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磊星本身就身处大胖子星系边缘,现在这个建成的星门就在原地,虽然没有人类第一次在卡迪尔文明的坟墓上建设的星门大,但是也可以容纳类似地球大小的行星堡垒通行,作为星际间的星门也算是够大了。
人类将部分tw粒子小心翼翼的交给了卡红星人类,然后启程扎进了黑暗里。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丢丢尾巴也从回到了科考星,不过他已经将原来卡钨星人的那些金属生命改造好了,将他们其中的一个留在了卡红星-4上。
如果硬要说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话,现在的科考星表面再也不是荒芜一片了,现在虽然关闭了很多地方,但是只要一接通能源,这些地方就又能活跃起来。另外就是缺少了光球布瑞斯阿布斯吧。这个家伙上一次从星门穿越回了银河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也,没有发来任何信息,估计又接到了什么秘密委托吧。
与之相对应的,人类科考星上带了6只大眼星能量生物,它们到现在都还没有长大,他们的前辈愿意人类带着它们一起冒险,去往另一个星系。为了它们人类拖了一颗小一点的气体星,万一她们长大了,人类还没有走出黑暗世界,至少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去一下。
当然了,除了这颗气体星,人类还带走了九磊星和蛮西星的几个行星。另外还有已经熄灭的一颗恒星。现在的科考星和这颗恒星还有那些行星就的一个典型的双星系统,虽然都装上了曲率发动机,现在发动机都还没有启动,所有的行星都在围绕科考星和恒星的质点运转,在捕捉到单磁极粒子聚合体或者中心重子之前,曲率发动机都不会启动。
这是为了确保人类带的这些星球在启动曲率发动机后任然能够找到科考星人类前进的方向和位置,因为跨越星际空间没有了坐标和星图,必要的物质还是需要的。当初杨凯瑞还嘲笑别的科幻小说里带着几十个恒星跨越星海,现在自己虽然也没有那么夸张,也差不多了。
一进入黑暗世界,科考星便进入了节能模式,原来给其他文明准备的居住区域在消杀后彻底封闭,航空港也关闭了,飞船全都进了船坞,只有定期检查和维护,只有在需要轮换转岗的时候飞船才会重新启动。妈妈树的口袋也收了进来,顶端的研究室和只留下了观测站和联络站。不过现在的观测站都是机器人在操控,观测方法也多了很多,除了之前那些方式,还多了一个震动观测。
其他星球上也是如此,大家为了节约能源,关闭了很多设施,现在全部都依靠科考星和恒星的引力航行。因为要找到单磁极粒子聚合体也没那么容易,他们最喜欢的是流浪恒星,人类只有更深入黑暗一点,调整好了轨道和位置,才会点燃恒星。
仅有的那么一颗可不能浪费了啊,如果等这几个行星都捕捉到了单磁极粒子聚合体,那么就会开展第二科考星计划,新建设一个科考星了。当然了这是最好的情况,要是情况不好,等到人类已经消耗了一个小行星,单磁极粒子聚合体还没有来的话,人类只有熄灭恒星,换个地方再试试了。
除了这个捕捉单磁极粒子聚合体的计划,大家还进行着一项试验,就是脑部进化试验。上次张先生给出的数据显示,生命越长的碳基智慧生物,他们是思考速度似乎都放慢了,这一点只得研究。以前昆仑上人类也好,阿列夫文明也好,他们都是加快了思维速度,用海量的计算来算出更大的概率,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而且他们现在活得很不错。
加快速度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Nt人类已经抛弃了人类的肉体,对于脑部的运算有硬件支撑,而姚思洁他们用这一招肯定不行。看起来放慢速度似乎很容易,其实不然。大脑已经适应了现在这几速度很多年了,突然变慢的话,四肢会不会也变慢,就像地球上曾经的树懒那样,这个大家也很关心。
说话慢就算了,要是反应慢了,手脚也慢了,万一有个突发事件,比如炒菜的时候锅里的油燃起来了,等着慢慢悠悠的拿锅盖来盖的话,会不会锅已经烧穿了呢?会不会打了预防针几年后才会感觉疼呢?
还有一种可能是大脑变慢之后,回不到现在这个速度了,因为它一时想不起要怎么设置才能调整回来了,所以这个还是要慎重。杨凯瑞和姚思洁最后还是决定了要认为促成大脑进化,再根据大脑的需求来配置身体。
这项试验的成员还是之前小组的成员,其中端木敏敏也没有回到卡红星去,她说原本她虽然最初不是这个专业,后来学了些仪器操作,也不正统,但是这事就如同看小说,得要自己亲自看到结尾才行。
杨冰对她这个比喻很不开心,两人吵了架,但是很快她们又和好了,因为杨冰觉得就算这个比喻不吉利,什么结尾,但是就算是科考星人类运气再怎么不好,几十万年都到不了另一个星系,她父母还可以成为意识复活人,科考星上的人类保留最小限度的消耗,也还能坚持几亿年,所以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在黑暗中航行了800年,姚思洁重组了她自己大脑的结构,并且按照杨凯瑞的设想,重组了肺和心脏。现在虽然一天时间姚思洁只有两个小时清醒,但是大脑暂时运行良好,而且她还利用这两个小时,又写了一本小说,这思维速度肯定是加快了。
现在的供氧量大大增加,大脑需要的营养暂时来源还是营养液,消化系统最难重构。重构完毕就意味着试验,试验就意味着要有食物或者营养物质进入姚思洁体内,当然还有消化后剩余的残渣要排泄出来。
本来消化系统就在重构,只要有一点点不合适就会出现营养液污染,马上清洗消毒后又回重新试验。
为了防止试验过快,大脑一直处于高速计算的工作状态,每天清醒两小时是姚思洁她自己定制的,杨凯瑞也觉得足够了,毕竟做实验不能急于求成,所以一直到现在,试验还在继续进行。
点灯小组的成员觉得差不多了,现在的任务就是调整轨道,让科考星脱离出来,免得点燃的恒星将科考星的一切都烤熟了。轨道调整,姿态调整,这些电灯小组成员都已经相当熟悉了,他们只是听通知一下大家就各自按照方案开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