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还是不走?”况钟在心里默默悼念了几遍,仍旧拿不定主意,眼看着一旁的杨峥耐着性子等待,颇有些于心不忍,叹了声道:“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卑职也不是一个不知轻重的人,可母丧也不是一件小事,请恕卑职不知给如何下这个决定?“
杨峥明白况钟的为难,见他也不是一头牛拉不回来硬要回去为母丁忧的人,心头最大的担心算是放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如何让况钟下这个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其实并不如何纠结,非常事情,寻非常事,似况钟这样的清官,最看重的精忠报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说这是大多数的清官都有的臭毛病,只要能从这一点上说服他,问题就不大,事实上经过刚才的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已经让况钟对丁忧之事有所缓和,之所以没下决心,是因为这事儿大明开国以来都没人做过,况钟不知自己这么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所以才犹豫不决,看清楚了这一点,杨峥决定对症下药才可一击即中。
“我听人说君子能孝亲,必具爱敬之诚,以爱敬之诚,移作事君,必能忠于事君。他能敬兄,必具和悦态度。以和悦态度移于事长。必能顺于长官。处家过日子,都能处理得有条有理,他的治事本能一定很有办法,如移作处理公务,必能办得头头是道。所以说:一个人的行为,能成功于家庭之内,这样由内到外,替国家办事,不但做官的声誉显耀于一时,而且忠孝之名,将永远留传于后世。况大人是个聪明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难道还用我说来说么,丁忧固然要做,可人死不能复生,有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你立志替朝廷牧民一方,保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如今苏州正是需要你的时候,你却弃之不顾,还谈什么保境安民,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想何伯母若是在天之灵,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母官吧?“
况钟咬牙沉默不语,他承认杨峥所说的都对,可这个决心却是千难万难,饶他自问心智老练,也不知该如何下这个决定。
杨峥看了一眼况钟,从刚才的表现看,他多少看得了端倪,他知道况钟伤心母亲是真,想回家丁忧也是千真万确,但不可否认是他对苏州百姓的牵挂,根本就舍不得在这个时候离开苏州,所以他也不会轻易的走的,但不走就要命令夺情所带来的后果,这个后果如何,前朝没有,本朝也没例子,他看不出,也猜不到,因此才不知如何下这个决定?“而杨峥这一番话,或多或少给他了一点底气,自古忠孝两难全,选择忠还是孝,全看自己如何取舍了?
杨峥知道这个决定对于这个时代的人难度之大,不亚于任何一件事,所以把该说的话儿都说了后,并没有在多言,旁人说得再多,也不及他心头做出的决定,因此他很知趣的低头喝茶,没再说一句话。
书房重新恢复了宁静,偶尔传来门外仆人几声话语也迅速归入沉寂。
这样的情景约莫过了半柱香的功夫,才听得况钟长叹了声,道:“大人还是给我说说夺情吧?“
此话一出,杨峥重重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已从况钟的这句话中,听出了对方的决心,而这份决心真是他想要的。
“这个不难?“杨峥信心满满的道。
况钟看了一眼杨峥,显得有些犹豫,道:“本朝无此例,只怕不容易,杨大人既有此意,还需谨慎些为好?”
杨峥嗯了声,道:“我这么说,自有我这么说的道理,其一,苏州沉婀难治天下皆知,所以对于朝廷治理下定决心治理苏州天下都侧目而视,这就决定了在苏州这件事上绝不可能是草草收场?“说到这儿杨峥看了一眼况钟,见对方微微颔了颔首,继续说道:”苏州府的人口和税粮超过当时的全国任何一个府,苏州府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苏州府税粮的征收情况也会直接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早在宣德三年,圣上就曾就苏州府知府的人选关照吏部:“苏州府是大郡,公务繁剧,赶紧物色廉洁奉公、有才能者出任知府,贪污暴虐、残害百姓的人不能任用。”可见苏州府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皇帝选况大人为苏州知府,一方面说明况大人的能力和才干都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其为官的操守也让皇帝放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苏州的问题上皇帝也下了一番决心,这一点况大人应该比我更清楚?“
况钟颔了颔首,宣德三年,他与另外九人赴任前,皇帝亲自设宴为他们送行,并为他们颁发了敕书。在敕书中,皇帝对他们到任后的政务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奏章可直达御前,也就是说可以越级直接与皇帝联系,表明了皇帝对他们施政的支持。他在内的九个知府奉敕书赴任,相当于钦差知府,这是前所未有的恩典。无限荣耀的背后,是皇帝对苏州的关注超过了任何一个地方,对朝廷能治理好苏州城比任何人都看重?“
“即便皇上能看重苏州,就能让卑职夺情么?”况钟皱眉问,由于悲伤过度,他的面色并不好看?“
杨峥道:“不说一定能,但至少有些希望?”
