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算是赌注了言官的口,明知对方有问题,可碍于内阁责问,况青天公正无私的人品,谁敢质问,可以说杨峥这次能在苏州靠断案为名迫使富户大户退其良田,没了况钟根本办不下去,因此这一番话没有半分的吹嘘之言。
况钟倒是没想到杨峥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一番话,颇有些意外,他7岁丧母,靠父亲一手养大,况父性格刚强,对其要求很严格,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因此自幼便攻读诗书经传,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这个理想一直埋在他心头,后来以刀笔小吏出仕,他更是一刻不敢忘,生怕做不到,做不好,到如算算也有二十多年,他自问还算做到了当初的誓言,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这也是他这些年引以为傲的所在,不忘初心,并非人人能做得到,与这一点他或多或少有这个底气,所以杨峥这番赞扬的话,他虽觉得有些过,有些惊喜,但骨子里也不是全部认可。
三人说了一番话儿,彼此落了座,况钟因退田大获成功,面带笑容,杨大人则是也因这一局部的成功,为接下来顺利展开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的观念做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心怀喜悦,而徐朗则是想着自己一介书生,能跟在杨峥身后看得更多,更广,而心头感慨,三人三个心思就在这座府衙内这么做静静的坐了一会儿,回想当初一脚踏入苏州城,所面对的是铁板一块的富户大户,各种土地的兼并,赋役繁重,胥吏多是奸猾之徒的苏州,彼此不知从何下手,如今才不过数月的功夫,兼并的良田得以退回,吏治得到了整治,看似不可治理的苏州城竟在三人手中化腐朽为神奇,愣是打开了局面,这种大快人心的消息,的确让三人高兴一番。
如此宁静的气氛中,三人也不知沉默了多久,才听得军师徐朗道:“富户大户用不了几日便可以退完了,朝廷只需按照程序将富户大户退回的良田登录在案,便可从中收取赋税,待今年春日已过,百姓便可种植,秋收的时候朝廷收取赋税,想来百姓也不会拒绝,拖欠了多年的苏州城今年的赋税算是一去不复返了?“
况钟点了点头道:“是该一去不复返了,苏州府,从永乐二十年至洪熙元年欠粮三百九十二万石;松江府,从永乐十三年至十九年不得不免征几百万石。宣德初年,苏州府累计拖欠至七百九十万石。宣德五年,松江额定征收田粮的起运部分为四十三万九千石,实征六万六千石,只征得百分之十五,堂堂一府之地,拖欠赋税之严重,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可细细一想也不是不可能,富户大户凭借特权掌握着大把的良田却不给朝廷一分一毫,沉重的赋税就落在穷苦的百姓身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姓不堪重负,不得不大量逃亡,而富户大户趁机兼并他们的土地,使得朝廷没赋税可收,才使得苏州府拖欠的赋税一年高过一年!”说到这儿他重重的吐了口气,看了看窗外,此时朝阳初升,光芒四射,满是朝气。
况钟看了许久,才道:“如今不用担心了,耕者其田,没了富户、大户的偷奸耍滑,苏州的赋税会好起来的?”
杨峥到是没想到平日里一板一眼的况知府,也会露出孩子般的满足神态,不免觉得有趣,淡淡的道:“好是必然的,但不知能维持多久罢了?“
况钟一愣,看了一眼杨峥道:“大人这话何意,莫非那些富户大户还敢兼并土地不成?”
杨峥道:“你我在的时候,他们自是不敢,可你也知道,朝廷不可能让我们永远在苏州为官吧,一旦我们离开,苏州富户大户少了畏惧,被压制的胆子必会重新膨胀,处于报复他们会以最快的手段兼并土地,他们有权,有银子,有手段,从老百姓手中夺取大片的良田并不是什么难事,要不然金家也不会拥有二十四万良田,这些足以说明,失去的土地,并非不可以夺回,田是百姓的命根子,何尝不是这些富户大户的命根子,他们大半辈子的锦衣玉食可都在这上面,岂能轻易就这么放弃了,你看看今日这些退田的富户、大户脸上可有半分悲伤?没有,这是为何,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有我们在,这些良田是保不住,唯有退了田,好让我们退出苏州,那时候苏州重新回到他们的手中,今日退出的田,明日照样可以拿回来,所以他们有的不是悲伤,而是心疼,心疼你我在的这些日子,他们过不了锦衣玉食的日子……?“
况钟有些目瞪口呆,望着杨峥颤抖的道:“这,这,这怎么可能……?“
杨峥道:“为何不可能,难道况大人觉得他们吃了这次亏,就彻底放弃了掌握了多年的良田,况大人未免把他们想象得太好了吧?他们是狼不是羊,这一点况大人应该比我更清楚才是?”
