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个能独当一面的铁匠成手,就已经是很难得的工匠了。
在齐明剑眼里,打铁的人,比举铁锻炼身体的人,更加接近自然的形体美。这让他坚信那句话,劳动创造美。
打铁的人,胳膊粗力气大,看着更让佩服。
齐明剑接过一个工匠手里的铁锤,试着打了几下铁,还是能一只手轮动铁锤。
只是他再接着打几下,就觉得手腕酸痛了,还是没有人家打铁人,手腕有力。
铁匠有特有的发达肌肉,自己的胳膊怎么比,也没有人家那大的力气。
铁匠说:“干哪行都一样,没有两三年的功底,是练不出来,一个科班身板。”
这一点,齐明剑也非常清楚,每一行业的工匠,都有一身,特有的肌肉。
齐明剑见这个铁匠,也知道这事,就问:“你看我像是干什么的?”
“能看出来,你是一个练家,但你不是普通工匠手艺人,你应该是一个看病的医家。”
真是好眼力,真猜对了。铁匠自豪地说:“干我们这一行,练的就是眼睛。”
其实哪行哪业都是一样,要想取得成功,眼睛非常的关键,耳聪目明吗。
铁匠说:“那是,不用眼睛看,听声音一样知道,这铁件的软硬,虚实。”
齐明剑知道,在现代钢铁烘炉锻造工艺中,需要用现代科技进行物理探伤,才把能知道钢铁制件的质地。
而眼前这位铁匠,他仅凭耳朵,就能听出来,打造的一把小刀里面,是否有气孔、裂缝、裂痕。
他们常把几条铁条,扭在一起,打造出一把完美的宝刀出来。
其实,这些铁匠手艺,还是源于金匠、银匠、铜匠、铸铜和铸铁匠。
在民间,这种铁匠铺的手工作坊,越来越受到欢迎。
而那些批量生产铸铁件,则多是用于家具和工具。与铁匠铺又有了明显的行业划分。
手工业的发展,让很多传统的行业和手工艺人,划分出新的行业。
雕刻匠人,也从单一的石匠中分离出来,他们已经能在石、木、金属等多种材料上进行雕刻。
画匠和漆匠,在这里和陶瓷泥塑匠一样的普及了。也很手艺人,在农忙之后,也操持其他的手艺活。
齐明剑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么多的工匠,他一找才发现,还真有不少,他不希望这些工匠,卷入这场战争。
天下一统,应该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实惠。让他们的产品销往各地,使得他们的手工产业得以发展。
只是眼前,还是要从战争需要的角度,掌控这些战争资源。
在铁匠铺这里,齐明剑还看到了很木匠用的工具。
看来这鲁班爷,一出现,就把木匠的工具造全了。
这里还有一台,能够加工圆木棍的简易脚踏车床。
小到生产筷子,大到箭杆、长矛的枪杆,都能用这个简易脚踏车床,进行批量加工生产。
这些专用工具,都是宝贝,都得收走。看来,这些工匠,还真是一通百通。
都说隔行如隔山,那只是长期在单一行业上,越走越远,走到了本行业的巅峰,让人高不可攀了,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随着知道的普及和融合,普通工匠成为大工匠,也越来越成为可能。
都是古代朴素实用知识、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只是,这些新成长起来的大工匠,更为可贵。
铁匠说:“自从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出现以后,有很多传统的金属加工手艺活就失传了。”
原来,古人对上古技术特别的崇拜,他们认为上古,更能接近自然,他们直接把大自然的天然金属,加工成为生活用品和饰品。
其实,古人早就认识到,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新的技术一经出现,会让很多传统技术失传。
而金匠的手艺活,却一直保留下来,真金不怕火炼,大浪淘沙,留下的还是金子。
借金子的光,金匠也一直是顶尖的手工艺人,也最受人们的欢迎。
齐明剑也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那些民间正在失传的手工工艺和工匠。
他相信只要有实物存在,将来的人,一定能把这些工艺品再造出来。
因此,他下令在搜集废铜烂铁的同时,一定要把那些有考古价值,铜铁制品保留下来。
尤其是青铜艺术珍品和兵器,借着大伙好古的心理,把价格炒起来,作为收藏品珍藏起来。
他还是想把在燕国收到这些宝贝,先送往齐国保护起来。
他也怕在燕国这里,有人看到了兵器价格高,就把这些宝贝都拿去打制兵器。
有了先进的铁合金兵器,还要刀鞘、铠甲之类的皮制品。
齐明剑从辽西运皮货回来,齐二少爷就是说他不会做生意,把货物倒流了。
齐明剑在这里找到了皮匠,一问,果然如此。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可不是在骂臭皮匠能吹牛。
他们还真有一些本事,皮匠最早源于皮毛加工,后来发展出了各种细分的行业,纺织毛线,编织毛衣毛毯,制作毛毡及其各种用品。
其实,这些原始的手工艺,和石匠一样,都是源于伏羲的阴阳五行八卦技术。
古代的大工匠人,都是一通百通的大师,他们用精准的八卦系统,把朴素原始的知识和技术,人为的数理合一,成为实用技术系统。把一年四季的季节时间变化,与皮毛获取和加工,有机的结合起来。
他们很多人也和石匠一样,亲自外出打猎、收购皮毛。
他们更懂得保护野生动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一简单的自然易学哲理,让他们运用到了极致。
他们就和养生修仙的人一样,周而复始的,顺应自然规律。
一张牛皮,还真能让两三个皮匠,扯出条条道道来。
皮匠接触面相对比较多宽广。和他们谈生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皮匠讨价还价的本事,比一般的商人还要高。
因此,一般人,也没有人敢和他们扯皮。
齐明剑还是想更多了解一下他们。
皮匠讲,一年四季,皮子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在外行看来,都一样的皮子,到他们手里,这内外阴阳一分,薄厚轻重,软硬弹棉。
总之,也只有皮匠才拎得清,别人还是说不明白,他们是怎么会知道得这么多。
尤其是成品皮子,上手指摁住,向前一撮,从皮子的褶皱纹路,也能看这张皮子的质地。
齐明剑彻底服了,还是出钱,把这些皮匠请来。
尽管秦军还没有过来,齐明剑已经开始准备,秦军过冬用品,棉大衣、毛毯,皮靴、毛毡靴袜。
每年这季节,北部和东北部的居民,都要到这里来采购这些过冬用品。
辽西的货物,让齐明剑采购空了,有很多商家,也跑到这边来进货了。
其实,这里才是皮货的主要产地。
这一带的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首屈一指。更为可贵的是,他们的样式和做工,更能被各地人接受。
尤其是小孩和老人戴的毡帽和毡靴袜,早就定型了。
齐明剑问皮匠,自己的定货量大,会不会影响到当地老人、孩子,过冬用品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