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UpS房”的环境之后,郝春旺都有些无语了:“肘子,这情况有点具体啊……”
“那按郝哥的意思咋整?”周至问道:“你们理工人不是号称的‘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吗?”
“你少鬼扯,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郝春旺说道:“就联合乡现在这个样子,想创造条件,也不太容易啊。”
“要是简单,我也不会给蓝天阳光下单了,你们公司的前身,那些前辈们都能够把长波雷达送到青藏高原上去,这事儿还能难得住你们?”
“这个嘛……”郝春旺给周至说来架了起来,曾经的军工背景出身的哪儿能拉稀摆带呢?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下,说道:“倒也不是不能解决。”
“郝哥你说咋整,我们就咋整。”
“解决的办法,就是另外起一栋楼。钢筋水泥的那种。”
“好,但是可不可以下一步?”周至说道:“第一步我们现在这粮站的现有条件下,把部分设施急需用电的问题给解决了?”
“这里有急需用电的设备吗?”郝春旺看了一圈周围:“还是需要UpS提供不间断电源的那种?我怎么没有发现?”
“很快你就会发现的。”周至说道:“先说现在怎么办?”
“实在不行的话,把拉装备的木条木箱子和铅皮都给利用起来,铅皮用来当防火层和防潮层,把引地线多分几组出来接上,做扎实一点。”郝春旺说道:“上面铺设木架子和木板,再安设电池和机柜。”
“剩下的嘛……一会儿把车上的灭火器送给你们,有时间你们再去县里多搞一点灭火器过来摆上。”
“明白了,谢谢郝哥,就说你们蓝天电力绝对有办法的!”
作为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光生伏特效应”的发现年代早在一八三九年,距今已经一百七十多年,这一点可能会大大超出所有人的认知。
不过直到一九五四年,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个实用价值的硅太阳能电池。
一九九五年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问世,一九六零年太阳能电池首次实现并网运行。一九七八年美国建成100Kw光伏电站,随后太阳能效率不断提高,到了一九八零年,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可以达到20%,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则能够达到为14.5%
到了去年,全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69.4mw。
从九二年开始,日本已经通过法案,允许家庭太阳能发电站并入电网,也就是说,家庭在理论上可以作为发电单元,将家庭太阳能发电站产生的电力卖给电力公司创收了。
不过实际上这这是一种超前的尝试性做法而已,毕竟在这个时代,建立一座具有相当功率的太阳能电站,除了发电单元外,还要配套与之匹配的存储单元,控制单元,逆变单元,预警单元等一系列的设备,所需要的费用是相当高的。
也就周至这样不差钱的主可以这样造。
而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研发并不落后,早在一九五八年,中国就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一九六九年,津门十八所,为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系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研制生产太阳电池阵。
一九七五年宁波和开封先后成立太阳电池厂,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从空间降落到地面。
不过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边,国产太阳能电站的技术基本陷入了停滞。
直到去年,国家开始重新关注太阳能发电,拟建第一套3mw的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
当然这个项目目前还只停留在讨论方案阶段,不过不妨碍一些具备技术背景的科研单位开始对国外先进同行进行效仿,并且很快就拿出了一些不错的方案。
这些方案虽然还达不到国家所要求的3mw这么夸张,但是除以一百,达到三千瓦级别那是轻轻松松。
这就已经达到了岛国确立的“家庭电站”的标准。
蓝天电力就是依托蜀都电子科大的技术背景,电子科大的强项是雷达研究,在青藏高原上独立解决雷达驱动电源的课题方向,也一直是学院里研究者们的重要目标。
国家开始重视,校园开始孵化,两相结合,就催生出了蓝天电力这个高科技新能源公司。
不过和如今所有的高科技公司一样,成立倒是简单,但是订单却不是那么容易寻找。
于是蓝天电力只能骑驴找马,将家庭电站中的能源存储模块先拿出来,调整成UpS不间断电源系统来与诸多国际大品牌展开竞争,先力求在国内UpS市场上占据一些份额。
在信息科技几乎可以用数月一个量级的飞速在发展的今天,蓝天电力可算是抓着了一些风口,被四叶草公司纳入了采购入围名单,成为重要的“国产替代供应商”,在承揽各地信息机房建设的大潮中赚了不少,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资金和机会。
但是蓝天电力的老总王飞云,念念不忘的还是光伏电站,周至为了表示自己的支持,自己花钱定制了这一套设备,解决自己来联和乡工作没有稳定电源的问题。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局,联和乡除了太阳能极度充沛以外,同样强劲的还有风力,因此周至最终规划出来的系统其实是一个太阳能风能同时供电的系统。
这个系统如今在国内还非常的超前,叫做“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实难度并不大,只需要在体系中再加入一个智能负载控制单元和一个防反充二极管单元就行。
用不完的能源也不会浪费,会调节到一口机井,然后逆向输送到山坡上,再利用引水渠用于灌溉规划中的果园。
到那个时候,联和乡才会有些看头。
“以后记得先把这房子换掉,建成一个正经点的电站。”听了周至的规划介绍,郝春旺不由得翻了个白眼,苏杭现在都没有这么先进的东西,跑这儿来建设这个,只怕投入产出成不了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