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今天孙国相找你说什么了?是不是要打仗了?”
当常山国郡兵头领赵云从国相孙瑾那里回来之后,一些相熟的伙伴也是把他给团团围住,向赵云打听起孙国相那里的事情来。
虽然都是些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但这些常山郡兵,却大多数都是打过仗的老兵。之所以打过仗,完全是因为大名鼎鼎的黑山贼头张燕,就是常山真定人,而张杨的主要活动区域也就集中在常山地区。
现在各郡国的郡兵,大多都是以本地良家子组成的,被掌控在太守和国相手中,负责维持本地治安,和黑山军这种成分复杂的造反队伍天然不对付。这些常山郡兵,大多数和张燕手下的黑山军打过几仗,战场经验都非常丰富。
“恩!孙国相准备带领我们全郡投靠白马将军公孙伯圭!”被这群哥们围在中间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赵云赵子龙,历史上的赵云便是被本郡推举,带领常山郡兵加入到公孙瓒麾下的。
赵云在公孙瓒麾下,并没有留下什么具体的事迹,不过在这里他认识了刘耷,不过并没有马上跟随刘备去流浪,而是因为兄长去世返回了故乡,留下了一句“终不背德也”的话。
至于这句话究竟是说给谁听的,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向刘备表露心迹的,也有说是赵云和公孙瓒划清界限的,因为史料太少,仅仅一句话是很难判断说话人当时的心境。
但赵云离开公孙瓒时,公孙瓒正好在对付刘虞,在干掉刘虞时,故常山相孙瑾、椽张逸、张瓒等人也是一并被公孙瓒所杀。这几个人的职位面前带了一个“故”字,说明是前任的常山国官吏,恐怕就是因为支持公孙瓒而被袁绍赶出常山国的前任郡国领导人。
作为常山国郡兵头子,赵云和常山国的领导们肯定都很熟悉,甚至赵云投靠公孙瓒就是这些领导授意的。
这么多老领导都被公孙瓒给砍了,作为常山人的赵云即便是留在公孙瓒军中,也是饱受怀疑的对象,离开公孙瓒是个很正常的选择。
按照后来赵云对刘耷不离不弃的表现,他要是和公孙瓒关系很好,绝对不会就这样离开的。
只是这个时候的赵云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么样,他只知道的是要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好。
作为常山国的郡兵头目,当国相孙瑾等人决定全力支持公孙瓒之后,赵云也是被孙瑾等人召过去交代了一些事情,自然是关于助公孙反袁绍的。
只不过孙瑾也同时交代,因为时机还不是足够成熟,对郡中高层做的这个决定也绝对保密。
现在面对着如此多听到消息的郡兵过来打听事情,赵云也是一脸平淡得对他们说道:“没什么事,大家好好训练,多训练一下总是好的,将来真得打起仗来,也能多一分活着的希望!”
赵云在常山郡兵之中非常有威望,要不然他一个出身很普通的青年也不会被国相孙瑾委以重任。现在天下大乱,常山郡兵可是孙瑾唯一所能依仗的军事力量。而赵云这么一说,手下的郡兵们也是三三两两散去。
“子龙,这些家伙嘴巴不牢靠,告诉他们以后肯定会到处乱说的!告诉我吧,我肯定是不会乱说的!”因为从赵云这里问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过来打听事情的郡兵便是走了大半,只剩下几个与赵云相熟的好友,其中在博望坡之战被刘耷军俘虏的赵云老乡夏侯兰也在这里,因为和赵云关系密切的缘故,还主动向赵云问起这事来。
“季芳,你真得能保守这个消息吗?”看着好友夏侯兰那一副渴想知道的模样,赵云也是压低声音问道,名字里带兰的夏侯兰连表字也有点儿女性化。
“当然能!”夏侯兰也是赶紧向赵云保证道,同时一脸期待得望向赵云。
“嘿嘿,那我也能!”只是转眼间神色凝重的赵云便换上了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对着夏侯兰笑道。
“我就知道是这个结果!”而听了赵云这句话之后,夏侯兰知道从赵云这里是问不出来什么的,也是在他胸膛上面擂了一拳,作为赵云戏耍自己的报复。
“好了!好了!我可以告诉你,必然是在公孙将军和袁车骑之间选一个的!”被夏侯兰打了一拳后,赵云依旧笑嘻嘻得说道。
“你这说了和没说有什么区别!”而对这个明摆着的二选一,夏侯兰也是不屑道,不过却是不再向赵云追问这个问题。
“总之大家好好准备一下,接下来有的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算了……今天我请客,到我家中来吧!”赵云的这些朋友,也都有着雄心壮志,平时也是也不免互勉一下。不过可能因为瞒着几个好友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赵云也是决定请大家吃一顿饭,来表示一下自己的歉意
有人请吃饭自然是好的,几名好友说笑着,不一会儿便骑马来到了赵云的家中,只是刚来到赵云家所在的庄子,却是发现这个平时没太多的小村庄,这次竟然多了不少陌生人的面孔,而且全是全副武装的精壮汉子,也是不免让赵云等人有些好奇。
最终,当赵云回到自家时,却发现自家这边更加热闹,门口还拴着几匹高头大马,明显是有什么大人物前来到了自己家。
“子龙,是有什么人来找你吧?好像还是个达官显贵来着!”看到这一幕,夏侯兰也是带着点儿羡慕的说道。因为停在赵家门口的几匹马全都是些好马,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那种。
赵云并没有回答夏侯兰的话,而是在那里望着门口这些护卫出神,不知道怎么的,并不认识什么大人物的赵云,一下子便想到了一个赠送给过自己很多礼物的男人——沾县令秦谊秦文合。
——我是继续挖刘耷墙角的分界线——
“沾县令秦谊闻而奇之,数遣人讯云,并致饷遗。云尽封其所赠,复归谊。”——《季汉书·赵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