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黄河治理
众洛阳百姓纷纷说道:“陛下所定的“咨议局”制度极好!草民们无记名投票,所选议员皆是民间声望很高的品德高尚之人。
陛下给了这些议员监督地方官吏施政的权利,并设考核制度,现在地方上官吏再也不敢像天启、崇祯朝那样,任意鱼肉百姓了。”
朱慈煃点点头,道:“乡亲们,这样就很好。
乡亲们一定要珍惜这选票的宝贵机会,如有人贿赂你们求你们的选票以当上议员,你们可一定不能胡涂,当立即向朕和六部举报!
有贿选者,朕必严惩之!”
朱慈煃本想再说:当“民以权为天”,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方能有富足美好的生活。
否则若分配制度不合理,剥削严重,那么干得越多,依然是穷困。
然而想到自己的身份乃大明帝国皇帝,这些话到了嘴边又忍住了。
朱慈煃心想:为民族福祉计,朕现在撒下民主的种子,待我大明帝国商业文明兴盛之后,届时自然水到渠成。
历史上,中国社会一直有“乡贤”制传承。王朝运行平稳时,各地官吏施政时,亦多会咨询当地乡贤的意见。
百姓们见圣武帝如此殷殷嘱咐,皆激动的答应了。
离开百姓后,朱慈煃乘御撵来到了城外旷野。
河南地形本是大平原,朱慈煃一眼望去,只见千里麦浪,一片丰收之景,再非崇祯十七年初,朱慈煃率三万精锐前往京师顺天府,营救崇祯一家人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之象。
随侍在旁的唐斩激动道:“陛下乃天降圣人,出世救民,我大明百姓终于得到了富足喜乐的生活。”
朱慈煃叹道:“所谓天灾人祸,其实主要都是统治极度不合理之下的人祸!
河南本富饶之地,然而自万历时开征“辽晌”,加之官吏士绅对百姓剥削无度,终至百姓无以为生,酿流寇之祸!以至生灵涂炭!”
朱慈煃信步而行,绕到洛阳城北时,远远见到几里外的黄河边,正有数万民夫在忙碌的修建堤坝。
朱慈煃好奇心起,问向身边随侍的洛阳知府金柏村道:
“金知府,这些民夫是洛阳府征用的吗?”
金柏村行礼道:“陛下,这些民夫皆是工部宋尚书派员雇佣的。
去年时,工部派人考察洛阳地理民情后,宋尚书认为黄河有决堤泛滥之险,于是吏部发文给下官,先迁河边之民至安全地带,然后宋尚书派官员前来,雇佣民夫修建加固黄河沿线大坝。”
问了些细节后,朱慈煃很是满意,宋应星的才能出众,对于工程水利方面更是这时代的出类拔萃者。
像修建黄河堤坝之事,在朱慈煃的奏折重要性里,都属于司礼监太监们评议之事,尚达不到由朱慈煃亲自批阅的重要程度。
朱慈煃想要亲自了解一下黄河民夫们的情况,于是让一名禁军亲卫骑马前往修建堤坝的工地,让他随意带些民夫前来。
不一刻,十来名青壮民夫跟在这名禁军亲卫马后,快步向朱慈煃赶来。
接近六百米处,外围护卫的禁军在唐斩率领下,对这些民夫进行安全排查后,唐斩亲自将他们带到了朱慈煃身前来。
十来名青壮民夫得见当今皇帝天颜,一时激动万分,赶忙行大礼,高呼: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慈煃道:“平身!
乡亲们,朕来问问你们,你们不要有任何害怕和隐瞒,据实回答。
一切有朕给你们做主。”
众百姓都道:“陛下垂询,是草民们的荣幸,敢不竭诚以待!”
朱慈煃点点头,道:“乡亲们,每月官吏们发到你们手中的月俸是多少?”
百姓们回答时间有先后,答案却一样:“陛下,草民每月实领俸禄二两银。”
朱慈煃心中满意,看来工部治理黄河工程中,应不存在克扣民夫工钱的现象。
朱慈煃道:“乡亲们,那你们每天劳作几个时辰?可吃得消吗?”
民夫的年龄多在十六至四十岁之间,都有一身在辛勤劳作中练就的扎实肌肉。
民夫们纷纷说道:“陛下,工部的官爷让草民们每天做四个时辰,午休半个时辰,说是这是陛下昔年从潜邸时就定下的规矩。
官爷们对草民们很好,从无打骂之事,至多也只是命令、催促我们。”
一名三十多岁的汉子忽道:“陛下,修建黄河提坝一切都好,就是这伙食…草民吃不饱肚子。”
朱慈煃一怔,说道:“是官吏们给大伙提供的伙食很差吗?干重活岂能不吃好些?”
另一名三十多岁的汉子见朱慈煃脸色有异,连忙瞪了一眼刚才说话的汉子,道:
“马三,你可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啊!咱们洛阳段黄河治理的工部主事胡大人,那可是青天大老爷,这伙食里有肉有鸡,还有鱼,蛋,每顿饭总有一个荤菜,哪里不好了?!”
另几名民夫也道:“陛下,胡大人给草民们提供的伙食真得很好的,这马三胡说,怨枉了胡大人。”
朱慈煃不由转眼看向马三。
马三一惊,急忙道:“陛下,草民句句属实,绝对不敢欺骗陛下。
草民是回民,不吃猪肉,因此天天干重活下来,感觉吃不饱。”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猪肉在伊斯兰教中被认为是不洁之物,因此回族不能食用。此外,回族人也不吃猪肝和猪血,因为这些器官和食物含有大量猪的血液,同样也被认为是不洁之物。
朱慈煃心中明白,回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阿拉伯商人和传教士开始来到中国,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中国人也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区。
明朝官方不承认其为一个民族,称之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汉人。
朱慈煃道:“马三,伊斯兰教饮食独特,若让官府单独为你开厨不现实。
或者你也可以自带饮食。”
回巡抚衙门的路上,朱慈煃想起原来时空中的“陕甘回乱”,心道:“自蒙元入侵,大量色目人进入我中华之地,其中有不少信奉伊斯兰教者。想不到现在中原之地的河南也已有回民。
回民聚族而居,自成一派,常常不听官府命令,与当地汉人也格格不入。
此趋势不可不防。”
此后几天,朱慈煃召见河南自巡抚始的地方高级官员,授意他们将回民分而治之,并大力推广佛、道两教,促其逐渐融入汉人中。
同时传旨吏部,令吏部在全国依此办理。
后来到圣武十五年时,大明帝国的回民不再独立聚居,几乎都融入了汉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