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紫禁城,太和殿。

威严肃穆的气氛中,乾隆身穿龙袍,昂首阔步的走上龙椅,端坐俯视底下的臣子们。

和珅仅仅是余光一瞥,

就意识到了圣心喜悦,必定是有什么好事。

南方大捷吗军机处和兵部为何提前不知

他一头雾水,

只能硬着头皮出列:

“启奏皇上,撒克逊使团、尼德兰使团、安道尔使团皆已到京数日,不知皇上准备安排何日接见”

乾隆威严的点点头:

“海外蛮夷皆知我大清强盛,不远万里来朝贡,有这份孝心是好的。但是,他们也需知道分寸。我天朝法度森严,单口通商乃是万世不移之策。”

“奴才明白。”

乾隆的这番话,就是告诉所有人对待一切蛮夷使团的态度。

你来朝贡,咱大清可很开心。十倍赏赐是没问题的。

你想通商,咱大清很不开心!

……

于敏中出列,笑道:

“臣听说那撒克逊商人,想把睡帽和刀叉卖给咱大清的老百姓。”

乾隆轻蔑笑了:

“诸位臣工可知,这睡帽和刀叉是何物”

大臣们连忙摇头,即使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

总管太监秦驷立马以轻佻的语气解释道:

“睡帽,是人睡觉的时候戴的棉布帽子。刀叉,是吃饭的铁家伙,夷人不会用筷子,吃个饭又动刀又动叉的。”

太和殿一片哄笑。

充满了快活的笑声,从各个方面狠狠的取笑了撒克逊人的野蛮愚昧。

乾隆心情大好,突然说道:

“朕昨日傍晚,接到了浙江巡抚王亶望的密折。浙南大捷,全歼伪吴第6军团,斩首军团匪首苏十七,以及新兵5000余人!”

殿内瞬间安静。

几秒之后,是山呼万岁。

殿外站岗的御前侍卫都诧异的用眼神交换,征询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待会下了差,出去喝酒可以吹一波。

宫里最新鲜的消息,除了吹牛获得精神满足之外,还可以获得物质实惠。

京城有很多人愿意花钱打探一手消息。这种行为没有谍探细作嫌疑,因为封疆大吏、晋商都会派人驻京,专事结交人脉,打听消息。

……

太和殿内没有傻子。

很多人对此大捷保持怀疑态度,原因很简单,王亶望是个什么货色,大家伙心里还是有数的。

但没必要质疑,没必要戳穿。

还有一部分人对此无感,与我无关,高高挂起。

和珅欲言又止,忍住了。

于敏中老神在在,不知道在想什么。

兵部尚书出列:

“臣尚未收到正式军报。”

乾隆笑道:

“想必这一两日兵部就会收到了。王亶望的密折里也说了,他这一次大捷有不少的运气成分,吴军第6军团是新组建,战场幼稚。又误入山区,进入了官兵预设的伏击圈。纵然如此,浙南官兵也死伤超过3000。还阵亡了1名知府,2个知县,绿营副将以下军官阵亡6人。惨烈啊”

说着,总管太监秦驷就从袖子里掏出密折,开始大声念:

“衢州义民王小二,心怀朝廷,假意逢迎将吴匪诱入山谷。臣亲自点炮,炮声一响,巨石纷纷滚落,吴匪死伤惨重。从午时厮杀到太阳落山,山谷宛如修罗地狱,抚标官兵高呼杀贼,死战不退。严州府吴军第3军团胆寒,后撤百里避臣锋芒。臣请朝廷派员赴浙查验战场尸首,以辩真伪。并随折附上立功将士143人名单。”

……

太和殿鸦雀无声。

就连和珅也开始犯嘀咕了,这老小子不会是真的瞎猫碰上死耗子打赢了吧。

居然敢要求朝廷派钦差下去查验军功

难怪皇上信心十足,没有往日的多疑。

乾隆这个主子可不好骗,凡是忽悠他的臣子都死的很惨,比如金川张广泗、讷亲,比如云南杨应据。

乾隆略带喜悦的声音再次响起:

“诸位爱卿怎么看”

和珅立即接过话头:

“奴才建议应王亶望之请,派钦差赴浙查验。若属实,则应大力褒奖。”

“嗯。朕也这么觉得。兵部派人去瞧瞧吧。”

“皇上英明。”

顺着这件事,乾隆很自然的询问道:

“各地调兵进展如何”

兵部尚书早有准备,立马流利的禀报:

“云南广西绿营2万,土司蛮兵5000,已抵达湖南彬州。贵州绿营2万,已抵达湖南常德府。厄鲁特蒙古马队5000,喀尔喀蒙古马队3000,应于半个月后抵达湖北襄阳府。吉林八旗黑龙江八旗盛京八旗共计人,已行至直隶保定府。”

