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大喜啊,明国已经濒临覆灭的边缘!”
在南宋例行殿前小朝会上,宋国兵部尚书就向宋太祖报喜。
“哦?何来喜讯?”
昨天晚上刚刚跟几个妃子同枕共眠的宋太祖有些疲惫的问道。
自从南宋定鼎南方,宋太祖登基称帝之后,他就放下了刀剑开始了过享乐的日子。
毕竟宋国体制已经逐步完善,前线的战略方针也定了下来,绿皮大军的数量每个月都在缩减,哪怕他们能从地里长出来,也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但在战争中,一个月时间宋军就可以杀死成千上万的绿皮兽人!
谁叫绿皮兽人大军是进攻方,还是武器装备极度落后不要命进攻的傻缺呢?
有了火绳枪武装的宋军,已经不再存在兵力不足的问题,只要是适龄青壮配上火枪训练三个月,就可以拉到前线的据点城防中对绿皮兽人开火。
行政上宋太祖推行了三省六部制度,将权利细分后大大减轻了自己的行政压力。
然而,这种权利分散的结构给了文官极大的权利,因为整个国家包括军政在内,几乎所有的政令都出自三省六部制度!
宋太祖活着的时候,以他的个人威望文官集团自然不可能生出小心思,但宋太祖后代子孙继位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当然,宋太祖还没有到考虑后代的问题,现在他正值壮年,因为常年习武和领兵打仗的原因,体格非常好,虽然安逸下来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但架不住宋太祖的底子厚啊!
因此,现在的宋太祖还能夜御十女!
当然,这里的夜御只是和十个女子睡觉,并不是每一个女子都那个啥啥啥……
不然的话,铁打的汉子一晚上十次出去,也得虚脱……
“明国西域地区往西的蛮荒之地,突然出现数十万自称为奥斯曼帝国的远征军,他们的军队装备了更加先进的火器,还有巨大无比的攻城火炮,明国的西域地区一直都是后方,所以根本没有驻扎多少正规军,被突然出现占据武器装备优势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一路攻城拔地,短短几个月时间,葱岭以西所有城池都沦陷了!
以现在的形势,明国的都城龟兹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奥斯曼帝国攻破,到时候整个明国的根基都会动摇,而李察那个暴君这些年来做下的罪行不得人心,明国的统治地盘很可能全面崩塌!
到时候就是我大宋北伐西征,定鼎天下的时刻了!”
“我记得明国李察整编出了十万使用火绳枪的复兴军,有这支军队在,明国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崩盘吧。”
宋太祖终归是打过仗的开国帝王,自然不会被手下人几句好话忽悠住。
自从之前联合吐番的战略胎死腹中后,宋太祖就对这帮文臣的战略规划能力严重怀疑,同时也对他们收集情报的能力不再那么相信。
也就是说,宋太祖并不认为明国如同兵部尚书所说的那般,在所谓的奥斯曼帝国远征军进攻下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连首都都快要沦陷……
首都可是一国的脸面,在讲究正统性的这个时代,一国都城一旦被敌人攻占,就会给众人造成一种这个朝廷快要完犊子的错觉,这人心自然也就不稳了,那些野心家也会一个接一个蹦达出来准备来一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崛起……
当初唐国之所以出现大面积节度使叛乱自立,不就是因为唐国首都长安被安禄山兵临城下,面临灭国危机么?
现今的明国立国时间终归是比较短,一旦首都沦陷,李察恐怕真的会一朝回到解放前!
然而,宋太祖可没有丝毫小觑过李察,能从一个草根成就帝王霸业的人,自然不可能是一个蠢货,哪怕对方依靠道兵助力,那也是李察的本事啊!
宋太祖能打下如今的局面,不也是依靠祖上留下来的世家大族遗产么?
不然的话,乱世当中别说是争霸天下了,能自保都不容易。
“皇上,现今明国的十万复兴军都被绿皮主力拖住了,李察如果不想整个西北地区被绿皮涌入肆虐,必然不敢抽调复兴军回防,他最多也就抽调一两万道兵精锐回防。
奥斯曼帝国那面的军队可是足足几十万,还都装备了比我们更加先进好用的鲁密铳和大口径火炮,李察的军队如果人数少了,根本挡不住他们。”
很显然,在兵部尚书的情报统计下,情况非常乐观!
毕竟明国年年穷兵黩武,战争潜力早已爆发再爆发,宋国的情报部门再差劲也能看出来明国的十万复兴军已经是极限了。
这并不是说明国没有青壮兵源,而是明国的财政养不起更多的军队!
实际上,明国到现在还没有破产已经让宋国高官们感到惊讶了,在宋国高官眼中,连年财政赤字的明国之所以能支撑对外扩张,纯粹是依赖于李察的道兵和那只死者组成的可怕军队!
当然,还有那个人类噩梦一般的双头巨人!
正因如此,哪怕宋国朝廷自认为国力远超明国,也和明国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哪怕两国已经有部分地区接壤,也互相克制没有爆发战争。
毕竟绿皮当前,双方都不想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双线开战。
宋太祖听到汇报后沉思片刻下令道:“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做好明国崩溃的准备,但不要打草惊蛇,多派人手密切关注明国西域地区的战争局势,一旦明国的龟兹首都沦陷,立马千里加急报告。
四川地区囤积一支军队,准备随时在明国崩盘后接受地盘。
对明国边境地方官府的收买工作也可以开始了,明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有人心里会出现侥幸的想法。
毕竟李察的均田免债制度倒行逆施,得罪的人太多了。”
在宋太祖的命令下,宋国立刻分出了一部分军力在明宋边境处开始布置,这一行为本来会造成双方关系滑向战争边缘,但由于明国西域地区受到攻击,李察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去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