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祭祖
汪老头他们到祠堂时,已经来了不少人了,家家户户的男人都要来的。
一刻钟后,所有的人都到了。
老村长开了祠堂大门,汪家祠堂平日是有专人打扫,里面是干干净净的。
老村长带村里所有的汪家男子,一起给祖宗跪下磕头。
斯文就跪在老村长的旁边,算是最前面,村长和汪老头紧挨着斯文后面。
后面一排一排的,排满了祠堂屋里,勉勉强强不用跪去门外。
老村长老泪纵横:“汪家所有的列祖列宗,今日汪家村汪氏一脉托祖宗保佑,汪家斯文今年科举高中,荣获传胪之位,可喜可贺。”
大家伙又是三叩首。
“斯文,把你的进士文书和官位文书拿出来,供给祖宗看看,让他们也乐呵乐呵。”
斯文小心地拿出布包里的文书,递给了老村长:“二堂伯,还是您来吧。”
老村长是满意的,斯文这孩子还是懂事的,不会自己冒冒失失地行事。
文书就供在香案上,老村长带大家跪了一刻钟,才听老村长跟祖宗说些什么保佑之类的话。
又让斯文上前一步,再次三跪九拜。
最后是所有人再次叩首,祭祖才正式结束。
斯文扶着老村长站起来:“二堂伯,斯文今天还有些话跟大家伙说。”
老村长点点头:“你说。”
斯文拿出小木盒,当众打开来,里面是一个个亮晶晶的银锭,大家伙都倒吸一口气,就是老汪头,心里也一阵抽痛,这小子怎么不商量商量就拿这么多银子干什么?
“二堂伯,喜堂哥,还有大家伙,我在家已经跟父亲商量了,拿出这二百二十两银,交给村长帮着置些田地,以供族里使用,祠堂的维修,族人遇上难事,或者族人孩子读书,都可以跟族长和村中族老商量。”
“我现在能力有限,只能拿出这么多来,希望能帮我汪家族人一二,也希望族人一年比一年强,喜堂哥,这些麻烦事就指望你了。”
汪来喜心里激动的不行,他是汪族一族的族长,可族里什么都没有,就是平日祠堂的维修,哪怕一两银子,都得跟族人挨家挨户征。
以后就好了,两百多两银,至少可以买二十亩良田,如果是些中等田那就还不止,这些收入足够用了,毕竟族人只这么多,且年年都有。
“谢谢斯文了,有了这些银子买田地,牌坊的银子也能多上三四十两,族中遇到事就好办了,你放心,我会遇事跟族中老人商量的,账也会记得清清楚楚。”
斯文笑道:“你是我们汪家村的族长,当然相信你,你会带着族人越来越好的,等以后过得好了,我会再捐些。”
“够了,这些够了,斯文,你在外面安心当官,我会管好这些族人的,不会给你拖后腿。”
回到老宅,汪老头还是很心疼:“老三,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事先跟我们商量商量?”
斯文扶他坐下,说:“爹,我也是早上才决定的,族人也就二十多户,我如今当官,总不能一点好处不给族人,再说村里族人过得好,我们汪家也有面子,捐些族田,细水长流,多好的事。”
汪老头一想,是这么回事,也就释然了,拿都拿了,再垮着个脸算什么呢?
“老三,现在大家伙都在,你把礼物发了吧。”
要不是老头提醒,他又差一点忘记了。
给汪老太的是一对金耳环,一个金镯子,给汪老头的是一个玉簪子,一个银包的烟斗,这些都是袁春在库房里翻出来的,还是斯文以前在外面搞的东西,不算新颖,但乡下老头老太用刚刚好。
给四个妯锂的是一人一对金耳丝,亮晶晶的,也很好看,四个兄弟的一人一把折叠扇,孩子们则一人一个京城买的小礼物,都是孩子喜欢的东西。
汪老太简直喜不自胜,上次三媳妇给她一个金戒指,一个银镯子,一个银簪子,这次又给了一对金耳环,还有一个金镯子,哪个老太太有她这么多首饰?
如果加上以前的,不想这些了,想着糟心。
汪老头也很喜欢自己的礼物,他头上的是银簪子,这个玉簪很是讲究,话说金银有价玉无价,这个仔细点可用很多年的。
银烟斗亮晶晶的,也很好看,就是这么多银子有些可惜了。
过了一会,汪老头还是开了口:“老三,之前二强、大山跟着汪涛兄弟进了京,我们是真的不知道,我想着你能不能把二山跟大勇也一起带去,这些孩子在家他们真是管不了。”
斯文没作声,这些他早已经想过,带肯定得带着,但是不能轻易答应了,不然几个兄弟不说了,以后什么事这些妇人都以为很容易。
汪老头见儿子没说话,心里也不好意思,还是说:“我知道你不容易,三媳妇更不容易,何况京城不比庄上,京城费用特别大,我也听人说过的。”
“四个孩子读书,他们的爹娘都要拿钱,不能光靠你一个人养,你也养不起。”
斯文顿了顿,说:“爹,娘,兄弟们,老实说,四个孩子都带去,确实很麻烦,加上自家的四个,一个家就是八个孩子,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跟春娘说,吃喝拉撒睡样样都要管。”
“再说,这些孩子之前那些年读书不怎么样,后来在庄上好多了,可是回家后,武也不练了,书也不好好读,你们这些当爹娘的,难道就不能自己好好看着?不能全指望我们,我们也有自己的事。”
汪老二期期艾艾道:“老三,大强也就这样了,麻烦你跟三弟妹帮我带带二强,至于他读不读出来,我都不怪你们,毕竟孩子之前底子差,一应的费用我都愿意出。”
汪老大汪老四也忙着点头,家里现在不缺读书银子,就是缺会管孩子的人。
斯文叹气道:“不行就带着吧,你们就给些孩子读书的费用,其他的,如吃喝就归我了,二强大山送进书院,一年学费加中餐费是十六两,笔墨纸砚和一些书等等,你们一个孩子就给十两吧,这十两就放孩子身上就行。”
汪老头道:“老三,四个孩子的吃喝不要钱,你一年得多花不少啊。”
斯文笑道:“都是自家侄子,有什么好说的?就是这些天,各家给孩子多做些衣服鞋子,光春娘带两个丫头实在来不及,木香还不会针线。”
“另外,今年肯定是不能回来了,去了起码到明年才能回来,你们要是舍不得孩子,就不能带出去,我一旦就职了,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接送孩子回来,一来一去就是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