只见太子脸色越来越森寒寒凉,后槽牙磨的吱吱响,捏着书案的手指也越捏越紧,心思也越来越深沉。
母后真是让他太伤心太失望了,他怎样做都不对,他只是想送给母后一个凤凰,寓意着母后能一直稳坐后位,这有什么不对,母后竟然怕自己传染疾病给她,真是可恶。
太子越想越气,眼神像淬了毒一样阴森。
突然,他将手中快捏碎的书案,一把推到一边,又用力踹了几脚。
又要在打砸书房其他物品时,幸亏被太子的幕僚李忠拦下,劝慰道:“太子殿下请息怒,气大伤身,您要保重贵体呀。”
太子正在气头上,哪里肯听,只气的连他也打了几拳才罢休。
幕僚李忠跟随太子多年,太子干的许多难以收场的事情,以及许多被皇上夸奖,被百姓唱颂的事情,都是他在太子背后出谋划策。
这样一个善于察言观色、机智过人、性格沉稳,比太子太傅更懂太子,更能为太子解决一些眼前事,被人称为太子的智囊心腹的谋士,也免不了时不时的,被怒气外张的太子,辱骂踢打的局面。
但,他却心甘情愿,忍气吞声的留在太子身边侍候。
太子打完人之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又胡乱发脾气,有失一国储君风范,况且还打了他最中意的谋士。
只见,太子脸上的怒气逐渐消散,像做错事的孩子一般,低声道歉道:“李公,刚才本宫并非有意欺辱你,还望李公见谅。”
说着,一国太子竟给一个幕僚鞠躬。
而李忠在看到太子态度如此谦卑时,眼神晦暗不明的闪了闪。
随即,他赶紧上前扶起太子,恭敬道:“太子殿下折煞老儿。”
太子见李忠脸色如常,并无不快,这才放下心来。
只见,他眼神一转,悲伤沮丧起来:“想必李公刚才也听到了,本宫原本起送孔雀讨母后欢心,但母后——”
说到此处,太子几乎哽咽,满脸委屈,无奈自嘲一笑。
紧接着,太子想必是意识到自己失态,快速的掩去了脸上的情绪,继续说道:“不知接下来本宫该如何做,还请李公明示。”
若非怕失去母后的爱,他也不必与他人争抢什么,也不必处处想着用什么能讨好母后。
李忠见状,沉思片刻,恭敬道:“依在下看,
一是太子殿下就听皇后娘娘的,最近就不要去皇后娘娘那里请安。
二是让人将无门吊着的丫鬟,好好安葬了吧。
三是那只孔雀,就让它留在国公府,毕竟不知这疾病是否真是源自那孔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也正好卖国公府一个面子。”
不愧是太子的谋臣,为太子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其一,不让太子去见皇后,既能遵皇后命令,又能让太子独自冷静一下,缓和太子对皇后的怨恨。
其二,将那丫鬟好好安葬,可得到些民心,毕竟太子做的不太地道,这样做不至于让百姓提到太子而色变。
其三,将孔雀留在国公府,既可以保证太子的安全,不被疾病传染,又能让国公府对太子感激,毕竟他听人说,这孔雀是国公爷嫡女所爱之物,太子正好借助此事拉拢国公府。
听李忠这么说,太子虽对那孔雀极为不舍,但也只好无奈答应,“好,就听李公的,此事就交给李公去处理,本宫累了,先退下吧。”
李忠领命,拱手作揖,从太子书房退了出来。
走到隐蔽处,他又回头深深看了太子所在的书房一眼,才转身离去。
*
半个时辰后,国公府收到太子的通知,说是不用将那孔雀送到皇宫了,太子不要那孔雀了。
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莫过于宋子黎了。
自从经了昨日的事后,她整日闷闷不乐,失了心气一般。
如今听闻,太子殿下竟又不要那孔雀了,乐的哼唱起了小曲儿,高高兴兴找孔雀玩去了。
而国公爷宋怀峰则与宋子琪两人,还在书房议事。
不一会儿,府医李老大夫蹒跚而来,拱手道:“老朽给国公爷,小世子请安,不知国公爷找老朽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