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军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攻克凤阳,正月二十多号刨的凤阳皇陵,在正月底陆陆续续从凤阳全部撤走。
在淮河流域的官军等农民军都从凤阳离开之后便立刻进军凤阳“收复失地”,然后那凤阳巡抚杨一鹏和凤阳巡按御史吴振缨联名给朝廷写奏本报告凤阳被贼寇攻陷之后所发生的情况。
过了半个月之后,杨一鹏和吴振缨的奏本才慢慢悠悠的送到了京师,而此时凤阳早已经沦陷了一个多月,虽然这个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缓慢,但怎么着也不至于过了一个多月才将这种紧急军情传到北京来。
而在此之前兵部其实早就已经收到了徐州总兵马爌、河南总兵汤九州、河南援剿总兵左良玉等将帅的塘报,这些将帅在给兵部的塘报中明确提到正月十五中都凤阳被农民军攻克的消息。
但作为兵部尚书的张凤翼一直都压着这个消息没有上报,因为这张凤翼非常清楚这个消息要是报给了皇帝,天子一怒一下他这个兵部尚书可没有好果子吃。
这张凤翼左思右想决定这事先不往上报,把凤阳收复之后再往上报,这样一来皇帝的怒火将会小一些,说不定他能少受点责罚。
于是张凤翼便将这个消息瞒了下来,然后给河南、淮扬、应天等地抚镇传令,命这三镇兵马赶紧发兵收复凤阳,同时还催促在陕西的五省总督洪承畴火速出关剿贼。
这三大巡抚中河南巡抚玄默要镇压河南本地的流寇山贼无暇顾及凤阳之事,应天巡抚张国维以江南钱粮重地不可轻动为由拒绝了张凤翼的命令。
至于淮扬巡抚杨一鹏则是有心无力,淮扬地区的卫军虽然多,但是卫所糜烂已经一两百多年早已不堪大用,省镇营兵虽有战力但兵力不足,所以也只能在淮河北岸望贼兴叹。
至于洪承畴那就更不用说了,甘肃那边打的那是热火朝天真是关键时刻,这个时候洪承畴抽调秦军精锐出关的话,那估计半个甘肃都不保,所以洪承畴也没搭理张凤翼。
就这样一拖再拖拖到了二月份官军“收复”凤阳。这要是一般的城池被贼寇攻陷如果能够及时收复的话,还可以往上瞒报一番就当无事发生。
但是这凤阳可不一样,凤阳可是中都,大明朝上上下下多少人眼睛盯在这里,这要想瞒天过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况且那贼寇在凤阳闹出来的动静可不小,凤阳离宫被烧,朱家祖坟被刨,这种欺天的大事要是敢瞒报的话,那相关责任人估计就是九族消消乐的下场。
所以淮扬巡抚杨一鹏和巡按吴振缨两人联名上奏将凤阳沦陷之后的情形如实上报,在写完奏本后两人遣散家仆、写好遗书、买好棺材,准备等朝廷派人过来砍他们的脑袋。
这中都凤阳是淮扬镇的防区,作为巡抚的杨一鹏和巡按吴振缨属于是第一责任人,凤阳沦陷他们两难辞其咎,其他需要负责的人基本上都死了,所以他们两知道自己是必死无疑的。
为了保全家人两人没有搞任何的小动作而是老老实实在凤阳等死。
...
奏本送到京师之后朝廷有专门的机构通政司负责收发这类的文件,而负责收发文件的通政司官员一般情况下是会检查地方呈上来奏本,除非是那特别标准了直送皇帝的密奏之外。
当通政司左通政使王梦尹看到杨一鹏和吴振缨的奏疏之后把他吓了一大跳,但王梦尹并没有按照程序把奏疏发往司礼监,而是找来了内阁首辅温体仁和次辅钱士升,将这封奏疏先给他们两看。
这两老家伙看完这封奏本之后差点被吓晕过去,于是这两老家伙赶紧去请司礼监的两个大太监王承恩和高起潜,然后再把兵部尚书张凤翼给找过来,大伙们一起商量一下该怎么办。
...
崇祯八年二月中旬,京师,紫禁城,内阁值房。
此时的内阁值房内的一张书案上赫然摆放着杨一鹏和吴振缨的联名奏疏,而在这书案旁边围着六个身穿红色袍服的官员。
这六个人就是内阁的两个大学士司礼监的两个大太监外加兵部尚书和通政使,按道理这群人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聚到一块。
司礼监的这帮太监和外臣聚到一块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犯忌讳的,但今天出的事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这些不该凑到一块的人也要凑到一块和衷共济。
啪!——
当这温体仁看完这封奏疏之后直接抓起桌子上的一个茶杯狠狠的摔到了地上,那茶杯的碎片溅的满地都是,但是无人过来清理,因为这内阁值房的大门紧闭屋内一个书吏都没有。
紧接着这温体仁怒气十足的指着这封奏疏说道:“杨一鹏该死!吴振缨该杀!”
