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杨士奇早有准备,听了这话儿还是忍不住心头一跳,杨峥、高航则暗自嘀咕了声:“太他娘的有胆色了!“
杨士奇毕竟是杨士奇,多年官海生涯早已让他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看了一眼李浚,道:“你想参他什么?”
李浚道:“汉王贪婪无厌、刚愎自用、强占民居,司机接纳朝臣,修建王府堪比皇宫,使得乐安州百姓怨声载道。“
杨士奇似有些不满,冷冷的道:“单凭这些只怕没什么作用?”
李浚道:“这个卑职知道,如果仅仅是荒淫残暴,我也不会冒着汉王追杀的危险来京城了?”
“哦,这么说,汉王罪行还不知这么多了?“杨士奇似是而非的应了句。
李浚道:“当然了!“说着面色凝重了起来,道:”卑职身为御史,虽在丁忧期间,但卑职一直在查探汉王的罪行,刚才所说不过是表面想象,这些年汉王以修建王府为名,强行将乐安州的铁匠、皮匠入府。实际上在打造兵器、甲具!“
“哦……?“杨士奇哦了声,眼里闪过一丝喜色。
只听得李浚继续道:“不止如此,汉王还暗中收买了不少江湖亡命之徒在王府,且暗中勾结了济南、山东各地都指挥使,其居心拨测可见一斑。“
杨士奇眼神越来越亮,盯着李浚道:“你是说汉王想要谋反?“
李浚道:“不错!“
杨士奇道:“你参王爷谋反,若没有证据,私自参奏当朝王爷,这可是离间皇家骨肉亲情,当年叶伯巨就是榜样?”
洪武九年,因天象出现异常情况,旧世称为星变,封建社会人们认为是上天示警,标志着国有大难或天下有不平之事。朱元璋遂下诏,要天下人士上书朝廷,指出政治得失或不公之处,提出批评或建议。伯巨读诏书后决心针对朝廷得失,上书指明关乎国政典宪的一些大弊端,劝谏皇帝。对朋友们讲:我认为”当今天下所能造成大祸患的有三件大事,两件事容易看清但爆发迟,一件事难以看清却爆发早,即使皇帝不下诏求言,我也有心上书言明,何况皇帝明白下令要人们大胆直言,我决心上书奏明所看到的问题。”遂起草《奉诏陈言疏》,疾呼”当今之事,所过者有三: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批评朱元璋错误地对待有知识者和文人。看到伯巨的奏疏,直斥其忌,气得大叫:”小子间吾骨肉,速速逮来,我要亲手将他射死!”于是派官兵星夜奔驰,将伯巨解往南京。抵京后朝中大臣才知其言引起帝怒,有心保护,由丞相趁朱元璋高兴时上奏伯巨逮到,并请求让刑部审讯治罪,朱元璋同意。伯巨被关在刑部监狱,受尽虐待,活活饿死。“
这件事在大明一朝人人皆知,李浚自然知道,但他此时面色一正,朗声道:“当然有证据,说着从怀中摸出一份奏折来,奏折上陈列汉王的卫队不仅严重编,还在民间蓄养了许多死士,还大肆收买土匪流民,不仅如此,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以济南为应。又分散弓兵旗,令真定诸卫所,尽夺傍郡县畜马!这些都是确凿的日期,人物姓名,可谓是确凿的证据!杨士奇大喜。
只听得李浚道:“若说他修建王府倒也罢了,可修建的比皇宫还要富丽堂皇,王府还设有龙椅,龙袍?这些用意,若不是想谋反,那是什么?“
杨峥这时道:“嗯,看样子咱们这位汉王还真是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
李浚道:“不仅如此,卑职听说他在王府让潘道士炼制火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了,大人若不及时让皇帝知道,只怕到时候酿成大祸。”
杨士奇看着手中的奏折,多半是准确的时间,人物记录,的确对眼下的局面大大有利!“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对,汉王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了,这奏折可要让皇帝早些知道才好,你随老夫一同进京城,面见圣上!“
李浚大喜,他本来是凭着一股忠义来京城,京城那么大,他一个御史,纵然有证据,也不一定能见到皇上,他早就听说汉王在朝中有大人物,谁也保不准自己这个奏折能递上去,此时一听杨士奇的话,如何不喜,朗声道:“多谢大人成全?“
杨士奇摆了摆手道:”既让我碰见了,自然不能不管!况且汉王造反,也不是小事,身为内阁大学士可脱不了干系!“话音一落,翻身上马,李浚没了马匹,只只好与高航同骑一匹骏马了,好在这里是良乡,用不了多久就能到了京城,所以两人坐一匹马,也不担心累死了坐下良驹。
