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放!”
近卫军在统一的命令下,瞄准对面正在前进的宋军预备队主力扣动了扳机!
即便敌人还在百米之外,仍然有不少宋军火枪兵倒下!
毕竟近卫军使用的燧发枪质量比普通线列步兵要好得多,燧发枪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百米内的命中率!
也就拥有系统的李察才能集中这么多使用高质量燧发枪的精锐近卫军当普通线列步兵使用!
毕竟高质量燧发枪也意味着高成本,地球历史上燧发枪命中率不咋地并不是生产技术不够,只是为了大批量列装而故意压缩成本而已。
『性』能优秀的武器在战争中并不意味着好用,军工产品列装时,最大的参考数据其实是成本,如果成本太高质量再好也没用,因为买不起……
而高质量武器装备少了对战局作用又不大,所以如何在尽可能保持实战『性』能基础上压缩成本,就成为各种武器『性』能的列装指标。
地球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ak47这款武器的流行,单从『性』能上比,有的是比这款突击步枪好用的武器,但ak47却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突击步枪,哪怕到了21世纪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
原因在哪里?
主要就在于廉价的成本和耐用的『性』能!
比ak47质量好的太贵,比ak47便宜的『性』能又太差,理所当然的,这款突击步枪就成为世界销量最大的拳头产品。
因此,别看近卫军使用的燧发枪精度高,但其实并不是地球近代史的主流燧发枪,原因无他,成本问题。
当然,有了金手指的李察就可以完美避过这个难题了。
近卫军并没有采用近距离三列齐『射』战术,因为用不着,他们的燧发枪本就有『射』程优势,完全可以用轮替『射』击的方式跟对面的宋军玩排队枪毙!
果不其然,近卫军的排枪轮了整整三次,宋军都没有步入火绳枪的有效『射』程,反倒是有大量的宋军火枪兵因为经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匆匆停下开火,根本顾不上能不能打到人……
结果,宋军的阵形在一百米外变得参差不齐凹凸不平,有些有勇气的队伍继续前进,但大多数队伍都停下脚步在火绳枪有效『射』程之外跟近卫军排队枪毙!
近卫军这面可不单单是排枪,还有十挺不断更换圆盘连续『射』击的帕克尔炮,以及6磅骑兵炮!
当6磅骑兵炮第一轮霰弹骑『射』成扇形覆盖到宋军队列中时,被督战队压着的宋军终于崩溃了!
被霰弹覆盖的方阵直接缺了一角,然后恐惧迅速扩散,包括后面的长枪兵和跳『荡』兵在内,齐刷刷的转身溃逃,武器装备扔了一地!
溃逃发生后开始快速蔓延,当整个宋军阵线摇摇欲坠的时候,近卫军果断发起了刺刀冲锋!
这一次溃败的规模比第一次还要大,因为宋军将领为了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防线,派出了全部预备队,战略纵深也十分厚实,但却被整体打崩!
少数顽抗的宋军在近卫军的刺刀突击下仅仅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就土崩瓦解!
宋军士兵漫山遍野的溃逃,被人数远少于他们的近卫军追杀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成片成片的宋军士兵在投降不杀的喊话中跪地举起双手,无论是宋国武官还是普通的大头兵,全部都面『色』惶惶!
他们已经被彻底打断了脊梁骨,一辈子都没见过的近代火力网让他们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火炮时代战争!
在宋军最后的预备队主力溃败后,早已等候多时的枪骑兵和胸甲骑兵从两个方向向着宋军溃逃的方向开始大范围穿『插』。
侥幸逃出生天的宋军没等整队完毕,就遭遇到了数千冲锋骑兵的两面夹击!
在系统骑兵的追杀下,宋国将领们根本无法重组军队,甚至连他们的小命都无法保证,一些机灵点的宋国将领干脆带着少数骑马亲兵依靠马力逃出生天,但宋军主力都是步兵,哪里能跑得过四条腿的?
就这样,摆脱了近卫军追击的宋军也开始成片跪地投降,很快投降的宋军人数就突破了明军全员数量,还在呈几何级递增!
最后达到了一个明军骑兵平均看守百名宋军战俘的地步,多出来的明军骑兵自然是去追击其他宋军溃兵。
由于宋军溃兵太多,明军要求宋军溃兵主动将武器扔到一处集中起来,然后到指定的空地上空着双手坐在地上等待命令。
抓捕俘虏消耗的时间远超击败宋军的时间,直到第二天明军才完成了对宋军溃兵的围捕。
毫无疑问的,这对于李察而言又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胜利,为李察的胜迹薄再添一笔。
事后一统计,光是俘虏的宋军就达到了八万人!
阵亡的能找到尸体的宋军超过一万五,也就是说,逃走的宋军连一成都不到……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宋军的骑兵单位。
反观明军,近卫军阵亡了12人,枪骑兵阵亡了34人,胸甲骑兵阵亡了14人,其余兵种无一人阵亡……
李察仅仅用60人的代价就全歼了十万宋军先锋!
这个战绩随着宋军溃兵传入南宋朝廷后,引起一片哗然。
首先是主动向宋军投降的西北地区府县官府出现了一片混『乱』,无论是明国降官还是宋国空降过来的主政官员都开始用尽手段为自己铺垫后路。
很快这种混『乱』就蔓延到了官府中的下等人群中,衙役和文职人员开始出现私自逃跑的人,甚至还有举家迁徙的!
不过大多数衙役和文职人员则没有行动,但心里已经打定主意明军一到,立马归降!
明军之前喜欢收编地方官府人员的行为让这些府县没有陷入无『政府』状态中。
但是下面的人可以安心投降,头顶的官僚可不能这么干。
来自宋国的官员家眷都在南宋本土,投降了岂不是全家遭殃?
而一仗未打就投降的原明官,更是不敢再投降回去,明廷对付叛徒可是从来不手软……
李察愿意接受贰臣,但不代表他会接受三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