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郎君在脑子里面过滤了一遍潼关之地形,觉得三面环山有利伏兵,但距离敌军伏击点相对来说,距离遥远,待冲到敌人面前时,四五里路,因此,给了敌人足够的时间准备。看似突然袭击,实则根本无效,等于硬拼。要想有效,除非敌人的数量少于唐军,否则,想都别想。除此之外,只有坚守,不然,必败。想此诸多不利于设伏因素后,它的可行度分析后很难。说到:“四面楚歌,八方伏兵,这样的计划实则完美,要是实现,敌必败。只是可惜,地形对我们并不利。”
众人用神奇的目光看着白衣郎君,看这位天才如何部署兵力。原本以为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开言却是诸多不利因素,有失望感。
大家目光中的意思,有些失落,但事实如此应直言不讳。还有一层意思自然是极不可待的渴望自己的周密计划。白衣郎君了解了各位的意思后,实话实说:“观察潼关地形,三面环山,另有一口子,自然是北方。而北方,也属山丘状态。如是设伏击,山连山距离远,足有二十里,因此,中央空间较大。这样,再是四面楚歌也不能将安贼一网打尽。最为重要的是,安军人多势众,搞不好反倒被他们算计了。所以,若要击灭安军,只有一个盼头,那就是,安军人数与我们的实力相当,如此,才有胜算。”
大家的目光还未移开,表示疑惑。
思索一阵子,大致意思明确。无己老人说到:“要是这样的分析,只能期盼安军实际实力并非二十余万众了,这点假设我倒是苟同,毕竟,咋们对安军实际实力都不清楚。”
清苦大师说到:“是呀,对敌人不了解,那是盲战,白白牺牲。老衲虽是局外人,但也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安军实际情况要我分析,十有八九就是虚张声势,制造一种势不可挡的气氛。要我说,来潼关之敌只是几万人而已。”
上次伏击,依自己的眼观,约有六七万余众,但不知他们兵力部署如何?若是多点部署,到潼关,兵力定不会聚齐,然,兵力空虚。再着,兵力不分散,一路奔波到潼关,沿途定会留守兵士,这样,兵力就会减少。又一想,不会的,沿途不战而败投城者众多,无需留守兵士,实力只会只增不减,如此分析,来此安军必不会少于六七万。
白衣郎君精打细算琢磨着安军势力。说到:“以我看,安军直驱而入不顾忌任何的伏击,这就说明一点,他们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因为,人多势众。如此,就不会分散兵力,目的就是给对方一个在人数上占优势势头的下马威。”
听了白衣郎君的分析,李亨也知潼关地形的确如此。真如他所说,安军与自己的实力数倍,那么,坚守不战也是无济于事。战,无疑是以卵击石。如此,怎是好?问:“白公子刚才的话只说了弊,而利确是只字未提,算是还未言毕,所以,我想听听你最后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