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大内扩编
朱慈煃一听,才想起隐太子朱慈烺年已十七岁,到了该成家的年龄。
朱慈煃考虑了一会,想到坤兴公主朱媺娖,道:“当初先帝将隐太子与二位公主托孤于本王,如今隐太子到了大婚的年龄,本王自当早日为隐太子完成婚姻大事,延续先帝的血脉传承。”
第二天五月九日,清晨朱慈煃在建极殿处理司礼监呈上来的前月来积累的奏折。
陈象明等人于清晨已入驻皇宫前院的六部官署,开始办公。
邓忠在旁整理朱慈煃已批示的奏折,看到这会朱慈煃处理完了桌面上的一批奏折,停了下来小憩。
邓忠连忙从身边桌上端了一杯温度刚好的香茗,递到朱慈煃桌前。
朱慈煃端起茶杯来抿了几口。
邓忠道:“王爷,按您的吩咐,奴婢昨天和韩公公商议后,共留用了十六名太监和皇宫职司人员。
其余人等从今天始,已陆续开始发放银两遣返原籍。
只是王爷,奴婢计算过,皇宫的占地比咱们长沙的吉王府更大了三倍多,以前王府里的下人们有些不够用了。”
明朝应天府的皇宫,在建造过程当中经历了20年左右,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北京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相比起来南京皇宫占地面积要大了不少。
二者修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南京皇宫是从1366年开始修建,到1392年基本完工,历时二十六年。
北京故宫是从1406年开始建设,到1420年建成,历时14年。
南京皇宫更为恢宏壮观。
朱慈煃之所以遣散皇宫中原弘光朝的宫人,是对这些人不放心。自己和家人日夜起居之处,岂能有不知根底之人?
朱慈煃道:“大伴,皇宫现在具体是少些什么人?”
邓忠道:“回王爷,皇宫中的宫殿众多,又有玄武湖御花园。
这役使宫女大致还少着2千名,太监6百名,工匠1千名。”
朱慈煃心想:“这宫女和工匠倒是好解决,皇宫招募就可以了。
若是招太监,就有些过于残忍了。”
朱慈煃道:“大伴,从民间招募太监太过残忍,不能多招些宫女代替吗?”
邓忠茫然道:“王爷,奴婢不太明白您的意思。若皇宫招募太监,民间的小太监供过于求,许多百姓巴不得送已净身的孩子进宫。
这宫女在力气上,还是比不上太监。”
朱慈煃好奇心起,询问起来,邓忠解说一番后,这才明白。
明太祖朱元璋唯恐宦官专权,于是在洪武十七年,老朱专门铸造了一块书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的铁牌,悬挂在宫门上。
明朝初期,宦官们只有做奴才的份,毫无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对于前朝的兴亡还是了解一些的,因此从根本上杜绝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洪武十年,一名老太监出于一番好意,指出了公文中的问题。虽然他说的很对,却还是被朱元璋遣回原籍,因为他“干政了”。
到了明成祖时,对宦官的态度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将宦官视作心腹,成为控制大臣的重要力量。
朱棣先后派宦官出使外国、监督军营、巡视边疆等,最着名的当属郑和下西洋了。永乐十八年,又增设东厂,委任宦官主持,专门刺探臣子民众的动向,进一步为后来的宦官擅权乱政提供了条件。
自武宗之太监刘瑾开始,权宦开始出现。
刘瑾累计了天文数字的家产:约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后来打进北京时,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才约20万公斤黄金。
刘瑾当权只有五年时间,右都御史杨一清利用“八虎”之间的矛盾,刺激张永反对刘瑾。这个做尽坏事的家伙终于被武宗下旨逮捕并抄家。从刘瑾家中抄出来的不仅有天文数字般的金银,还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
渐渐的明朝自宫成风、太监冗员,民间很多百姓就有自行自宫然后进宫找工作,因为比起苦读儒家典籍、写八股文并且通过层层科考的方式,这么做反而更容易吃皇粮。
比如1474年至1475年的冬天,有54位自宫者找上礼部,要求入宫服务,于是成化帝命锦衣卫前去恢复秩序,这群人随之被捕,游街以示羞辱。两年后,又有2000名自宫者进犯礼部,禁卫军花了将近10天时间,才将他们全数围捕。
到了1620年,约2万名自宫的人涌入京城,乞求朝廷给予工作,说啥都能干。
无奈被拒后,这些求职者赖在京城不走,变成一群四处捣乱的暴民。
礼部与兵部的管事者担心出乱子,开始采取措施防范暴乱,结果这些人被赶回家乡。
朱慈煃听完叹道:“唉!还是社会上足以供百姓谋生的工作机会太少所致!
若是百姓都有安身立命的谋生之途,又岂会有这么多百姓自宫以求入宫当差!
看来只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才能使百姓充分就业!”
这次轮到邓忠好奇心起,问道:“王爷,奴婢愚笨,不知何为市场经济?”
朱慈煃莞尔一笑道:“大伴,这个你不必知道。
即然民间已有那么多自宫之人,那便按需招募太监吧!
大伴,切记,宫中之人第一是要忠诚可靠,新招募之宫女,太监,工匠等人,以及现在宫中留用之人,都交由“佳音系统”核查清楚底细。”
想起隐太子的大婚之事,朱慈煃道:“大伴,不久本王将正式称帝,登极九五。
即然宫中缺少宫女,此次便从全国选一次秀女,一来为隐太子选妃,二来余者便做为宫女使用。
本王必不会亏待她们,人数就定为所需的2千人好了。”
邓忠赶忙答应了下来。
看看巳时已到,朱慈煃站起身来,在邓忠等贴身太监陪伴下,往皇极殿而行。
朱慈煃进入皇极殿时,陈象明为首的数十名重臣都已等候在此,见朱慈煃到来,众臣行大礼道:
“参见监国吉王殿下!”
朱慈煃见自己嫡系的几十名重臣之外,史可法,高弘图,祁彪佳等忠于社稷之臣,得朱慈煃授意也参加了廷议。
朱慈煃道:“众爱卿平身!今天召大家来,议议当前天下形势,以定我朝的战略。”
首辅陈象明出班奏道:“王爷此次统大军解扬州和江南之危,一战全歼建奴多铎及弘光叛军计七十余万人。
王爷在短短一年间,已光复我大明国士四有其三。
武功之盛,远迈汉唐,英明神武,更胜唐宗宋祖,王爷威名传于天下!
臣等恳求王爷为大明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顺天应人,就此称帝!”
皇极殿中众臣一同随陈象明再行大礼,齐声道:“请王爷顺天应人,就此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