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呼”地吹过村庄,把屋檐下的冰棱吹得叮叮当当响。小美的脸蛋被冻得通红,她缩着脖子跑回家,一推开门就闻到一股浓浓的药香。
“奶奶,这是什么味道呀?”小美皱着鼻子问。正在灶台前忙活的奶奶转过身,笑着说:“这是爷爷上山采的草药,煮成汤能驱寒呢。”小美往锅里瞧了瞧,黑乎乎的汤药冒着热气,“我不想喝这个,好苦啊!”她撅起了小嘴。
这时,隔壁的王爷爷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几根胡萝卜和一把新鲜的韭菜,“老姐姐,我听说你在熬驱寒汤,给你送点蔬菜来。这大冷天的,光喝汤可不管用。”奶奶接过菜,叹了口气:“唉,往年冬至,咱们还能包饺子吃,可今年面粉不够,只能让孩子们喝药汤了。”
小美眼睛一亮:“奶奶,我知道冬至要吃饺子!老师说,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啦!”她想起去年冬至,奶奶包的饺子胖乎乎的,咬一口,韭菜鸡蛋馅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可好吃了。
王爷爷摸着胡子说:“要不咱们想个办法?我家还有半袋玉米面,虽然不如白面,但掺着野菜也能包饺子。”奶奶却摇摇头:“可咱们连擀面杖都没有,怎么擀饺子皮呀?”
小美突然跑到院子里,从墙角捡起一根粗树枝,“用这个行不行?”她把树枝递给奶奶。奶奶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咱们的小美真聪明!这树枝磨一磨,说不定能当擀面杖用。”
说干就干!王爷爷用石头把树枝磨得光溜溜的,奶奶把玉米面和野菜揉成面团,小美搬来小板凳,踮着脚帮忙洗菜。“奶奶,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呀?”小美一边洗韭菜一边问。奶奶一边切菜一边说:“从前有个医生叫张仲景,他看到乡亲们冬天耳朵都冻烂了,就把羊肉和药材包在面皮里,捏成耳朵的形状煮给大家吃。从那以后,大家就把这种食物叫‘饺子’,的习俗也传下来啦。”
面团揉好了,可难题又来了——没有包饺子的案板。“用咱家的大木盆底试试!”王爷爷把木盆倒扣在桌上,奶奶撒上一层玉米面,用树枝擀面杖把面团擀成薄薄的皮。小美学着奶奶的样子,把馅料放在面皮中间,可怎么也捏不出漂亮的褶子,包出来的饺子歪歪扭扭的,有的还咧着嘴“笑”。
“没关系,多练几次就好啦!”奶奶手把手教小美,“先捏中间,再捏两边,像这样,一个元宝饺子就包好啦。”不一会儿,木桌上摆满了各种形状的饺子,有胖乎乎的元宝饺,有扁扁的菜盒饺,还有小美独创的“星星饺”。
水烧开了,饺子一个个跳进锅里。小美搬着凳子守在灶台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饺子浮起来就熟啦!”奶奶用漏勺把饺子盛出来,每个碗里还滴了几滴香油。
“真香啊!”小美咬了一口饺子,虽然玉米面的皮有点粗糙,可野菜馅里混着胡萝卜的甜味,还有奶奶偷偷放的几滴猪油,好吃极了。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隔壁的小豆子探进头来:“我老远就闻到香味了,你们在吃什么呀?”
奶奶赶紧盛了一碗饺子:“快来尝尝,一起过冬至!”小豆子不好意思地说:“我家什么也没有……”小美拉着他的手说:“没关系!我们一起吃,饺子就是要大家分享才香!”
院子里,北风还在呼呼地吹,可小美的小木屋里,热气腾腾,欢声笑语。大家捧着饺子碗,一边吃一边聊天,连最苦的驱寒汤都变得甜甜的。窗外,不知什么时候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屋檐上,也落在每个人热乎乎的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