“单皇帝一人支持,只怕……?”况钟仍旧担心,从杨峥的分析看,皇帝对苏州的关注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地方,那就是说明,皇帝绝不想看到一个一团糟的苏州城,更何况这是皇帝登基后第一件地方上的大手笔,在这种情况下,同意他夺情并非不可。
杨峥道:“这个你放心,如今是三杨柄国,三人都不是迂腐之人,与国事自是比你我更看重,孰重孰轻一目了然,想来不会反对你的夺情,这事儿就交给我好了?“
况钟知道杨峥与内阁的三位杨大人的关系匪浅,若三人不反对,算上皇帝的话,这事儿就成功了一般,想到了这里,刚才的担忧顿时去了一半,冲着杨峥抱了抱拳道:“多谢大人成全?“
杨峥摆了摆手道:“应该我感谢你成全了我才是,这苏州城的情况你也清楚,没了你,本官根本是寸步难行?“
况钟苦笑了声,道“大人谦虚了?“
杨峥摇了摇头道:“这并非谦虚,你我在苏州的所作所为,已得罪了富户,大户,王侯公孙,之所以我们还能留在苏州,并非是我们多么的能干,而是苏州的百姓商人对我们的支持,这是两股强大的力量,我们依靠他们对抗的是富户大户,王侯公孙背后的各种势力,若没有了他们,我们根本就走不了几步,这并非虚言,大明开国六十载,来苏州做知府的绝对不比你我聪明,能干,可他们都失败了,这一点也已说明,苏州不是一块轻易能降服的地方,你我能在站在这里,是有百姓商人的支持,若非如此,你我何尝不是前辈们的下场呢?”
况钟点了点头,他知道杨峥说的是大实话,苏州号称天下最难治理的州府之地,绝非偶然。
杨峥目光盯着况钟,道:“而这一切的功勋都在你的身上,你勤谨廉洁,博识干练,又任劳任怨,来苏州三年整治吏治,核减税粮,废止多项苛捐杂税,为民伸冤,很得民心,百姓以”青天“之名赞扬,这足以说明百姓从对官员的不信任,不合作,甚至是抵制,从你况大人来苏州开始转变,他们看到了你况大人刚正不阿、勤谨廉洁,博识干练的品格,从心底里愿意相信你,甚至维护你,因为你他们开始相信朝廷,相信我这个巡抚,说起来我也之沾了你的光,要不然也是个丢官的下场了!”杨峥说到这儿自嘲的一笑,却没有半分不好意思的感觉:“这个时候,你若是离开,那么造成的后果便是百姓再一次选择了徘徊,一旦有心人挑拨,不明事理的百姓,少不了做出蠢事来,失去了百姓的支持,我这个巡抚还能立足苏州么,所以与公与私你都不能走?“
况钟道:“大人都这般说了,卑职就算想走,也未必走得了啊?只是,丁忧是我朝大事,一旦被夺情,言官御史只怕少不了要攻击苏州了,卑职怕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大人的大事?”
杨峥摇了摇头道:“你错了,在这件事上,只要不是傻子,就绝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那你丁忧说事了?”
况钟有些不解,微微思索了一会儿,茫然的问:“这是为何,大明言官自洪武时,便权利极大,负有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官员丁忧夺情这样不合常理的事情,他们岂能坐视不管?”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