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俱酒出于安全考虑,放弃了由齐国至越国的传统路线,转而北上,进入阿邑境内。
这种南辕北辙的操作,成功摆脱了齐国的围追堵截,再一次跳出了圈外,潇洒离去。
阿邑境内山清水秀,江山如画。
俱酒却无心欣赏这旖旎风光,一路上对关隘要塞、险要地形、山川形胜等地理因素暗自观察,时不时掏出纸笔描摹一二。
军事,从来与地理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古代。
突然,从众人头顶上掠过一只巨型怪物,呼啸着飞向远方,大家都吓了一跳。
怪物长着长长的双翼,下方挂着一个人形物,从一座山顶拂掠而下,远远地向着一处湖面飞去。
就在众人吃惊之间,那怪物晃悠两下,突然失去重心,一个倒栽葱,直直地摔入湖中,溅起一片水花。
就在俱酒一行惊悸不已之时,旁边田地里的一位农夫喟然长叹一声:“唉!又摔一回!”然后继续低头耕作。
很显然,这位农夫对此事已经见怪不怪了。
俱酒心中好奇,遂下马上前,向农夫打揖行礼道:“老丈请了!”
农夫忙不迭地还礼:“先生请了。”
“请问适才落水者是何物,我等旅人皆惊叹不已,而老丈却视若无物?”
“噢,先生远道而来,自然惊怪。此乃敝邑一位怪人,以‘轻生’为名,常习飞鸟之法。屡败屡试,屡试屡败,故吾等野老,见之多矣,不足为奇。”
俱酒惊喜地道:“彭轻生?”
农夫道“姓啥不知道,乡野皆曰此人寻死,故唤作轻生。”
俱酒心中知道,估计此人就是墨子亲传弟子、墨家兼字辈的彭轻生子。当即谢过农夫,立即率领众人向彭轻生落水之处奔去。
行至湖边,一名中年汉子拖着一件变了形的物件,向湖岸边走来。
俱酒立即下马,也顾不得身上穿着,一个箭步跃入水中,帮助那人去拖。聂政、怀木等人也赶忙上前帮忙。
那人先是一愣,随即看到聂政用的力气稍大了点,将那物件拖得有些歪斜了,口中急急叫道:“慢点,慢点,莫弄坏了飞鸢。”
在众人的帮助下,总算将此物拖上岸来,此时方才发现,此物赫然是一只大鸟的形状。
以硬木为架,以牛皮为翼,双翼展开能有三四丈长,可惜由于刚才在水面上栽下,已经损毁大半。
俱酒看着这个大家伙,立即想起墨子遗书中的“木鸢”资料。
墨子曾花三年的时间制作出一只能飞的木鸢,但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认为木鸢既无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又浪费时间。
他感叹道:“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
意思是说:我不如制作车輗的人技艺高明。他们使用短短的一截木料,花费不到一天的工夫就做成了,可以拉动三千多斤的重物,送到很远的地方,可以使用许多年都不毁坏。如今我制作木头鹞鹰,花了三年时间才制成,飞了一天就毁坏了。
老墨子是本着实用的原则,认为制作木鸢浪费精力,于事无补。这项技能还不如制作一个车的构件对这个社会有用。
老墨子传给俱酒的书中,有很多这样的奇思妙想,这是无法探究的古人智慧。俱酒数理化学得不好,也搞不懂其中的奥妙。
但没想到的是,彭轻生却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这样的实验。
索卢参很久之前见过彭轻生,立即上前施礼:“索卢参见过彭师叔,不知师叔可曾记得弟子。”
彭轻生还记得索卢参:“索卢参,禽子高足嘛!记得,记得!”
索卢参立即向彭轻生介绍:“彭师叔,这位是师祖关门弟子……”
俱酒怕索卢参又啰里啰嗦介绍一大堆头衔,惹彭轻生不快,这些隐士都有些清高的怪癖。
遂径自打断了他的介绍,亲自上前庄重地一揖:“墨学后进俱酒,见过彭先生!”
彭轻生手里正在挽着绳索,闻听此言明显愣了一下,手中的绳索也一圈一圈地松散开来,落在地上。
“老二十一?少子?”
俱酒本来态度就十分谦卑,根本不以兼字辈弟子自居,开口就是彭先生。
彭轻生既然把“二十一”、“少子”都脱口而出了,可见他还是认这个师弟的,俱酒立即顺杆子就爬:“正是俱酒,弟久闻师兄大名,今日方得一见,我之幸也!”
俱酒这种态度,彭轻生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略显尴尬地还礼道:“呃,呃,少子安好!”
俱酒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臂:“师兄,唤弟之名即可。弟久欲向师兄请教,可叹师兄闲云野鹤,难觅仙踪啊!”
彭轻生嗫嚅着道:“不敢,不敢……”显然已经在俱酒面前失了方寸。
索卢参还是憋不住,他上前进一步介绍道:“彭师叔有所不知,小师叔如今已经贵为一国诸侯,汉王是也!”
彭轻生脱口而出:“墨者为王?”
显然,彭轻生对当初俱酒在鲁阳“舌战群墨”的故事是知道的,对俱酒的论点记得非常清楚,还是很感兴趣的那种。
俱酒两只手一起握住彭轻生的大手,使劲地摇了一摇:“墨家大业,天下尚同!”
彭轻生喃喃地重复了一句:“墨家大业,天下尚同。”然后一时尴尬,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位从墨家走出来的诸侯。
俱酒迅速转移话题:“彭师兄,可是在试飞木鸢?”
“对对对,师尊当初研制木鸢,彭某有幸辅之。师尊为救天下苍生,废此巧技,而行墨守。彭某心有不甘,故而屡屡试之。”
然后他又摇摇头,一脸沮丧地道:“可惜,彭某无师尊之智,难以成功。今日之败,累百二十回矣!”
俱酒饶有兴致地看着这架巨型的大鸟:“弟或许可助彭师兄一二,咱们共同了却师父当年之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