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村民们自觉,还是里正叔在其中出了力,来门前死缠乱打的人倒是没有。
小木屋诊所又重新开起,山上的药房也重新运转起来。
宋锦在小木屋前立了牌子,收药材,可折算成粮食,这一举措别说让周围村子的男女老少疯狂,就连十里八乡的村民听闻后都带着家里人连夜赶来顾家村,在跟小助手顾康学习了认药材后,大家都赶忙回自己村子,带着家人上山。
除了最初几天他们送来的药材掺杂别的植物后,后面送来的就越来越纯粹,宋锦也按事先说好的,可以折成粮食给他们,并且价格按照县衙最近公布的来。
比如一位大爷今日着实厉害,送来的药材得二十八文铜钱,县衙公布粮价八十文一斗,每家每户一旬可以买一次,等于限量供应,而且那粮食并非大米,而是带壳的蚕豆,这才丰收年间,蚕豆二十文一斗,大米均价六十文一斗。
宋锦给老汉十公斤的土豆,并告诉他如何吃,又如何留种。
树洞商城第六次升级后,开放了粮种供应,不再限制,宋锦能从商城里买到后世最高产的红薯和土豆,趁着这个季节还可以下播秋种冬天或者春收,西南冬天不冷,完全可以。
老汉起先有些懵,因为从来没有见过此物,宋锦见此,让阿轩阿宗两人带老汉到一旁,用自家的柴现场架火给老汉烤了一个外皮焦黄内里香喷喷的土豆,只一口,老汉就感动得热泪盈眶。
“好吃,好吃啊!老汉我活了一辈子,从未吃过这么香的食物,这个好,这个好啊!还管饱,一个就饱了。”
其实只有三分之一饱,但他舍不得吃,家里老婆子还在饿肚子,他得把好东西留回去跟老婆子一起分享。
老婆子跟了他一辈子,从来没有埋怨过他没出息,没给她过上好日子,那他更是要对老婆子好。
阿轩跟着娘亲吃过各种土豆做的美食,这会儿统统教给老爷爷。
比如煮出来吃不上火,炒片炒丝,土豆丝饼等,随便哪一样做法都不难还好吃,老汉都用心记住,时不时的还会问小阿轩一些问题,小阿轩也一一解答,俨然一个负责任的小老师。
三日后,老汉又来了,这次带着老婆子一起来,老婆子虽然还是脸色蜡黄身体干瘪,但眼睛有神,腿脚有劲儿,一看就是吃饱了的状态。
老汉今日带的药材更多了,宋锦给她换了十公斤的土豆和五公斤的红薯。
又是三日后,老汉又来了,不过这次身后跟着全村老少,而他们或挑或背或扛,无论男女老少,手上都负重着分量不轻的药材。
“宋大夫,我们可否也换些粮食,就是老牛换回家的土豆和红薯?”
宋锦等的就是这一刻。
“当然可以。”
这次十岁的宋青书也一并来帮忙,兑换粮食的事情忙了一个下午总算落幕,看着百姓眼里带着光的离开,宋锦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
又几日,几乎整个清溪县的村民都来跟宋锦换了土豆和红薯,并且按照宋锦所说留种。
麻袋稻草草木灰捂在温暖的房间,等出芽后就把土豆种下,有些人胆小,不敢把自家所有的地种土豆红薯,但除此之外,县衙这边不管是赈济粮还是粮种都不曾提供,他们自己都是饿肚子,就算想要弄些别的粮种也办不到,最终没法子只得也跟着左邻右舍种上土豆,后续的红薯长出条,也学着邻居那样用剪刀剪下插进刨好的地里,施肥浇水,细心呵护。
不用怀疑,农民对于土地,那是比命还热爱,不管心中是否忐忑,但既然种下,便会一百二十个心的放在上面,再苦再累也会呵护庄稼长大。
新县令发现境内农民都种下新粮种,连忙亲自连夜视察辖区各个村镇,反应口碑都很好。
这期间,便也得知宋锦这号神人。
于是新县令在一个和风细雨的秋日找上了宋锦。
见到新县令,宋锦眼里一片淡然,新县令却很是吃惊。
果然是高人啊,连他这个县令上门来眼里也毫无波动。
新县令哪里知道,这一切都在宋锦计划内。
不得不说,新县令是个实干家,开门见山就是询问关于新粮种事宜。
宋锦有问必答,二人也算相谈甚欢。
末了又留人在家里吃了一顿红薯土豆宴,等走之前,这位新县令又露出想要买些红薯土豆回去做粮食吃的想法,面对新县令一箱子的古董字画,宋锦假装思考了几秒,最终看在新县令务实的份上勉为其难同意。
“民妇会尽量同我那位好友协商,到时候尽量满足催县令的诉求。”
催县令觉得,既然秀才娘子都这样讲了,他的大批量土豆红薯购买计划基本也就完成了,高兴之余把一堆好听话都不要钱的砸出来。
等离开顾家村,从小跟着他的护卫才忍不住开口。
“二少爷,你为何放下身段跟那位秀才娘子这般?”
催县令不悦的瞥了眼自家护卫,“宋娘子是一般的秀才娘子吗?放眼整个明昭,有谁能拿出这等高产粮种?”
“我知道,可她也只是普通民妇,少爷你可是有官身的。”
“同样是人,有何区别?”
护卫嗫嚅了下,却不知如何辩驳,今日的二少爷实在不同。
催县令没有告诉护卫的是,他昨夜拿到了京城来的密信,来自于那位即将继位的皇帝,信中所指便是今日他所去见的秀才娘子。
信中虽然没有明说让他照拂,但一个高高在上的下一任帝王,千里迢迢送了亲笔信,盖了私章,本身就在提醒他那位宋娘子的不同凡响,他要是连这点都看不出来,那也不用在官场混了,县令就是他这辈子的天花板。
当然,先不说秀才娘子与下一任天子的关系,单是秀才娘子拿出来的新粮种,就值得他屈膝了。
没什么,他乐意!
土豆红薯换购之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一转眼已经是年关。
宋锦肚子已经高高隆起,看着手上还未拆封的信。
来自京城,不用看也知道是谁。
已经第八封了,平均不到一个月便是一封。
但那个人却迟迟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