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县城
早上送走孩子上学,两人就赶着牛车上了路。因为村里人去镇上的已经跟牛车走了,现在倒是自在。
去县城要一个多时辰,等到了县城,太阳已经半空了。
两人赶着牛车直奔回春堂,回春堂是县城数一数二的大药堂,且名声尤其好。
到了铺子门口,袁春就让相公在门口看车,她背着布包进了药堂。
小伙计走上前问:“请问你是抓药还是看病?”
袁春说:“小哥,我有样东西想掌柜的收不收?”
小伙计道:“你跟我过来,不过咱们药堂一般不收零的药。”
过了堂屋,就看见一个胖胖的老头正在后院喝茶,“掌柜的,这位大嫂说有样东西问你收不收?”
“哦,你去忙吧。”老头摆摆手,挥走了小伙计,“什么东西?你拿给我看看。”
袁春从布包里拿出一截山药:“掌柜的,是野生山药。”
老掌柜伸手接过来:“这个山药不错,长了不少时候了,你有多少?”
袁春道:“掌柜的准备收吗?什么价格收?”
老掌柜笑道:“如果都是这样的,我给你100文一斤,咱们这里的山上,长这样大的不容易,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的确不容易,深山里找的,掌柜的,我家牛车就在外面,像这样的四背篓,要不要我现在背进来?”
“不,你让牛车绕到后院来,前面马上看病的人多不方便,我刚好要在后院处理。”
两人在后院把山药一称,真的不少,足足两百二十多斤。
“掌柜的,可能还有这么多,你要不要?”
“要,只要是一样的货,我都要,回春堂可开了十几家。”
“掌柜的,你这里有没有带图的百草集,我想买一本。”
老掌柜递给她一本薄的书册:“我这里百草集没有,这个你可以拿去,送你一本,上面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配了图,一看见就会懂。”
“谢谢您。”袁春喜出望外。
老掌柜把荷包递给汪老三:“这是货款,你数数。”
斯文仔细数了数:“掌柜的,都对,谢谢您。”
“好了,你们走吧,过两天把那些山药送来,挖了就不能放时间长了,长了失了药性。”
“我知道了。”出了门,袁春取出二两,剩下的放进相公怀里。
首先去了点心铺,桃酥三十文一斤,买了三斤,糖果一斤六十文,买了一斤给孩子甜甜嘴,一斤不少,可以吃好久。
“相公,去布行看看,东西不贵我想多买些布,把家里的被单被套都换了,被子也要换了,回头洗了当垫被用,也不浪费。”
“去吧,县城西街的好再来布坊口碑不错,我带你去。”
过了两条街,很快到了铺子门口:“你进去,我在外面看车。”
这个铺子三间门脸,袁春走进去,看里面琳琅满目的,现在正中午,铺里没客人,掌柜的正无聊地看着帐,一边的小伙计迎了上来。
“客人,请问您要买什么?”
“我想问问你这里,有没有便宜的细棉布,哪怕染色的都不要紧,我要不少。”
一边的掌柜说话了:“这位娘子,我铺子倒是真的有一批货,不小心淋了些雨,多少有些霉点,这样的布大约十几匹,细棉布本三百文一匹,我可以给你两百文。”
“能不能给我看看?”
