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食物烹调的方法,根本不用一一的亲自品尝一番,也都感受得到之间的雷同。
那样的感觉,也可能是因为这家店的女主人所带来的吧。
那个女主人,是一个慈眉善眼的中年妇女。
估计是五十岁不到的年龄。
说话待人都是既热情大方,又不张扬的那种含蓄的风格。
有一种让他回到国内某个小店的恍惚印象。
她的店也不大。
同这一片所有的店差不多的。
就是一个房间隔成用桌子自然而然地分割成一个上菜区,和客人就餐的区域。
属于客人的地盘,就只是两张小方桌加塑胶凳子而已。
而这个房间呢,其实就是很简陋的木板搭建而成的。
这也是它们这样的小店的统一的建筑风格。
以及与之配套的,摆在门口的投币式购水机。
以前Christina给他介绍过的,生活区的本地人,最普通和经济的取水方式。
而他相中的这家店,可能还有一个让他更加放心的地方。
就是人家单独隔出来了一个厨房。
却是兼着食品和零食烟酒,甚至是水果的库房。
以及那粮油餐具,蔬菜和食物原材料的储藏室。
估计那肉食一定得是每天都买新鲜的。
因为里面没有冰箱的踪迹。
只有摆满啤酒和可口可乐等饮料的冰柜。
厨房和这餐厅的房间,除了只能是一个人出入的门口之外,就是一个收银的窗口了。
还有正对马路的这一面,也还有一个小小的窗口。
两个窗口上面,都是细细密密的铁丝网格覆盖着。
听说那是为着安全方面的考虑。
难道这样的小店,也还会有被打劫的担忧的吗?
不过,看起来也应该是这样小心处置才好的。
因为,这家小店,以及它的邻居,都是木板拼搭起来的。
背后就是一排排的铁皮房子。
再后面,就是那个专门停靠运载集装箱的超级大货车的停车场。
或者叫仓储物流的场站。
因为那停车场的门口附近,就有一个很大的货车过秤的称重处。
很大规模的电子秤。
好像随时都有货车开到那特设的道路上面去,检测重量。
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样运作的。
想象当中,应该是装载货物之前称重一次,装好货物之后,再计量一次。
前后的结果相减以后,就得出实际的载重数量了吧?
那个停车场,远远看去,也能够感觉是占地颇大的。
但是,同样的就是隔得好远都看得到里面腾空而起的浓厚的灰尘。
还要一直弥漫到这前面的一片区域来。
那些夹在中间的几排铁皮房,可想而知,也就不会有什么良好的居住环境了。
看起来也都是歪歪斜斜,破破烂烂的感觉。
很难想象,这马路对面,就是他居住的气派堂皇,电梯都有几部的酒店。
如此强烈和悬殊的反差,以至于他每次到这小店里来,都要情不自禁地回过头去,看看酒店还在不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好像是一定要这样确认过之后,才不会担心自己是已经掉落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面。
又还是确定无疑的可以迅速回得去那来处。
一定是要有过这样的一种操作,他才能够更加安心一些。
而等他主动开口询问过小店里面的员工之后,他才得知。
其实这样的小店,就是完全依附着背后那一片的铁皮房而生存的。
而那些简易的铁皮房,也算是那个大货车的停车场的附庸。
里面的住户,差不多都是大货车驾驶员,还有停车场的站务管理人员的家属区。
但是整个停车场呢,又是依赖着不远处的港口存在的。
差不多大货车们都是通过为港口停泊的远洋或者内海的货轮运输货物而谋生度日的。
所以,归根结底,这样也是一条更加宏伟的生态链条。
通过它们这样的小店,出售的食物和商品的表面形式,把整个区域的人们联系到了一起。
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他有些感慨。
往往在口头上,说起别人的生存之道,总是很抽象又生冷的感觉。
像是眼前这样丝毫不起眼的小店,就是方圆住家人户的真实生活的交集的中心啊。
哪里还用得着去其他什么地方找寻呢,就是在这样的场所,就是充分体验本地人真实生活的最佳地点了。
但是,这样的生活环境,确切地说,是就餐环境,还真是很差强人意的。
外部的环境,又是马路又是停车场的。
空气质量明显不会好。
小店的内外的装横设计,严格说起来,就是什么都没有。
什么都不算。
简直就是除了最原始最简单的功能之外,再没有任何多余之处。
都不知道她们这是最为讲求实用性的极简主义呢,还是根本就是因为大家都太懒了啊?