“难道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么?“惊愕的况大人总算回过神来,杨峥所说虽说有些危言耸听,但不可否认有这种可能,在这苏州城谁拥有了大把的土地,谁就拥有了财富,这些富户大户贪婪成性,对财富的渴望绝对大于心头的善良,要不然也不会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今日他们迫于朝廷的权势,不得不退出良田,谁能保证明日他们不会卷土重来呢?“
这话一出,徐朗、况钟的目光不知不觉得看向了杨峥,等待他的主意,这种惯性在两人不知不觉之中完成,而偏偏两人心头并不察觉。
“法子不是没有?“杨峥缓缓道:””兼并”在本质上并不是经济行为而是权力行为,从唐人之”朱门(按当时礼制,平民虽富,门不得施朱,朱门者,权贵之门也)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我大明之”惟来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莫不如此。苏州不是有人说过,在这苏州城富家之中,”以这枝笔取功名,子孙承他这些荫籍”的缙绅要占七成,而”以这锄头柄博豪富,子孙承他这些基业”的平民仅占三成。按这个说法,一县之内平民富人即没有特权的”粗能自立之家”有百名左右,而缙绅”有优免权的官僚及士大夫”中仅最低级的生员一县即有三百,千人以上亦不罕见。如果一县地有十万顷,则生员要占去五至九万顷之多。唐以后的”土地买卖”时代尚且如此,唐以前的等级占田制时代更不用说。这样的”兼并”就其主流而言,与其说是富民兼并贫民,”大私有”兼并”小私有”,不如说是有权者兼并无权者、权贵兼并平民、统治者兼并所有者。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儿,”权力也统治着财产”、”通过如任意征税、没收、特权、官僚制度加于工商业的干扰等等办法来捉弄财产”。
然而历代的”抑兼并”却都是有权势者,尤其是最高皇权的代表者之所为,他们眼中的”兼并”,主要是”商人并兼农人”、”阡陌闾巷之贱人与人主争黔首”。倒是历代”不抑兼并”者所反对抑制的,才是真正主流的”兼并”:”官品形势之家”对”齐民”的兼并。这样一来便出现了如下趋势:”抑兼并”者的国家统治严厉地束缚了”阡陌闾巷之贱人”的经济发展,而”不抑兼并”者的自由放任则使”官品形势之家”得以肆行聚敛。”抑兼并”则朝廷禁网遍地,民无所措其手足,”不抑兼并”则贪官污吏横行,民无所逃其削刻。不言而喻,真正自由竞争的民间经济在这两种情况下都难有出头之日,而这两种政策走到后来都有可能加剧由治而乱的危机!因此无论是”抑兼并”旗号下的国家对民设禁,还是”不抑兼并”旗号下的权贵侵民谋私,都属于”权力统治财产”、”统治-服从关系基础上的分配”,因此二者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历史上权贵之兼并平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通过针对平民富人的”抑兼并”之举来实现的,明初对沈万三之类富民的籍没、北宋末的”西城刮田”与南宋末的贾似道”公田”。因此再高明的限制,其实说到底也只是糊弄百姓而已,这些大户富户并不真当一回事,他们大可等风头一过,或者是等朝廷号令松弛的时候,他们便可肆意而为,所以单靠去限制富户大户兼并土地,绝无可能,事实上朝廷最大的利益,除了直接依靠官办经济来实现外,也多少要凭藉官府特许的”专利”商户实施垄断经营,于是再严厉的”抑兼并”这其中也包含着对这些人的某种”放任”。这也是为何朝廷土地兼并为何绵绵不绝了。“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