“小山,你去把布拉来。”
不多时,小山拉了一车布过来,掌柜的摊开一匹布:“你看,就是这些点点,不影响穿,都是好布,就是难看了点,有些场合不行。”
“这些是染色布,染色出了些问题,颜色染的不好看,东西质量好,也是一样的价格,这些有十一匹。”
“掌柜的,你看,这些布我一起要了,给您四两银,怎么样?许多严重的地方还要让,这就不划算了。”
掌柜的想了想:“算了,一起给你吧。”
“您等等,我去拿银子,我相公就在外面看车。”袁春跑出去,跟老三要了一个五两的银锭。
“掌柜的,给你银子。”
掌柜的找回一两:“小山,你帮这位娘子把布送到车上去。”又给了一些针线给袁春。
“谢谢掌柜的,下次再来您这里买东西。”
县城的粮食跟镇上的差不多价格,两人决定还是去镇上买粮食,这次买的回去藏在地窖里。
“相公,下次来咱们也买辆骡车,出门方便,就是犁些地也行。”
家里买辆车是可行的,前世自己三十年不知道买了多少辆车,如今来到这里,马车暂时不想了,骡车还是可以考虑的。
今天不行,不然今天都想买。
到了镇上,两人买了两百斤碎米,一百斤面粉,两百斤大米,花了四两六钱,今天得了二十二两,现在只剩下十三两四钱,要是汪老头知道,肯定把两人骂个狗血喷头。
加上家里的四两八,刚好十八两存款,还余两百文。
回到家已经半下午了。
两人把面粉留在库房,四百斤粮食全部存在地窖里,地窖干的很,地下还垫着木架,木架上两口大缸,粮食就放在缸里,多久也不坏。
现在一匹布大人可以做两套衣服,孩子可以做三四套。
袁春挑了五匹出来,这些足够做被单被套,剩下的一人做两套夏衫,其余的十八匹布全部放进柜里,暂时不用动了,回头翻翻,找一匹好一点的给老两口做套衣服,刚好端午节送礼。
不过现在还早,正月才过一大半。
“相公,等下你去村口接孩子,我准备烧水做饭了。”
“知道了,刚好顺便把牛车还回去。”汪老三现在很想很想去买自己的骡车,就像当年突然想重新买车一样,半夜还在网上查汽车资料。
袁春哼着小调揉了半斤面粉,揉成团后揪了一小团下来,装进放在柜里,明天做老面,明天早上好发包子吃,今天没买肉,不能调肉馅,她就开水泡了一把干豆角,等下用腊肉丁炒出来明天用。
剩下的面团揪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等下包饺子吃,这个家好像很少吃混沌饺子。
打了两个鸡蛋,炒成鸡蛋碎,割了一把韭菜,洗了切碎,调了一个韭菜鸡蛋碎馅。
不大功夫,竹匾上就包了六十二个大饺子,足够一家人晚上吃的了。
前两天洗好的猪肚,切快红烧起来,再把剩下的那块豆腐煎的老老的,两面金黄,最后放一起红烧,小火炖着。
刚做完这些,就听到俩孩子跟他们爹说话的声音,尤其是小儿子清亮的童音,她不由得微笑起来。
这一刻,岁月静好,乡居,黄昏,孩子,相公,吹烟,没什么争斗,没什么勾心斗角,吃饱穿暖,听孩子软软的童音,就很满足了。
饺子下了锅,猪肚烧豆腐满满两大碗,桌上放一碗,另外一份明天吃。
“娘,娘,我们回来了。”小儿子每天不变的欢叫声,跟着,是她那沉稳有余的大儿子唤了一声:“娘。”
“哎,跟你们爹快洗手,咱们今晚吃饺子。”
“娘,有饺子吃吗?我都不记得了,爹,咱们快洗手。”
六十二个饺子,相公二十个,大儿子十五个,小儿子十三个,自己十四个,都是满满一大碗。
猪肚红烧后跟煎好的豆腐块汤汁小炖,简直跟红烧肉一样好吃,一家人吃了个肚圆。
“相公,歇会就带他们去洗漱,再去院子溜溜,不能等天黑了看不见。”袁春收拾起碗筷,很有些喋喋不休。
其实这些应该不用说的,但就是怕相公浑身重,坐下来就不愿意起来,古代灯油都省着用,也是他们家,晚上读书用一盏灯,其他人家九成以上都是摸黑睡觉,第二天蒙蒙亮就起来。
这种早睡早起也不是坏事,前世里,她往往为了看一本小说,有时候晚上一两点还没有睡,结果第二天头昏眼花,人也提不起精神来。
老三带着两儿子洗后溜弯,一边让两个儿子把今天学的背给他听,不懂的就仔细讲一遍。
“爹,今天先生对我说,让你这两天带文章去给他看。”汪涛看着他爹说,难道爹真的考秀才?
汪老三一想,这样也好,前两天自己做了几篇文章刚好拿给先生看看,再在先生那借几本书,家里的书还是不够全面,暂时也舍不得银子买。
“好,明天我送你们去,刚好请教先生。”
现在白天短,放学回家吃了晚饭就黑了,袁春点了两盏油灯,勉强够亮了,让相公教俩孩子功课,自己则在一边缝着被单被套,这些几乎可以不用看就能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