“另扬州府仪征县江北大营聚兵6万,淮安府有淮西新军5万,骁骑营汉军马队5000。”

……

乾隆听的频频点头,又追问道:

“索伦兵呢”

“索伦兵2000和关外驻防八旗一起行军,已至保定府。索伦首领请求朝廷先拨给弓箭盔甲,他们暂时拿不出银子购买。”

“朕非不通情理之人,先赊着吧。待凯旋后从军功赏银里抵扣。兵部严令各部,抵达预定地点后绝不可轻易言战,当修筑深壕坚垒,无令出战者,虽胜亦罪。此次必倾全国之兵,如泰山崩顶之势扫平江南。”

“皇上圣明。”

和珅兼着户部尚书,此时不得不出列:

“皇上,奴才请明确各部大军的粮饷支应范畴。”

这话一出,

太和殿内骚动起来,要钱,这可是大事。

乾隆的说辞模棱两可:

“户部支3成,其余的各省协饷,再让士绅商贾们积极捐输,监生和候补缺可以放出部分。千难万难,军饷不可拖欠,否则国法不容。”

……

一名御史突然出列,语出惊人:

“臣斗胆,请准江西福建各地士绅筹建团练,以乡民守乡土,协助官兵进剿。”

乾隆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胡言乱语,狂悖无状,京城容不下你,到贵州改土归流地区去做个知县吧。”

此人面如土色,跪地谢恩。

他望了一眼于敏中,只见那道背影岿然不动。心中默叹了一口气,黯然退出了太和殿,退出了紫禁城。

此生,已经注定了。

而老迈的于敏中,慢悠悠出列提了一个颇为意外的建议:

“臣请增加江西乡试中额。”

所有人的反应都很大,有诧异,有佩服,有焕然大悟,有若有所思。就连乾隆,也眼神复杂的瞅着这个老家伙。

……

每个省乡试能够考中多少个举人,朝廷是有明确规定的。这个名额就称作“乡试中额”。

就拿江西举例,乡试中额是94名。和浙江、福建的中额大致接近。

超过江苏69个名额不少,更是云南贵州的双倍还不止。

此时的江西,确属于科举大省。

当然了,和顺天府比起来都是弟弟。顺天府以213名乡试中额指标,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清廷的解释也很直接:

盖顺天,首善之地,培养宜优!

翻译成人话就是,天下脚下的事,特事特办。优待也是情理当中的。

但是如果从参考生员的中举比例看,

顺天、贵州、广西、四川四省“不及百人而中一人”。

云南、福建、山西、陕西四省,“百名中一”。

其他各省则为一百二十名,甚至一百五十名中一。

……

乾隆打破了沉默:

“若江西士绅确忠心朝廷,为剿贼协饷巨大。则乡试中额可斟酌增加。”

翰林学士,纪昀,出列问道:

“臣请皇上明示,江西的名额,是新增还是调拨”

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无论新增还是调拨,日后都会固定成为定例。新增,则关系到日后萝卜愈发多,坑不够填的问题。调拨,是从其他省份抠出来,不存在增加萝卜的问题。

兹事体大,哪怕是在几百年后也一样敏感。

乾隆手一挥:

“既然江南从贼者众,有负朝廷,那就把江南的名额匀给江西吧。”

“皇上圣明。”

几名江西籍的朝臣,激动的跪地磕头。

这可不是虚伪的感动,是发自内心的感动爱戴。

意味着,

从此往后,本省籍贯的读书人做官的概率就大了,进入仕途的人就多了。

数十年后,江西必大兴。

……

于敏中一下子就感受了多位江西籍同僚友好的眼神,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仿佛在说,从今往后,老于您就是精神江西人。

也有人心里嘀咕,

老于一个江苏人,这是抽的哪门子风。

将来朝廷平叛成功,他还回得去家乡吗怕不是祖坟都要被人掘了。

得罪了读书人,未来可期。

死了,也要编排你几百年。泼不完的脏水,编不完的谣言。

不过,

乾隆望着于敏中,倒是眼神温柔了许多。

他猛然觉得这个老家伙眉清目秀,忠诚度外溢。

削江南的名额,补江西的士子。

这招一出,江西尚在朝廷治下的士绅们一定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捐输银子、组织民夫、配合官兵。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家族或多或少都能增加一两个红缨帽。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真的高人一等吗当然不是。

