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欧、余三位王子,在密札递上之后,就接到了越王翳令其三人返回都城的王令,不由得面露喜色。
但他们高兴得有点早了,他们不知道的是,密札却被人悄悄动了手脚,本应该直送越王翳手中的密札,最终却被送到了太子诸咎的手中。
其实三位王子也不用大惊小怪,举报信被送到了被举报人手里,几千年来从来不缺这样生动的案例。
诸咎成为太子,最不甘的越王翳的二儿子越侯,千年老二的情结,令其非常不爽。
尤其越王翳给了他一个越侯的封号,更令他想入非非,国是越国,侯是越侯,这太顺理成章了!
但是越侯之前的动作一直比较小,因为还有另一个千年老二:王叔豫!
越侯只是悄悄地祈祷大哥诸咎,上战场被射死,登楼被摔死,吃饭被噎死,上厕所掉茅坑里淹死!
但这么多年了,大家都熬白了头,意外仍然没有出现。
直到都城现出了流言,越侯感到时机来了,这首童谣编得太有水平了,将爷爷朱勾与太子诸咎紧密联系起来,直接杵到了父王的肺管子上了,这个时候,必须再添一把柴。过了这个村,恐怕就没这个店了。
因为越侯自己也等不及了。
于是他拉上另外两位弟弟,以弟弟欧侯的名义,一副忠君爱国的样子,急不可耐地要为这场政治风浪推波助澜、递刀拱火。
就在越王动了废黜太子的心思,就在三位王子起身返回都城的同时,太子诸咎充分认识到了时局的危险,迅速发动自己早已埋设在军中的暗子与心腹,紧锣密鼓地做好了武力解决问题的最坏打算。
越、欧、余三位王子,数日之后齐聚陵阴城馆驿。此时三人以为自己的密札发挥了作用,一个个兴高采烈,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之情。
三兄弟又时隔数年不见,一时高兴,命令驿丞连夜置酒,三人或把酒高歌,或窃窃私语,一时兴致无双,喝得很嗨。
这场大酒一直喝到了天色微曦,众亲卫及一众随员都熬不住了,看着人还站在那里,但却形同槁木,疲惫到了极点,所有的防备与警惕之心,全部被卸了下来。
突然之间,数枚弩箭破空而至,负责外围警戒的士卒无声而倒,几乎都是一箭穿脑,瞬间毙命。
十数条黑影从高处腾身而下,迅如猿猱,轻如鸿毛,迅速隐身暗处。
观察片刻,确认无事之后,黑影们悄悄起身,将上好了弦的弩机轻轻举起,闪着寒光的弩箭徐徐地伸入了窗棂之内,瞄准了屋内的人。
为首一人观察片刻,伸手做了一个向下挥的动作,十数支弩机同时发射,屋内一片杯盘叮当、器物落地的声响。
黑影见已得手,立即踹开房门,冲将进去。
三名侍女、两名小厮、三位王子委然在地,满屋血腥之气。
黑影们直奔目标,对着三位王子轮流补刀,三人的头颈几乎全部砍断,只留一点皮肉相连。
眼见得手,黑影们互相对视一眼,纵身而去。
吴城,越王宫。
一大早,太子诸咎手持三位弟弟的密札,裸露上身,负荆入宫,直直地跪在越王的宫殿之前,请罪!
此时的诸咎,还抱着一丝的希望,他要看一看父王的态度,测一测自己是否仍然受宠。
越王翳这些天也不好过,他总梦到自己的祖父,老越王不寿。不寿的无头尸体,用手端着自己的头颅,血淋淋地走了过来。
“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声音凄惨而不甘,阴森而恐怖。
梦魇了,但身体却像被千斤巨石压住一般,一动也不能动。明明自己在挣扎,却一点劲也使不上。明明自己想喊叫,却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越王翳浑身上下都在颤抖,心灵在痛苦中煎熬,呼吸变得越来越急,心跳变得越来越快越不规则。
“啊!”终于他大叫一声,喘着粗气坐立起来,一把抓过挂在榻前的宝剑,浑身却已是冷汗淋漓。
宫女寺人们立即跑了进来,呼啦啦跪了一地:“大王,大王……”
越王翳半晌方才回过神来,他虚弱地道:“无妨,孤刚才做了个噩梦!”
“大王,太子裸身负木,跪于殿外,自称有罪,求见大王。”
嗯?越王翳登时警觉起来。
天色这才蒙蒙亮,诸咎已经跪在宫外了。而他跪在门外的时候,正是自己在梦中苦苦挣扎的时候。
越王翳冷冷地问道:“裸身?还负木?”
“正是!老仆劝太子起身,但他执意不肯。”
“为孤更衣,孤倒要看看太子何罪之有。”
不一会儿,宫女为越王翳梳洗穿戴完毕,越王翳瞄向铜镜中的自己,却发现双颊消瘦,眼窝塌陷,一副憔悴的样子,难以入目。
他起身缓缓向外走去,走到门口,突然又转身命令道:“把剑拿来。”
“诺!”
老寺人立即将越王的自用宝剑拿了过来,准备给越王系在腰间。
“不用,孤自持之。”
越王翳进入殿中,命令道:“让太子进来。”
老寺人立即冲了出去,将太子进殿面君。
太子诸咎高声谢恩,然后抬起已经跪得麻木的双腿,保持着弯腰的姿态,向着殿内趋步而入。
进入殿中,诸咎大礼参拜已毕,将整个身子都匍匐在地下,高声道:“父王,儿臣有罪,请父王责罚!”
越王翳眯着眼睛望着这个儿子,一身的肥膘,裸露在空气之中。一根荆木,斜背在身上,突然感到非常陌生,又心生许多厌恶。
搞这么一出,给谁看呢?
“诸咎,汝有何罪?”
诸咎自担任太子以来,越王翳在公开场合,都给足他面子,一般称他为太子。无人场合,则称他为“王儿”。
而今天,越王翳一字一顿地叫出他的名字,诸咎的心也像跌入冰窟之中一般,拔凉拔凉的。
“疑邻盗斧效应”同时对这对父子起了作用,当一个人带着主观成见去面对某件事物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无法对事物的本来面貌给出客观的判断。
“父王,儿臣在庙祭当日,失礼失仪,而不自知,此罪一也;儿臣私启密札,此罪二也;身为太子,失察民情,致使都城流言四起,此罪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