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大人的意思,是我们不管沙俄人在外东的屠杀?”
“为什么要管?”李悝一脸疑惑:“那里的居民本来就不是大明的子民,什么赫哲人,察哈尔人,林中人,都是异族。
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也从未归于王化。
只要不是在大明的国土上,他们是否被屠杀,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屠杀,法国在非洲屠杀,英国、荷兰在北美洲屠杀,西班牙、葡萄牙在南美洲屠杀。
沙俄在远东的屠杀,实在不足为怪。”
郑克均缓缓捏紧拳头。
不过慢慢的又放开了。
他很生气,李悝说这些话,他听得十分愤怒。
可是转眼一想,李悝这样想,其实没什么错。
从系统交换出李悝,他经过本土化改造后,也就是以一个大明人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
就目前大明人的观念,外东北的人,的确与他们无关,对他们来说,的确是异族。
沙俄人在那里搞屠杀,他们不会有任何感觉。
可是郑克均不行。
郑克均是来自现代。
在郑克均的观念里,外东北是华夏王朝的故地,那里也是华夏的领地范围。那里的子民,和五十六个民族一样,也属于华夏民族。
曾经上初中地理课时,郑克均看到过一张人种地图。就是画白、黄、黑三种人分布范围的图。
中国的国界范围内是黄种人,西伯利亚北部地区也是黄种人。
但是,就在中国与俄罗斯交界的地区,从乌拉尔山到库页岛,好像一条黄种人的真空带一般。
这里没有黄种人,全是白种人。
这里是东北亚地区,这里凭什么是白人区?难道这里气候特殊,自古以来产白人?
郑克均想不通这个道理。
后来郑克均明白了。
这条真空带气候没什么特殊的,在十七世纪以前,这里和西伯利亚北部,中国,蒙古,朝鲜一样,也是黄种人聚居区。
可是后来,沙俄人来了。
他们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屠杀,花了数百年时间,将这里的黄种人赶尽杀绝。然后迁入俄罗斯人,最终让这里成为了白人区。
这是何等令人发指的罪行?
难道就因为这里的居民没有后裔,没有形成一个国家,所以沙俄的罪行不用声讨吗?
可是与他们同族的索伦人,锡伯人,察哈尔人,林中人,赫哲人,我们不是口口声声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吗?
如果这还是不能引起一个中国人的共情。
那么沙俄人后来干的事,又是什么?
他们曾经到达蒙古,他们曾经到达东北。
因为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我们不会重点宣传俄罗斯人在这两个地方干的事,但那些黑暗的历史资料,并不难查找。
在蒙古被沙俄屠杀的蒙古人何止百万。
蒙古人在现代为什么厌华?那是因为亲华的蒙古人,已经被沙俄人杀光了。
在东北,沙俄人和苏联人干了什么,还活着的东北老人心里,比谁都清楚。
还有伊犁,吐鲁番,哈密……一桩桩惨案。
要不是左宗棠,可能塔里木和准噶尔地区,也是白种人占主体了。
沙俄人在蒙古、东北和西疆的屠杀,总该是杀的华夏民族了吧?
可是在外东,在南西伯利亚,在唐努乌梁海被杀的人,他们和蒙古人、东北人、准噶尔人,难道不是同根同源吗?
李悝无法与外东北被屠杀的人共情。
可是郑克均此时却极端的愤怒。
今日沙俄人在外东搞屠杀,明日华夏王朝若衰败了,他们分分钟侵入东北和蒙古搞屠杀。
就好像他们在克里米亚屠杀鞑靼人一样,他们可以将一个地区的主要居民,杀成少数族裔。
克里米亚为何到了现代,是俄罗斯族人占主体?那可不是因为那里土生土长多少俄罗斯人,而是当地鞑靼人几乎被杀光了。
沙俄的国家运行模式就是这样,先不惜代价夺取土地,然后杀光当地人,移入俄罗斯人。
最终达到完全统治该地区的目的。
从十七世纪开始,沙俄人就制定了国策,要统治中国的长城以北所有地区。
这条国策,在二十一世纪,依然是它们的宗旨。可以在俄罗斯的各个战略研究处,发现这样的描述。
如果它们真实现了这样的野心,那华夏民族,又会遭遇怎样的浩劫?
“本王终于明白乌兰察布之战,蒙俄联军六十万人的粮草从哪来的了。”
郑克均心中已经杀气四溢,但面上却云淡风轻。
因为他知道,在当前这个世界,所有人都理解不了他的愤怒。
那么他也没必要表现出来。
“原来是屠杀外东人,抢劫了外东人的全部粮食,够狠。”
虽然外东苦寒,但若是把上千个部族的过冬存粮全部抢了,还是可以维持大军一段时间的。
乌兰察布之战时,正逢秋季,此时正是外东居民收获的季节,他们需要储存大量的肉干、干菜、果干等食物,用于渡过寒冷的冬天。
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他们辛辛苦苦一年存下的粮食,全部被抢,自己也被沙俄人屠杀。
“这笔账咱们算是记下了,等休养生息完毕,即刻远征外东,夺取外东土地,为外东百姓向沙俄人复仇。”李悝正声道。
他了解郑克均的全球战略,早晚肯定是要拿下外东北地区的。
“不。”
郑克均摇头。
“本王不记账,本王决定,旬日,派遣大军,远征外东北。”
“什么?”
李悝,陈珂等人,全都大吃一惊。
“燕王……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李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紧紧盯着郑克均。
“本王像开玩笑的样子吗?”
“来人。”郑克均大喝一声,两名卫兵立刻上前。
“通知岳飞,韩信,吴起,姜子牙,项羽等文武,立刻到太和殿议事,准备兵发外东。”
“不可。”
李悝终于确认郑克均是认真的,可是这更让他心惊。
“公子,此时万万不可发兵。”
“为何?”
“不能发兵的原因,公子再清楚不过,否则公子怎么会定下一年休养生息的国策?
没错,如果以如今的大明来说,要强征粮税,还是可以满足一次大军远征。
但如此一来,却破坏了兴盛国家的大局。
如今的大明,重建四川,重建东北,皇家学会的科研,各省中小学的教育,都处于关键阶段。
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各地工厂更是需要大量劳工。如果百姓粮食被强征,粮价上涨。
原本就重农轻商的大明百姓,怎么会去工厂务工?
竭泽而渔,会完全打乱国家建设的步伐。
如果是事关国家存亡生死的战争也就罢了,可是为了外东那样一块苦寒之地,又不是中原王朝故地,我们犯不着。
请公子千万三思,万不可意气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