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陈庆之不足为惧!他不过是一个被吹嘘的名将罢了!”萧宝夤说。
“被吹嘘的名将,真的吗?朕怎么就不信呢?”宣武帝元恪怀疑道。
“不信?你想多了吧!陛下!怎么可能是呢?陈庆之那么强悍,杀得魏军三十万人败北!虽然元澄冒功了!”元勰说。
“萧宝夤不是调查过了吗?只是损失了三万人啊!怎么就算是非常大的损失呢?”宣武帝元恪说。
“陈庆之虽然没有歼灭三十万人,但是也击溃了三十万人!他只有七千人啊!不是七万啊!”元澄说。
“陈庆之有七万人。不过是萧衍夸大了他的战功啊!”萧宝夤说。
“是吗?萧衍有那么多军队吗。七万人?”宣武帝元恪问道。
“有,陈庆之本来就有私下募兵的权力。所以他的人数是七万。因此,陈庆之的军事才能相当平庸!没有什么可说的!”萧宝夤说。
“真的吗?不是。陈庆之只有七千人,不是乱说的!微臣有确切的情报!”元澄说。
“你还是在乱说!反正我是不信!你冒功多次!打赢了,经常把梁国的兵力夸大。打输了,经常把梁国的兵力说得非常少!”萧宝夤说。
“原来任城王如此爱欺瞒朕啊!朕都不知道啊!”宣武帝元恪说。
他心想:怎么办呢?如今两派争执不休!朕到底应该听谁呢?
“真的,假的?”宦官小林子说。
他回忆起了从前的事情:
“太子殿下为何觉得商鞅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呢?”太子太傅朱异问道。
“商鞅如此残忍,动不动就规定灭族,这样的律法怎么可以呢?”太子萧统说。
“殿下,果然是仁义啊!这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朱异说。
“师父,如今咱们梁国也需要仁义治国。”萧统说。
朱异心想:太子萧统性格懦弱,若是他可以作为登基称帝,我可就可以把持朝政了。哈哈哈……
萧统拿着书本,问道:“师父,为何天下人都认为汉高祖刘邦是一代明君呢?本宫就不这么看。本宫觉得汉高祖刘邦没有儒家的礼义廉耻,居然可以在西楚霸王项羽面前说,若是把我的父亲给烹杀(古代一种刑罚,用大锅煮死)了,就让我也分一杯肉羹吧。这样的人,居然可以君临天下。真是世风日下啊!”
“太子殿下,你这么想就不对了。若是如此,殿下可就无法君临天下了。汉高祖刘邦可以以一介布衣之身,手提三尺剑,四年就夺取了天下。他虽然没有什么道德,但是用人之道也是殿下需要学习的。”朱异说。
“本宫不那么觉得,本宫觉得作为君主,需要以身作则。不能如此。天下人若是都如此寡廉鲜耻。岂不是道德的沦丧吗?”萧统说。
“殿下,你还年轻。你并不明白,天下的事情若是都可以用道德来解决,那就没有那么多冤假错案了。”朱异担忧道。
“真的吗?父皇,平日里不是教导儿臣需要对人谦卑吗?天下人都是因为父皇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君主,才会拥戴他的啊!”太子萧统疑惑不解道。
“太子殿下。你想得太简单了。陛下一向是口是心非。他是这么说的。但是,他并不是这么做的。你看看范缜先生,德才兼备,才貌双全,可是陛下也是极力打压他。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朱异问道。
萧统放下了《史记》,拿起了一本《神灭论》,他翻开了其中的一页。
朱异一件《神灭论》,吓得立即说:“太子殿下,你怎么可以看如此邪书呢?”
“师父。不是本宫要看邪书。而是,这本书不是邪书。范缜先生一心为百姓着想,不过是因为反对佛道而已。为何父皇却要对他如此不公呢?”太子萧统骂道。
“殿下。你错了。你的这些话万万不可让陛下听到。否则,你的太子之位恐怕不保了。”朱异担忧道。
“没有这么严重吧。子曰:长幼有序。陛下怎么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黜本宫的太子之位呢?”太子萧统自信道。
朱异心想:得了吧。太子殿下是不是一个傻帽啊?居然如此自信。若是没有丁贵嫔替他保驾护航,他可以死一万次。
“那可不好说。陛下不是那么死板的人。若是有其他的儿子,比太子殿下优秀。太子殿下,你的地位也是会不保的。历朝历代,废长立幼的例子不胜枚举。”朱异担忧道。
“这样啊。多谢师父提醒了。”太子萧统木讷地说。
他心想:只要本宫心存善念,一定可以让天下子民都安居乐业的。
那么,北魏那边的情况如何呢?
此时,在洛阳的太清宫内,宣武帝元恪看了看各地官员的名册,对任城王元澄说:“任城王。此次出使柔然,你觉得什么人可以担此重任呢?”
“陛下,微臣觉得元勰可以。做事稳重。而且,又是皇室宗亲。一定可以圆满完成任务的。”任城王元澄说。
“爱卿啊,朕已经看了这些地方世家的名单。你说的元勰确实是一个人才。但是,他本来就是咱们大魏国的宗室。宗室成员不应该总是抢功劳。应当多给其他人机会。”宣武帝元恪说。
元澄心想:陛下这是在提防咱们大魏国的宗室子弟啊!
“爱卿啊。朕看了这么多人的名单,觉得武川镇宇文家族三公子宇文洛生是一个人才。朕听说:他文武双全,一定可以不辱使命的。”宣武帝元恪微笑道。
元澄看了看宣武帝面前的牛角弓,质地非常坚硬,看起来就是威力无穷的武器。
“陛下,宇文洛生为人张扬,不可大用。”元澄说。
宣武帝元恪心想:元澄为什么对魏国的文武百官如此了如指掌呢?他明显是结党营私了。
宣武帝并没有因为元澄,就打消了让宇文洛生出使柔然汗国的决定。
柔然的那盖可汗接到了魏国的国书,对国相说:“魏国人决定派宇文洛生与我们柔然汗国通好。你们可了解这个宇文洛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