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默默的听着,并没有出声,凭感觉他知道况钟的话儿还没说完。
果然,况钟稍作停顿了片刻,又说开了:“卑职初来苏州,本以为苏州只是赋税中,百姓才苦不堪言,事实上也如此,可随着深入,发现并非是那么回事,我与周大人抵制户部的压力,与苏州诸位官员经过一个多月的筹算,对各府的税粮都作了认真调整,仅苏州府即减七十二万石,可即便是如此,苏州百姓仍难以承受,不得不让人惋惜,随着我对苏州的了解的越来越深,发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苏州的赋税并不算高,之所以这么高,就是因为富户、大户、豪门地主太多,他们仗着自己便利,接着天灾年,肆意拖欠赋税,而朝廷则以百姓困苦,不得不多次减免,次数多了那些大户、富户也就看出了门道,他们有恃无恐的继续拖欠,一来二去赋税也就多了,加上一些人有意为之造成苏州赋税严重,百姓闻风而起,如此一来,苏州赋税中,百姓困苦的假象年复一年的在苏州重演,而百姓因人口少,良田少,朝廷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他们的身上,重自是重的,朝天减免些赋税也是应该,可恨的是那些大户,明明家有良田千万,却狡猾的钻了朝廷的空子,纳税之时更是想尽法子拖欠,甚至因朝中有人做官,大胆到不交赋税,如此一来,苦的还是百姓,如此造成的结果是朝廷再如何减免赋税,百姓都是困苦不堪!不怕大人笑话,在卑职就任苏州前,每一任知府,最怕的就是每年的秋收,因为他们实在不敢去面对那一张张忧伤的脸、愤怒的神情!生怕自己落了一个横收暴征的骂名,收取的赋税也多减半为之,可即便如此,每年收取的赋税也少得可怜。
都说苏州赋税重,这话是对老百姓,对苏州的富户、大户地主豪门而言,苏州的赋税可是年年减,年年低,最富莫过于苏州赋了。大量的富户、大户、地主豪门逃税一笔一笔,使得朝廷始终无法从苏州,甚至江南获取实惠,所以朝廷才有了“朝廷空负取盈之名,而终无取盈之实,徒担重敛之名,原无输将之实。“的说话安,由于苏州乃至江南赋税一年比一年拖欠得严重,使得苏州的赋税账目是一片混乱,旧的尚未填上,新的账目就来了,朝廷不得不花费大把的精力放在赋税上,久而久之就视江南赋税为官员吏部考核的第一要务,一些官儿为了升迁不得不对江南的赋税足够的重视,每年秋收的时候,不得不加以手段,可怜百姓根本没有对抗的手段,一来二去,对朝廷也就失去了信任,而这个时候,一些官贪吏蚀则趁机收购田地,百姓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逃避沉重的赋税,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土地低价卖给官员、富户、大户、地主豪门求得庇护,这样的后果,使得朝廷的官田越来越少,赋税上对苏州的掌控也越来越少,最终朝廷除多了一个一比一年大的数字外,再无半分的好处,而那些大户、富户、官员从百姓手中收购大量的良田,从中谋取莫大的好处,置朝廷利益而不顾,如此下去才弄得今日苏州天怒人怨。这难道不是大人所说的势么?”
杨峥正要说话,却不想况钟抢先一步,道:“如今的苏州看似百姓苦困,赋税拖欠,地主豪强你争我夺,乱得不能再乱,可大人就没有想过,这一切乱的根源在何处么?“
杨峥这会儿才有了说话的机会,笑道:“况大人莫不是想告诉我,这一切在于土地兼并吧?“
况钟正色道:“正是!卑职来苏州三年,不敢说与苏州十分的了解,但七八分还是有的,苏州的乱在于百姓没了土地,没了安身立命的所在,碰上好的年月,或许能好过些,可一旦碰上了天灾**的年月,百姓最先活不下去,动乱也是来得最快的时候,因此想要长治久安的治理苏州,解生民之苦,治一治那些贪婪无耻的大户、富户、地主豪门才是第一要务,而最有效的法子,就是丈量土地,从他们手中拿回属于朝廷,属于百姓的土地,再来一次改革,彻底断送了这帮人的念头,苏州才能重新恢复生机!”说道改革,况钟满脸的兴奋,一张略显刚毅的脸庞,在灯光下涨得通红。
“改革,可不是儿戏,那是要打破一切不公平的现状,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殊不知旧的制度未必不好,新的制度也未必就好,这一点王安石变法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凭着一腔热血想要打破所有的就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的变法,想法是不错,前后十年,可结果如何,熙宁四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田均税法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事实证明在企图扫除一切旧制度的情况下,任何的变法都不会长久,甚至不可能成功,一个新的东西,起先的力量不会太强大,这个时候不是一味的去碰撞,而是壮大自身的实力,等实力足够的时候,那么也就是旧势力让路的时候,这也是世间任何的新生实力成长的必然条件,苏州眼下如你所言,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突出的表现是皇族、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在江南,有的大地主占田十几万顷。在朝廷,苏州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贵族大地主疯狂地掠夺土地,封建剥削进一步加剧,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和”为田追租未足怪,尽将官田作民卖,富家得田民纳租,年年旧租结新债”的歌谣,农民产去税存和田居富室、粮坐下户的情况多所发生,悲惨的处境,的确给改革带来了便利,顺势而为,不是没有一番作为,但我想告诉况大人的是,苏州已酝酿着一股的新的力量?或许他们的出现,会让苏州变得更好也说不定?“
况钟微微吃了一惊,他在苏州三年,不敢说对苏州了解百分之百,但八分数还是有的,不曾见过什么新的力量,杨峥来苏州不过个把月,却发现了新的力量,这多少让他这个苏州知府面上有些不好看,同时心头也着实好奇。
杨峥嗯了声,道:“事实上也不算什么新的力量,不过是有一点苗头而已?苏州自古是富庶繁荣之地,王侯公孙、富贵闲人多选在此地仙居,由于已有的城市规模、有利的地理交通环境和周围富庶的资源,经洪武爷、永乐爷、洪熙爷的励精图治,苏州凭着良好的底蕴,逐渐朝商业化城市转向。时称苏州是个“北跨中原,瓜连数省,五方辐辏,万国灌输。三服之官,内给尚方,衣履天下,南北商贾争赴的好地方,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你看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华亭熟酒,甲于他郡,间用煮酒、金华酒。宣德初年,就有苏人胡沙汀者,携三白酒客于松。颇为缙绅所尚,故苏酒始得名。年来小民之家,皆尚三白,而三白又尚梅花者、兰花者,郡中始有苏州酒店,且兼卖惠山泉。
河肫有毒而味美,昔人所以有直得一死之说。上海最尚此品,而郡中用者绝少……但从永乐末年起,河肫称海味第一而竞食海河肫,即淡水河肫亦食,郡中遂有煮河肫店……设席用攒盒,初止士宦用之。近所即仆夫龟子,皆用攒盒,饮酒游山,郡城内外,始有装攒盒店。而答应官府,反称便矣。
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公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朝廷虽有明令,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装杂器,俱属之矣,但苏州的奢侈之风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是更为甚。盖昔之假银可辨,今则不可辨矣;昔之行使者尚少,今则在在有之矣;昔犹潜踪灭迹,今则肆然无忌矣。甚至投靠势豪,广开兑店,地方不敢举,官府不能禁,此万姓之所切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