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蓝鑫抱着练兵的态度,派出一万五千人的队伍攻打吴朝。
步枪、火炮,炸药等利器相助,大明帝国将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捷报频频传回兴王府。
虽然之前大明的特使害死了吴朝国主吴昌文,但见过大明特色用手枪杀人和手榴弹杀人的吴朝大臣们,吓破了胆,根本没有人提出对大明进行报复,甚至没有胆子明着迫害吴朝境内经商的大明商人。
大明的商人去吴朝经商,只要照章纳税,明面上依旧是受欢迎的。
至于私底下,和以前一样,大明商人在国外经商,被劫被杀的情况依旧存在。
利润太丰厚了,依旧有很多拥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出海经商。
……
明昊四年,一月下旬。
蓝鑫看到了大明帝国过去一年(明昊三年)的财政收支数据。
财政收入,326万圆;
财政支出,388万圆;
财政支未平衡,赤字62万圆。
明昊二年,大明户部欠大明银行的钱,大明三年都已经还清了,此项还款算在当年的财政支出中,而大明三年财政赤字62万圆,这部分开支都来自皇家银行的借款。
考虑到明昊四年要对外用兵,军费会大涨,蓝鑫估计这一年的财政赤字会更惊人。
对此,蓝鑫一点也不心急。
蓝鑫相信将来大明一统中原后,通过建新城、建新港口,卖地卖房子,搞活房地产,还有,人心稳定后,可以大搞矿产开采,大搞冶炼业,户部肯定会把欠款还清的。
相比户部,代表皇家的内府(皇室旗下所有产业)收入更高,高出两倍多,足足880万圆。
皇家做生意,也是要纳税的,而且不会少纳,只会多纳。
包括纳税在内的支出,总共850万圆。
明面上,内府净收入(净利润)30万圆,而内府的净资产增加远不止这个数。
相比产自人工养殖的珍珠,蓝鑫更喜欢古代产的合浦珍珠(海珍珠)。
如果蓝鑫没有穿越重生,南汉末代皇帝刘继兴对珍珠很痴迷,以珍珠装饰宫殿,极尽奢侈,为了获得更多的珍珠,在合浦置媚川都,置兵八千专以采珠为事,强逼珠民采珠不择手段,珠民采珠时,将石头系在珠民的脚上,深入海里七百尺,珠民溺死者无数。
虽然蓝鑫不愿意在采珠之事上耗费太多人力物力财力,但他还是开设皇家合买珍珠机构,在合浦等地设点收购。
百姓下海采到的珍珠只能卖给皇家,不能私下贩卖。
皇家收购海珍珠的价格定的不低,对于一些渔民而言,下海采珠也算不错的营生,过去几年,皇室共花费五万圆采购海珍珠,相比皇家珍宝阁出售的人工养殖的珍珠的收入,这点支出根本不算什么。
在现代,珍珠养殖,可以进行规模化操作,人工养殖的淡水珍珠蚌每个能长二三十颗左右的珍珠,只要养殖时间足够,绝大部分珍珠的尺寸大小有保证,虽然大部分珍珠有瑕疵,但基数大,挑选出正圆大小一致的珍珠并不是难事。
而在古代,珠民下海采珠,且不说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命随时都可能不保,下海把珍珠蚌采上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不能保证每个珍珠蚌里面都有珍珠,就算有珍珠,通常都是小如粟米,只能充作药用,就算珍珠个头大,形状也可能不好看,采摘一千个珍珠蚌,可能也无法得到一颗尺寸较大的走盘珠(正圆)。
在一般人的眼里,皇家珍宝阁里出售的珍珠,可能色泽上比不上合浦等地的海珍珠,但尺寸完胜,而且形状上更圆,整串珍珠项链上的所有珍珠看上去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在其他地方可见不到这样的珍珠项链,虽然售价很贵,考虑此珍珠到来自仙界的因素,卖出天价,也是合理的。
蓝鑫有想过,将来,可能自己还会重生知道现代,如果自己在随身储物空间里储备一些上档次的海珍珠,也是一件好事。
犀角,象牙……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蓝鑫知道,也深以为然。
但是,蓝鑫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
现在是公元十世纪,地球人口不足三亿,可能不足两亿,犀牛和大象很常见,在非洲,大象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如果他现在说为了保护犀牛大象而禁止犀角和象牙的买卖,大部分人都会说他有病。
进口的沉香,蓝鑫挺喜欢的,相比现代的沉香,以金价计算,这个时代的沉香更便宜,质量也更好。
除了采买珍珠、犀角、象牙、香料等奢侈品,皇室投资盖了很多房子,有仓库,有商铺,也有廉租房,这些投资都转化成了固定资产,不亏。
另外,皇室花钱雇人开荒,增加了皇庄农田的面积。
其实,蓝鑫在储物空间里储备了足够多的金银,他不缺钱,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从储物空间里拿出大量的金银,乱花钱的话,肯定会造成物价失衡,对大明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
盖房子,开荒,等等,虽然能够获得收益,但蓝鑫对这些收益真看不上眼,他就是觉得为境内的子民多创造一些就业的岗位,增加子民的收入,增加社会总财富,增强国力,这是有利于多方的好事。
……
明昊四年,四月底。
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大明军稳扎稳打,收复了静海军原辖所有地域。
吴朝灭亡。
其实,这场战,敌我双方伤亡人数都不多。
长枪可以远距离击杀,两阵对垒,或者攻打城池,放上几枪就能杀掉敌军的头头脑脑。
大明优待降俘。
吴朝的将领得知投降后有各种优待,他们都不傻,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投降,面对大明这样的强敌,手下的牙将可要杀自己的头纳投名状了。
当然,也有宁死不屈的,最终的结果是灭亡。
为了活命,为了得到优待,吴朝很多将领都投降了。
为了打这场战,大明帝国付出了三百多位将士的伤亡。
伤多,亡少,真正被敌人杀死的将士不足三十人。