一路无话,第二日一早就到了京城,杨士奇等人离开的时候,京城地震刚刚发生,如今才不过了六七日,本以为京城该是一片混乱才是,可出奇的京城一切竟然有序,皇城四周也支起了不少粥棚,灾民也不全是面黄肌瘦,衣不zhe体,不好房舍都在修建,三人面面相觑,心道:“不应该啊,这不是地震了么,怎么看着不像啊?“
就在三人疑惑之时,却见一个官儿迎面走来,那人面如重枣,身才欣长,正是户部商户夏元吉,沿途的官员看到他,纷纷拱手抱拳,脸上透着尊敬。
“杨大人,你们回来了?“夏元吉一抬头便看到了杨士奇、杨峥几人。
四人也忙迎了上去,杨士奇不及细说道:“夏大人果然好手段啊,才几日不见,大人竟有北京城焕然一新,老朽佩服佩服!“
夏元杰面色一红,道:“杨大人说笑了,这可不是我的功劳?“
杨士奇一愣,道:“不是你,还能有谁?“杨士奇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心头佩服夏元吉身上的才学,做户部这么多年,为朝廷赈灾的事情可没少干,可谓经验丰富,这次地震灾难虽不小,但北京城刚刚新建,牢固异常,倒也没酿成不可估量的灾难,二十万两银子虽少了些,应付眼前的灾情,还是勉强凑合,所以他看到这幅场景,首先想到了就是夏元吉了。
夏元吉叹了声道:“说起来惭愧,老夫做了这么多年的户部尚书,为大明赈灾也不下于数十场,可竟比不上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杨士奇一楞,心道:”那个年轻人有这么大的本事?“
夏元吉似看出了他的心思,道:“这个人,你也认识?”
“我也认识?”这下杨士奇有些疑惑了,他认识的年轻人不少,可说到才干,除了杨峥、于谦外还真没什么人入得他的法眼,可杨峥跟着自己一起去了乐安州,根本没这个机会,那么只有于谦了。
“夏大人莫非说的是于谦?”杨士奇疑惑的问。
夏元吉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于谦。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往日老夫还不信,这七日来我是信了?”
杨士奇被他吊起了胃口,顾不得军情紧急,忙催问了起来。
夏元吉与他是老交情,这会儿也不隐瞒,原原本本的将此事说了一遍,原来灾情发生的时候,按照原先拟定的方案,夏元吉把太仓中的存粮都搬出来了,谁知堂堂大明太仓两米不足五万石,想要立马让南方运粮草,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点粮食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这可愁坏了夏元吉,要知道这京城的灾民可少,若靠这点粮食,一天就算是施粥,也只能勉强支撑了些时候,可眼下是八月,天长得厉害,可总不能让他们喝粥啊?所以夏元吉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候,于谦提出了一个方案,他说这里的灾民不少,若走寻常路,只怕求了一时,求不了一时,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提出这里的灾民不少,不如将灾民按照个州县,宗族分成数百保甲,然后将这些灾民,分到各州各县让各州各县帮忙救助,这样一来,京城的压力就小了许多?“
杨士奇点了点头道:“这的确是个好法子,见灾民分到州府分别赈灾,就可以改变以前聚民城郭,疫疾、死亡的人数也就少了,而且也减少了京城粮少的压力了,不过这次地震不小,各州各县的灾民也不少,未必肯答应?”
夏元吉道:“可不是么,可那个于谦还真是有法子,他率领人前往京城各大州县劝说京城的大户人家捐献粮食,起初那些大户不答应,可禁不住他多次劝说,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什么灾难面前,大明子民需要舍小家,保大家,不然大家没了,小家也难以保全,一来二去竟劝服了那些大户、富户不少人出银出粮,几日下来,竟有五万石之多,这些粮食加上太仓的粮食,不仅仅能解决灾民吃粥,就是一日吃上一餐白米饭也没问题了,所以京城才有这样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