不要说和SM购物中心里面的大小店铺相提并论了。
就连是近在咫尺的酒店餐厅,也都是完全不能够比的。
人家酒店的餐厅,虽然也还不大。
但也都是窗明几净,地板每天都擦得有些发光发亮。
那些炊具和餐具,也都是洗的干干净净之后又放进消毒柜杀菌处理过。
连乘菜用的大菜盘,也是不锈钢的大气厚重,自带着恒温器的方格子。
坦白地说,如果不是感觉到这家店的女主人,还算手脚勤快,又还比较讲卫生的话,他是怎么都不敢吃店里面的食物的。
更不要说是像那些原住民邻居那样的,坐在桌子旁边,悠哉悠哉地进餐了。
最起码的,因为外面那些轻舞飞扬的风尘仆仆,他连在这里多呆片刻的心思都没有。
之前甚至还有过人家做饭用的水和米,还有油脂什么的原料好不好的顾虑。
不过,也是因为转战到这里以后,他才对于本地的食物,有了一个全新的顾虑之处。
就是这里应该不会是像国内和其他地方的,做饭烧菜都习惯用植物油。
比如花生油或者菜籽油之类的。
最不济的也是用大豆油和调和油什么的吧。
但是,现在他才听说,她们从来都是用椰子油炒菜烧菜的。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高档的餐厅,还是在这样的街边小店。
这倒是他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过的。
原来自己在这F国,吃了这么久的饭菜,却是现在才搞清楚,人家用的油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不管是从环境上面,还是从食物本身来讲,这样的心血来潮的饮食习惯的改变,都算是对他的一次全新考验了。
那椰子油他也见过。
就是在SM的生活超市里面。
有各种规格和各种包装的产品。
以前他甚至都买过一次。
但都不是用来吃喝和烹调。
那是用来抹在头上养护头发的。
刚好那段时间,他有些担忧自己的发质。
刚好又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如何用椰子油加马鬃洗发水,护理头发的帖子。
刚好他又在超市里面看到有小瓶装的椰子油。
于是就神差鬼使地买来使用了一下。
还是蛮贵的。
并不比国内的食用油便宜。
虽然号称这F国就是椰子油的原产地。
产量极其丰富,还大量出口外国。
那时他就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是太过奢侈和浪费的行为。
把人家本地人的食用油,用来搞什么头发护理。
而且那样油腻腻的感觉,实在是不太好受。
过了几个星期,也都没有见到什么效果。
他也就没有什么耐心坚持下去。
只是停止了那样的折腾,把那几乎没有用过多少的椰子油扔在角落里。
好在是当初买的小瓶装呢。
要是直接买了一大桶那种,岂不是连放的地方都没有。
不过,在亲眼目睹了这小店的女主人,用椰子油烹调以后,他倒是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或者说是,心里面有些打鼓。
到底这样的用法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危害的啊?
但是毕竟人家本地人都是世世代代都是这样用着的呢,也没有听说过,或者见到过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出现。
自己身边天天见到的这些人,不都是一个个还活蹦乱跳,鲜活无比的吗。
而且,就是他自己。
要是不是现在才觉察到的话,也都根本不会当成是一个问题的。
说难听一点,就是不告诉他大家一直吃的都是椰子油。
那么,他也是任何异样的想法都不会产生的。
事实上,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就是这样的吃了过来。
也没有感觉到过半点的异常和不适感啊?
所以,这多半就是一种心理作用。
好像是对于什么应该要心存疑虑的东西,在身体早已习惯了之后,因为心里最新的恍然大悟,而重新产生怀疑的情绪。
如同是要特地补上去的那样。
不过,要弥补一下那些迟来的疑窦,也是很方便快捷的。
对他来说,就是马上上网搜索一番的事情呗。
到底自己有没有被她们这些本地人给坑到了,也不过是分分钟都可以搞定的事。
但网上的舆论,也同样是有些含糊不清的。
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
他只好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说法。
就是椰子油这玩意儿,用来烹调的话,得一定是注意油的温度。
好像是它的沸点比其他的油类低上一些。
如果温度过高的话,就很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还有就是它的某一种成分含量特别高。
如果长期用来烹饪,造成人体摄入过度之后,会导致高血压还有心脏病的出现。
研究了老大半天,这样的说法看起来稍微是有理有据一点。
再和现实情况对比一下,他也就松了一口气。
好在她们这里的烹饪方法,并不是C国那种严格意义上的炒菜。
绝大多数都是烧菜。
还有煮汤的方式。
那样的话,油温始终是高不到哪里去的了。
当然也有油炸和油煎的食物。
但很幸运的是,他一向都不吃那些东西的。
至于说到高血压什么的。
不管是哪一种食用油脂,做成的高油脂食物。
只要是摄入的分量多了,都是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的。
那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
并不是只有这椰子油才会是唯一的罪魁祸首。
而那什么会导致心脏病的说法,他也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了。
现实当中,他就没有发现过本地人,或者F国人是有多少患有心脏病的案例。
人家一个个都是活蹦乱跳来的好不好。
就算那些一日三餐都是炸鸡肉加米饭团的快餐食品的人群,好像是除了体型稍微肥胖一点,其他并没有什么异常的体现啊。
而且还有一个很自然形成的,差不多是天生的防护盾。
就是她们这里食物的分量。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说不是什么天然和自然造就的。
而是她们的经济状况。
或者说是商业的模式决定的。
不管是在酒店的餐厅里面,还是在这样的小店里面。
她们都是把米饭,还有各种菜品,用那一个个的勺子,分成一份份来出售的。
要吃这样的本地菜的话。
目前就是这样的一种操作手法。
可能不同之处就是那酒店餐厅里面,会价格更加昂贵一些。
而这样的街边小店,就会便宜不少。
就算是同样价格的食物,酒店餐厅也会异曲同工地,把那分量少下来一部分。
有些某国历史故事当中,大斗进小斗出的坑害产粮农民的意味。
餐厅一般就是很简单的用小上一两号的勺子就得了。
比如说,售价同样为二十元一份的米饭。
都是用大号的电饭煲做好的啦。
餐厅往往就是用一个小口径的陶瓷杯,打好一杯后倒在给客人的盘子里面。
而外面的小店,就是用特制的不锈钢饭勺,直接舀上几勺到客人的盘子,或者是外带走的塑料袋里面。
这样一来,很简单的对比一下,就会知道,餐厅里面的米饭确实是要来得更加昂贵一些的。
只是这样的对比,也还要和其他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比如那煮饭用的是不是纯净水,还有大米的产地和质量还有口感什么的。
倒也不能够简单地凭分量来得出某一家的米饭特别好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