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先将孩子带到后面去,让他们暂且休息休息。”李世民对着身边的内侍说道。
身边内侍应声,带着几个宫女一同将三个孩子给带到后面去了。
李世民看向李复。
“以前你似乎还跟我聊到过,当初太上皇在位的时候,在对待我与息王的问题上,若是不那么的一碗水端平,或许也就不会有玄武门之祸了。”李世民说道。
李复摆了摆手。
“二哥跟大哥之间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一碗水端平这么简单,就算是一碗水端不平,祸患还是会出的,因为二哥的战功太高,威望太高,手里的权力太多,谁做太子,做皇帝,都容不下二哥这样一位殿下。”
“您立了功,太上皇要是不表彰您,不封赏您,您心里也过不去这个坎儿,所以,这都是解不开的结,莫要说太上皇了,就算是您坐在了这个位置上,面对同样的情形,您有办法吗?”
李世民思索良久,摇摇头。
这就是了。
当初李世民还没做太子的时候,在朝廷里是什么职位?
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侯大将军,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天策上将。
三省六部的实权官职里,尚书令最高,还有一个中书省的中书令,内政之中统领百官。
天策府上将的天策府,也是大唐军事机构里最高的机构,永州牧管着长安一圈,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是内外军事实职第一,一个陕东道大行台,这地盘比当初王世充和窦建德加起来都要大,诸王之中,属秦王封号为尊。
就这样一个秦王,别说李建成做太子要搞死他了,换谁当太子,都要搞死这个兄弟。
“所以说啊,人跟人是不一样的,问题跟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李复说道:“如今承乾和青雀两人年纪尚小,未来有无数种可能,只要承乾的太子之位不变,在此基础上,对青雀多加引导,完全可以避免,将来兄弟相争的局面嘛。”
李世民心有戚戚。
“当年在唐国公府的时候,我与息王之间,亦是兄弟情深啊。”李世民感慨:“即便后来父亲成了皇帝,我与他,一个是秦王,一个是太子,但是起初,兄弟之情仍在,在武德年,东宫以魏征为首的人劝说他杀我,他未曾动手。
而秦王府,以房玄龄为首的人也劝说我动手杀了他,我也没动手。
后来玄武门之祸,双方都是形势如此不得不为之了。”
“当年打天下啊,都得出力,建功立业,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这些都是掺杂在兄弟感情之间的利益谋划。”
“你说的也有道理,所以朕思来想去,承乾是太子,青雀是亲王,他们是兄弟,可是在朝廷之中,身份是有差距的,在这一点上,我的态度很重要。”
“二哥能看清这个问题,就已经很好了。”李复点头应声。
李承乾最终谋反的原因都已经被分析烂了。
一是长期的高压教育,二就是李世民过度宠爱李泰,无形之中,助长了李泰不应该有的心思,为李承乾树立起了一个夺嫡的对手。
而且还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想要化解这种结局,知道了其中的原因,那就要对症下药。
李世民后续是否还会过度疼爱李泰,这是李复管不着的,人家天家父子,他提醒个一两回也就算了,有些话说的多了,那就得背上挑唆天家亲情的大锅了,于自身无益。
“所以说,事情到了自己的身上,才明白当年太上皇的难处啊。”李世民感慨着:“但是近日你要带着青雀一同参加宴会,这又是怎么回事?”
“当着孩子的面呢,你抱着丽质,叮嘱着承乾,把青雀落下了,这让孩子怎么想,刚才我低头一看,青雀明显有心思了,我想着,堵不如疏,毕竟还是孩子,好好引导就是了。”李复说道:“往后总不能真的不让您做个慈父了。”
其实李复还想起一个可以借鉴的人。
那就是历史上地位最稳的太子,朱标。
太子之位最稳的有俩,一个是朱标,一个是朱厚照。
朱厚照地位稳,那是因为他是独苗一根。
而朱标,他不死,朱棣不敢反,众多兄弟,没人敢跟他抢皇位。
如今李复琢磨着,若是提高李承乾在兄弟姐妹之间的威望,借着长兄如父的名头,让李承乾担起做兄长的责任,成为皇室之中,诸多亲王公主,信赖敬重的大哥,也未尝不可啊。
如此,李承乾有足够的威望,其他皇子兄弟,也就不敢有其他的心思了。
而现如今的李世民已然意识到,若是自己给其他皇子过多的疼爱,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这两者一结合,此事,大有可为啊。
李复之前想不到什么办法能够过多的去干涉李承乾的成长,毕竟人家现在是太子,在宫中接受教导,李复能一个月带他们出去放松一天,就已经是尽力而为了,干涉过多,一来朝堂上的魏喷子要瞄准自己开喷了,二来,李世民也不会同意的。
他希望有一个贤能的太子,很显然,完美的太子需要从小教导,才能培养成才,又怎么会让李复隔三差五的带出去,从而懈怠了功课呢?
“皇家想要拥有纯粹的亲情,难啊。”李世民叹息。
坐在这个位置上之后,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不管是前朝后宫,都是一样的。
就长孙无忌成为右仆射这事,皇后还反对过呢。
说是不能让亲哥哥掌权。
又何必避讳到如此呢?无忌的才能,他还能不知道吗?而且,有些事,还需得无忌去做,才最合适。
“尽力而为嘛。”李复笑道:“其实我啊,别的不怎么在意,太上皇把我找回来,我从一个受人欺负的孤儿,成了如今有亲人在的郡王,与以往,已经是云泥之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