不是“读书高”,而是“做官”高。

而能够走读书道路,脱颖而出,成功入仕的书生,必定是官绅家子弟占比最大。贫寒士子想在科举弯道超车是很难的,除非是真正的天纵之才。

参考花旗国的教育体系就明白了。

所以,清廷给江西增加乡试中额,就是给乡绅们发放专属福利。

有御史当场慷慨激昂,表示朝廷如此厚待赣人,江西一定会成为抵御吴匪的桥头堡。

花花轿子众人抬。

一时间殿内充斥着各路吹捧,分析。

最终,

由翰林院掌院学士,纪昀总结了朝廷有十必胜,伪吴有十必败。

散朝后,

乾隆头一次觉得京城的春日也如此美好。

正琢磨着去圆明园巡游时,一名小太监踉跄的奔跑过来,哽咽着说道:

“太后驾鹤西去了”

……

朝廷以孝道治天下。

太后走了,自然是全民大事。

京城的白布全部脱销,戏园子茶楼纷纷暂时歇业,配合这肃穆的气氛。

一连半个月,

京城各大衙署都没办什么正经事,全沉浸在悲痛当中。

当然了,

大家都是聪明人,看破不说破。即使是亲生儿子弘历,都未必是真悲伤,何况是臣子们呢。

太后他老人家活了86岁,已经是高寿中的高寿了。

而最为蹊跷的是,身为皇帝的母亲,居然姓氏都模糊不清。

有清宫档案记录她是个汉人,姓钱。

也有记录说她是满人,姓钮祜禄氏。

内务府再混账,也不至于把钮祜禄笔误抄写成钱氏。

再参考清史档案中,对于弘历的诞生地一改再改,甚至道光帝亲自下令,统一说法为“高宗诞于雍亲王府”。

不难推测出一个结论:

乾隆的生母很可能是个地位低微的汉女,为尊者讳,故而一再涂抹历史。

毕竟,八旗姑奶奶是出了名的寿不长。

……

度过了近1个月高级囚徒生活的马嘎尔尼以及随员,终于耐不住性子了。

他强烈要求,尽快进京!

见他的态度如此坚决,理藩院尚书也不敢再等。

先和和珅汇报了一下,然后得到了乾隆的允许。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四月初八,

在京城骁骑营2000骑兵,护军营500骑兵,虎枪营500步兵、仪仗500人、夫役1000人的护送下,撒克逊使团30人分别乘坐轿子开始了他们奇幻的进京之旅。

沿途,和珅早已布置完毕。

确保其看到的都是乾隆盛世,绝对不会栽面儿。

从津门府到京城,这小三百里路线提前规划过了。直隶总督带着御前侍卫,来回溜溜的跑了2趟,确保没有问题。

马嘎尔尼和斯当东坐在一顶8人抬的绿呢大轿内,颇感新奇。

他不时掀开轿帘,张望周围。

“想必击败准噶尔汗国的就是这些彩甲骑兵组成的强大骑兵军团,法兰克的月匈甲骑兵或许可以与其一敌。”

“我对于那座紫禁城充满了期待。”

斯当东沉默,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

“副使阁下,你有没有发现,沿途几乎看不见树木”

……

马嘎尔尼一愣,好像是这么回事,于是皱眉问道: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个帝国缺乏足够的化石燃料,所以百姓们把一切能够作为燃料的树木全部砍光了。从空气质量来看,这里的百姓应该很少用煤。”

冷静下来的马嘎尔尼,

干脆把轿帘固定到一侧,开始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沿途所见所闻。

他很快发现了第二个问题。

沿途几乎看不到百姓。无论是过路人,还是看热闹的。

“大清国的百姓似乎不欢迎我们假如在伦敦,应该会有很多绅士沿途围观盛况,毕竟这是两个伟大的帝国首次正式官方接触。”

斯当东笑的很诡异:

“副使阁下,待会休憩的时候,我和洪任辉调换一下吧。我想,或许只有他能回答你的疑问。”

【本书5000均订了。以兼职萌新作者拉胯的更新速度能够达到这样成绩不容易了。感谢各位打赏评论的书友,以及更多的默默看书的书友。】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晋击天下新明史综影:我的狼军横行无忌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图清弃少:从种田开始发家大唐的旗帜贞观俗人仙界大爆料特战荣耀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盛京小仵作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亮剑:缴获无数,旅长恭喜我发财大明:我爷爷是洪武大帝!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关东往事帝将书对话历史:我听众生疾苦,摆渡人间!北魏遗史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盛明皇师炫汉三国:白毦陈到三国之谋伐科举吾有青云志贞观清闲人言商天下自说自话谈三国三国之龙战八方铁血特战队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我的崩坏萌妹旅团蜀汉之庄稼汉我的父亲是曹操燕云志唐朝那些事幽默化三国演义盛世嫡妃(木兰听雨)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王朝的腐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三国:越世霸主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唐朝工科生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盛宠医妃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帝国神纪小神禹月初揣着空间好修闲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