“老夫要立刻上本弹劾这两个误国误民的废物!”
说罢温体仁便对一旁的钱士升和张凤翼问道:“钱阁老、张司马,你们二位怎么看?!”
“这两个畜生身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无能至极致使凤都沦陷贼手,祖陵受惊宫阙付之一炬,在下附议温阁老所言,这两个废物当杀!”
“我愿与阁老一道上本弹劾这两个畜生!这个两个畜生不死,不足以振奋军心!”
温体仁见钱士升和张凤翼表态之后便看向王承恩和高起潜说道:“王公公、高公公,这宫里的人那就由您二位看着办了!”
温体仁所说的这个“宫里的人”就是凤阳镇守太监杨泽,虽然这杨泽已经死在了凤阳,但是直到现在朝廷还不知道这个太监已经死了,地方抚镇的报告也没有提到这个杨泽,所以大多数人都怀疑这家伙可能是逃了。
这真要论起来的话,凤阳沦陷的责任宫里派出的镇守太监可不小。那凤阳虽然是淮扬巡抚杨一鹏的防区,但是巡抚常驻淮安基本上不驻凤阳。
而常驻凤阳的是凤阳镇守太监,凤阳地区的最高指挥官是凤阳留守朱国相,监军就是这个镇守太监杨泽,这锅要是细分的话凤阳镇守太监也是背上一口大锅的。
如果顺着凤阳镇守太监杨泽这条线往上摸的话,那杨泽这条线的太监一个个都要跑不掉都得挨罚。
那宫里面的斗争比之外朝那可是一点也不差,所以今天这边帮太监才冒着犯皇帝忌讳的风险来这里开小会,就是因为这杨泽是王承恩和高起潜两人向崇祯举荐的。
高起潜听到温体仁这话后立马对他说道:“温阁老放心,杨泽这个杂种就算是跑到天涯海角咱家也定要将他缉拿回来,咱家下去就派锦衣卫去搜捕这个杂碎,绝对不会让他跑咯!”
一听高起潜这话就知道司礼监的几个头头是准备丢卒保帅了,这杨泽平时也没少孝敬司礼监的几个大太监,但是等到出了事没一个人捞他的。
不过主要还是这事实在是太大了,司礼监的几个大太监自己都怕引火烧身那还敢去捞他?!
“如此甚好!”温体仁点了点头说道。
虽然这伙人聚到一块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该说的基本上都说了,外朝这边将杨一鹏和吴振缨推出去当替罪羊,内廷泽是把杨泽推出去挡刀,这事也就到此为止,不要牵连到司礼监和内阁六部。
毕竟这真要论起来的话,他们这几个朝中大佬的也是要负有责任的,所以这锅那是能往外甩就往外甩,这锅谁沾谁死,不甩也不行。
紧接着只见那温体仁收起放在桌子上的奏本,然后将这封奏本递给了王承恩,并对他说道:“王公公,您是皇上的潜邸老人,这封奏本还请您递给皇上吧!”
“捎后我等将会送上请罪的奏本和弹劾杨吴二罪臣的题本!”
这种奏疏估计也就王承恩敢去送给朱由检看,要是一般人去给朱由检送这种奏本,说不定那朱由检一怒直接就拔剑把他砍了。
...
在内阁值房几人开完小会之后,那王承恩就捧着这封奏本往乾清宫去,这虽然是二月份的天,但那王承恩的脑门上全都是汗。
哪怕是王承恩这种与朱由检关系好的不得了的太监依旧也是心惊胆战的,毕竟这手里捧着的不是奏本,而是一颗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这颗炸弹爆炸之后会死多少人。
这内阁值房距离乾清宫也就一里地左右的距离,最多一刻钟左右便能走到,但这王承恩硬是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乾清宫。
当王承恩进到乾清宫内时,只见那头上已经是白发丛生的皇帝正在御案前批答着奏疏,此时在这殿内有好几名太监宫女在伺候着,王承恩给他们使了一个眼神示意他们出去,只有在朱由检身旁的几个太监宫女没有走。
王承恩进殿之时的动静非常小,但是依旧将朱由检的惊动了,而能够不打招呼直接进入乾清宫的也只有这王承恩一个人,所以这朱由检虽然没见着王承恩的人但猜到是王承恩来了。
“王伴伴,刚才有何要紧事?!”
朱由检问话的这个语气颇有些不爽,可见是通过一些渠道知道了王承恩是去见了内阁的两个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