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很快,董卓又有主意了。【.】他认为:有必要再召集高官会议,争取他们的支持。
叫人开会很容易,但主持会议,董卓很没经验。上次议废时跟卢植翻脸,就是一典型例子。还有,这次跟上次可不一样:上次是议废,涉及的只是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利益;这次是迁都,是成千上万人的利益。前者好办,后者工作若做不到位,那是很被动的。所以董卓决定改变策略,一定要先礼后兵。
开会那天,董卓突然变得很温柔,也很有文化起来“诸位,高祖建都关中历十一世。光武帝建都洛阳到现在,也是十一世。我最近看了本神秘预言书《石包谶》,上面清楚写着:宜徙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
要说明的是:西汉并非只有11任皇帝,如算上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昌邑王刘贺,则一共有14任皇帝;东汉也并非11任皇帝,如加上北乡侯刘懿、弘农王刘辩,则汉献帝刘协也是第14任皇帝。董卓硬要说十一世,不过就是为了迎合谶书上所说,同时也暴露了他的历史知识很有问题。
于是司徒杨彪马上站起来反驳,提出三条反对意见:1光武帝迁都,是因为关中地区在王莽时代破坏严重,才搬来洛阳的。现在洛阳好好的,干嘛要搬去长安?2东汉建都洛阳已久,无缘无故的抛弃宗庙园陵,势必引起百姓惊动。3《石包谶》是本邪书,你也信?我想杨彪心里其实应该更想说:就那本破书,你也好意思拿来忽悠我们?
对杨彪这三条反对意见,董卓愣了一会,没法回答。但都到这个时候了,不行也要硬着头皮上!
于是董卓这样反驳杨彪“关中土地肥饶,秦国因此得以并吞六国。现在的长安,木材资源相当丰富,杜陵还有武帝时代的陶灶。无论多豪华的宫殿,不用多久,都能造成。至于百姓嘛,他们算什么?如有谁胆敢不走,我就派大兵把他们统统赶出关去见袁绍,甚至赶到海里淹死算了”
三句不离杀字,杨彪心都凉了。好一会后,他又道“迁都是国家大事。动起来容易,但要再安顿下来就难了。还请董公您要三思而后行”
董卓立马拉长脸,阴阴的道“杨司徒,你是不是想阻挠国之大计”
董卓杀气腾腾,太尉黄琬一见气氛不对,立即站起来道“董相国请息怒。迁都是大事,杨司徒的意见也仅供参考罢了”
汉朝三公两个都出来说话了,第三个自然也得说两句。司空荀爽见董卓迁都意决,如当场跟他闹翻,后果恐怕会很严重。于是赶紧出来打圆场“其实董相国哪里是想迁都呀?只不过山东联军逼得太紧,所以想留条后路,借故秦之山形,控制天下”
两个和事佬一前一后,一唱一和,犹如一阵春风,把董卓的腾腾怒气拍的只剩一缕轻烟…就这样,会议在极度不和谐的气氛下,虎头蛇尾的收场了。
然而怒气稍平的董卓一回到家里,突然又杀气腾腾起来。原因是黄琬一退朝,就给他上了一道奏疏。奏疏里再不见刚才会上那般温柔细语,而是很明确的表态——反对迁都!
董卓火了!这黄琬原来是跟杨彪串通好,来给自己演双簧的啊?想跟我玩?老子就陪你们玩到底!
2月5日,董卓以灾异为由,罢免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光禄勋赵谦升任太尉、太仆王允升任司徒。此举就是要告诉众卿百官:我不缺听话做事的人!
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二人是董卓的亲信。当初袁绍出逃时,就是他们替袁绍说话,拦下了董卓的追杀。他们还曾建议董卓重用士大夫,董卓都听从了。可董卓万万没想到:这两个亲信竟也反对迁都,大为不爽的董卓决定新仇旧恨一起算。10日,董卓下令将伍琼、周毖二人斩首。
刚杀完人,杨彪、黄琬二人便主动登门道歉,说不该阻拦董相国迁都。董卓笑了,看来这杀一儆百的手段还是很好用的嘛,目的基本已实现了。于是董卓也不为己甚,重新封杨彪、黄琬二人为光禄大夫。
不过为顺利迁都,董卓还必须解除一个人的兵权,扫清最后的障碍,这个人才是董卓真正的对手:皇甫嵩!董卓任命京兆尹盖勋为议郎,可随后就接到密报:盖勋正在秘密联络率兵3万,就在长安附近的右扶风驻扎的左将军皇甫嵩,准备对付自己。
打仗打不过,兵法也玩不过人家,那董卓还有什么办法能搞定皇甫嵩?很明显,这是个问题…
董卓当然知道:皇甫嵩才是那只真正的猛虎。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他赶进笼子里圈住。而笼子就是洛阳城!只要皇甫嵩进了洛阳城,在自己眼皮底下,还能翻得了身吗?
于是,董卓马上封皇甫嵩为城门校尉。很快,这诏书就送到了皇甫嵩手里。皇甫嵩看着诏书,半天无语。他心里很明白:这就是董卓的调虎离山之计!
