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没有对普通皇帝进行限制,如今明确限制的只有那些大一统王朝,以及三国时期的魏蜀吴。
实际魏蜀吴同样没有“资格”被限制,只是因为《三国演义》影响太大,文臣武将在加权作用下提升了一个档次。
像诸葛亮、周瑜、郭嘉、关羽、张辽、陆逊等人的实力很难估算出来。
说不定会“人为”制造出一两个至尊级人物。
华夏进入了一个恐怖平衡时期,大的诸侯王依托强大实力接连取胜,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数县乃至半府之地。
王朝皇帝得益于现代领主助力,占据的地盘同样不少,只有那些名气不好的皇帝处境困难一些,比如朱元璋、刘邦等人。
处在最底层的小诸侯大多以一县为基业苦苦挣扎。
这些领主共同瓜分了华夏二十八郡二百八十三府,总数超过一千五百人。
想快速占据一府之地很难,几乎每隔一两个县城都有诸侯坐镇。
强一些的有袁绍、陈友谅、张士诚,弱一些的也有陶谦、孔融、史思明、方腊等等。
那些人口众多的郡府,比如江南郡管辖下的松江府,每一个县城都有诸侯,竞争更加惨烈。
段青松通过大宋帮可以大致了解外部情况,并根据各类消息制作出数张势力图。
……
领主府议事厅。
十余人围在一张巨大圆桌前,上面摆放着三张地图。
最大的为华夏势力图,长宽各五米,上面共标注了一千五百三十二个领主。
相对小一些的为江南郡势力图,长宽各三米,上面标注了一百零五个领主。
最小的自然是松江府势力图,只有四平方米,共标注了十位领主,崇鸣县因为少有人关注,暂时没有列出来。
这三张地图以大宋帮所提供的信息为准。
针对某些热门领主记载的非常详细,像是盘踞在蜀郡蜀都府的刘备。
地图上明确刘备招募了哪些文臣武将,有多少兵力,甚至军卒等级都有说明。
也有一些只留下简单介绍的领主,比如梁国萧衍、北魏拓拔珪等等。
这类领主的实力很强,萧衍麾下的王僧辩入选了武庙十哲七十二将,可以比肩周亚夫的人物,此外还有“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而拓拔珪同样是一代雄主。
他们只因为名声不显,很少有现代领主投靠,导致信息交流不通畅,关注度小一些。
华夏其他领主段青松管不了这么多,他只把眼光放在松江府。
在未来一两年之内,松江府势必会陷入混战之中,武镇身为其中一份子很难独善其身。
段青松将文臣武将召集来主要为了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明确哪些属于必须攻打的地区,哪些可以进行合作。
武镇即便拥有周亚夫也不敢单挑所有人,所以第一枪绝不能由武镇发出,避免被其他诸侯集火。
来到圆桌前站定,段青松盯着地图思索片刻,开口说道:“松江府局势错综复杂,区区十县之地却各有其主,武镇必须找到突破口。
此次召集诸位前来正是商讨此事,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段青松很愿意听取其他人的建议,从不搞一言堂。
议事厅的气氛相对轻松,任何人都可发表意见。
潘凤见状急不可耐地回道:“末将以为应率先攻打袁术,此人无故进犯武镇,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给予惩罚。”
说完之后,潘凤暗中观察众人表情,发现只有鲍旭在一旁附和,连忙解释道:“臣以为袁术进犯武镇在先,主公可携大义攻之,此为一。
而袁术占据的松江县与青浦县接壤,大军朝发夕至。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必须尽快消除隐患,此为二。”
一连说了两点,潘凤仿佛沉浸其中,接着掰出第三根手指头说道:“主公之前连斩袁术两员大将,此人已被吓破胆,惶惶不可终日矣,正是大举进攻的好时机!”
“潘将军此言大善,末将也如此认为!”已经被揍服的鲍旭下意识开口认同,看到潘凤一脸孺子可教的表情,心里一松。
段青松在一旁目睹了全过程,好笑的同时也对潘凤有些刮目相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一句最早来源于赵匡胤。
一名东汉武将肯定说不出这句话,对方应该在参谋司没少学习。
绝大多数招募武将都有其时代局限性,抛开技能不谈,越是后期的武将知识储备越强。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武将肯定不如明清两代的武将见识多,很多武将甚至已经在利用火器打仗了。
他们清楚蒙古铁骑如何席卷天下,知道如何调整军队以应付各种复杂局面。
夏商周时期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敬天保民”为号召,利用占卜手段采取军事行动。
到春秋战国时期就诞生了《孙子兵法》,提出“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军事理论。
只要能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
也有“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作战思路。
其后还有吴起所编着的《吴子兵法》、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时所采取的快速机动、远程奔袭、侧翼迂回乃至于闪电战,后期发生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每一场战争都给后世武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们可以站在更高的纬度上看待问题。
所以不存在全知全能的武将,即便韩信、孙武同样如此。
此时看到潘凤可以总结出三个要点,段青松内心深处还是非常欣慰的。
只是他的想法并不符合实际,果然没过多久,周亚夫便站出来反驳了。
“臣不认同潘将军所言,袁术虽逢小败,但根基未失,如今仍坐拥三万军卒。
臣以为应先攻陶谦,此人占据闵行县,麾下管辖十万人口,兵不过两万,将不过十,主公可尽遣大军一举破之!”
此言一出,表态支持的武将瞬间多了起来,连鲍旭都连连点头,显然认同这项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