重生之初,蓝鑫就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在军中培训医护兵,出征之前,准备了充足的止血散和金疮药,另外,他还拿出了一些产自未来珍贵无比的青霉素给随军医官。
因为有了青霉素,受伤不重的将士都得到了很好的医治,大大降低了死亡率,若是没有青霉素,多死上百位将士是正常的。
在蓝鑫眼里,青霉素价值同体积的黄金,但他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将士们为他这个国主出生入死,受伤了,他多花点钱给将士治病,这是应当应分的。
吴朝的将士伤亡人数加起来不足三千,不少人是因投降后,抢夺百姓的财物被杀的。
杯酒释兵权,好办法,自然要学。
蓝鑫有钱,他暂时不准备在静海军境内征税,愿意投钱贴补静海军的发展。
吴朝将领投降后,只要安分的,就会得到丰厚的赏赐,投降前许诺的条件,不会改变,但要求这些将领卸下军权,安心当一个富家翁。
给出兵静海军的将士发饷,给伤亡的将士发抚恤,还有赏赐投降的敌军将士,还有其他各种消耗,为了打这场战,大明帝国耗费了26万圆,户部拨的款,户部花钱速度比收税的速度快,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只能不断从大明皇家银行借钱,
截止四月底,大明户部欠大明皇家银行贷款额超过一百万圆大关。
蓝鑫希望静海军能够成为大明帝国稳定的大后方,发兵静海军之前,他就要求随军出行的文官,每占领一个地方,就要推行惠民政策,想尽办法尽快恢复当地的民生经济。
高产的种薯随出征将士进入静海军,当年,就有三万多亩地种上了红薯。
再过一年,只要没有人祸,就算有大天灾,静海军境内也不会出现大范围闹饥荒的情况。
为了静海军的长治久安,蓝鑫鼓励岭南的百姓移民静海军,赐路费,赐土地,甚至赐购买农具的费用,并为移民建新房开了方便之门。
同时,蓝鑫要求静海军各州县官员组织境内的一些大族举族迁移到海南等地生活。
另外,蓝鑫鼓励不同族的子民通婚。
通过民族融合的办法,蓝鑫相信时间久了,只要他这个国主,对境内的子民一视同仁,静海军大部分百姓都不会想着搞独立了。
当然了,蓝鑫没有想过一位当好人,总想着闹独立的异族,他是不会手软的,杀了便是。
……
明昊四年,八月下旬的一个晚上。
蓝鑫独自一人书房里,用笔记本电脑查阅资料。
“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周行逢就要去世了,张文表兴兵作乱,大好时机啊。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大明帝国的家底够厚的了,没有必要再低调下去了,可以开展版图了。”
重生之前,蓝鑫就想过公元962年秋天,发兵武平境内。
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蓝鑫才会主动和武平节度使周行逢联系,把红薯出口到武平。
两千万公斤薯种,如果有九成栽种到地里,就算种植技术不够,产量超过四亿公斤,真不是难事。
相比大明,武平的人口稍微少一些,平均每人不到两百公斤的红薯,一定程度上帮助武平百姓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
……
唐朝末年,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割据武平。
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建立,马殷被梁帝朱温封为楚王;后唐时正式开府建国,以潭州为都,号长沙府,史称南楚或马楚。
马殷统治时期,南楚保境安民,依靠农桑纺织和茶叶种植,经济快速发展。
可惜马殷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统治权连年内战,南唐皇帝李璟乘机发兵,于保大九年(951年)灭掉南楚,吞并武平。
但好景不长,李璟用人不明,导致武平政治混乱,人心不附,再度爆发兵变。
马氏旧将收复故土,几经厮杀,武人周行逢脱颖而出,稳住了武平局势,建立起周氏政权,史称武平军、武平或周行逢政权。
本着“楚人治楚”的原则,周、宋朝廷只负责对这个称臣的周行逢封官——武平节度使,其余事务概不过问。
于是,武平成为十国之外如假包换的割据政权。
周行逢有九个结义兄弟,其中八人均在争夺武平统治权的厮杀中被搞死了,除周行逢外,硕果仅存者名叫张文表,他与周行逢一时倒也相安无事。
然而,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弥留之际的周行逢却料定,自己死后,衡州刺史张文表一定会叛乱,临终前嘱咐周保权说:
“我死之后,张文表必叛,一定要让大将杨师璠把他除掉。万一事有不测,宁可举家归服大宋,借大宋的兵力消灭张文表,也绝不能把疆土留给张姓逆贼。”
在周行逢看来,赵匡胤对前朝旧主尚且放了条生路,周保权穷极往投,应该会有好的归宿;可若是落到张文表手里,周氏一门必死无疑。
此时张文表担任着衡州刺史,实则衡州以南的永、道、全等州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
周保权为了对张文表形成合围之势,派亲信接管永州屯戍。
这下子可惹恼了张文表,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把开赴永州的将士击溃,随后挥师潭州(今长沙),大有破竹之势。
张文表一发难,小孩儿周保权马上慌了,老将杨师璠竟然也慌了。他们对战胜张文表毫无信心,慌张间,把周行逢的两条锦囊妙计合为一条,一面发兵平叛,一面火速向赵匡胤求救。
事实证明,周行逢的锦囊妙计并不妙,周保权的求救信递到宋廷一个半月,才等到宋廷正式册封自己为武平军节度使的任命。
……
杨师璠出兵不几日就传来张文表已经攻占了潭州的消息,心里立刻着急起来,没想到张文表的速度如此之快。
军情紧急,于是催动军马急速向潭州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