同时,他手下的长史梁衍也来劝皇甫嵩“与其去洛阳受制于董卓,不如我们现在就起兵响应袁绍。既然董卓要迁都,我们就在这里准备接驾。到时东西夹击,灭了董卓”皇甫嵩听后,只是沉重的摇了摇头,默默的收拾东西,整装上路了。
无论是威望、人气,还是玩战争,皇甫嵩都远超董卓。然而这样一个人,也向董卓屈服了。这真是一个谜。或许只有皇甫嵩和董卓知道:这不是谜。最了解一个人的,除了自己还有对手。皇甫嵩认为自己现在已经不是董卓的对手了。而董卓也知道皇甫嵩就是这样认为的…
董卓真的已强大到无懈可击了吗?没人知道,也没人敢回答。
收拾完皇甫嵩后,董卓又将盖勋召进了洛阳城,封为越骑校尉。
17日,汉献帝刘协一行先行出发,正式西迁长安。董卓认为既然我在洛阳待不下去了,也不能把好东西留给袁绍他们。于是他在洛阳城里大肆抢劫,将豪富之家全部诛杀,没收财物。接着驱赶数百万百姓迁往长安。从洛阳到长安这一路上,连绵数百里都是死人,惨不忍睹。
为防关东联军偷袭,董卓按原计划留守洛阳的毕圭苑。说是留守,其实就是做好撤退的准备。董卓下令把洛阳城内的宫殿、官府、民宅统统烧光。史载“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接着连皇帝及公卿们的坟墓也不放过。命吕布带兵发掘诸陵,收取珍宝,充入私囊。
3月5日,刘协一行到达长安。暂居在京兆府舍内,并命人马上修葺宫室。董卓当时还在洛阳,长安之事皆由司徒王允定夺。董卓曾对王允这样说“你办事,我放心。好好干”
18日,董卓决定对袁氏家族开刀.袁绍的三叔、太傅袁隗及袁术的弟弟、太仆袁基等全族老小五十余人全部被斩首。
这消息传到联军耳中,作为盟主的袁绍却还在迟疑不发兵。他就像个木偶人,完全没了感情,只会在风里、在雨里、在血里、在无尽的悲号里观望。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跳起来要求袁绍发兵:曹操“我们率领的是义兵,董卓那边的不过是些暴徒。道德制高点在我们手上,苍天灭董卓的时刻已经到了,请赶紧动手吧”袁绍听了,不点头也不摇头,仍然沉默不语。
曹操见袁绍没有反应,怪叫一声道“既你不打,那我自己打”说完,曹操义无反顾的率兵离去。众诸侯中,只有曾散财资助过他的卫兹在征得顶头上司张邈的同意后,率军与其同行。
然而很快,曹操就落荒逃回了酸枣。原来他在荥阳汴水跟董卓的部将徐荣干了一架,结果大败。自己的坐骑也被流矢射中。要不是堂弟曹洪将坐骑让给了他,估计曹操就这样死在前线了。
曹操回来憋了一肚子气。不是因他打了败仗,而是他在前线跟董卓拼命,回来却看到袁绍他们天天欢歌宴舞,歌舞升平,十余万大军每天置酒高会,不图进取。
竖子不足与谋啊!曹操冲进宴会,对着众人就是一顿大骂“诸君听我一言:现在就请袁绍将军率河内之兵移驻孟津渡口。酸枣其余诸将分守成皋,占据敖仓,封锁轘辕、太谷等关口。请袁术将军率南阳之兵从丹、析攻入武关,威胁关中三辅之地。然后可高垒深壁,不与董卓做正面交战,只用疑兵乱其军心,则大事必成。现在联军挂的是正义之师的招牌,做的却是寻欢作乐之事。人人皆欲做壁上观。你们不觉得可耻,我都替你们脸红”本来曹操开骂,是想刺激一下袁绍等人。可等他骂完,众人也都像是耳朵聋了似的,无人应答。看着眼前这一切,被深深刺激到的是曹操!
曹操再也看不下去了,扭头走人,去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给了他4000余兵。可当他带着这些新兵返回时,刚走到沛国龙亢县,就发生了哗变。曹操亲自砍杀数十人,才将这场哗变镇压下来。后来调查,只有500人未曾参与此次哗变。曹操亲自勉励一番之后,下令乘夜起行。在铚、建平二县又募得士兵千余人,最后还屯河内郡。
除曹操之外,还有一位不世出的真英雄于此时也高举起反董旗帜,誓将董卓追杀到底:孙坚!
两年多前,孙坚曾与荆州刺史王睿一起平定过零陵、桂阳、长沙等郡的起义。孙坚也因功被封为长沙太守。但王睿一直看不起孙坚。王睿与武陵太守曹寅不和,扬言要杀掉曹寅。曹寅为自保,伪造诏书,命孙坚除掉王睿。孙坚便也顺水推舟,将王睿给干掉了。
待此时天下诸侯组成讨董联军,孙坚也聚起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前往参加。路过南阳郡时,因南阳太守张咨不肯借粮,被孙坚诱而斩之。接着孙坚前往鲁阳县,与袁术相见。将整个南阳郡让给袁术,并与袁术约定:孙坚出兵、袁术出粮,共伐董卓。袁术还上表朝廷,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
同时因王睿被杀,朝廷又派来了新一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