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蟜长篇大论,既不引经据典,也不效古人先贤。
给人一种,其胸无点墨,毫无学问的感觉。
然而,不等众人鄙夷,他又以一句话,将此辩题,拔升到新的高度。
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成蟜即便真的没有学问,也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其他人还在争辩,本性善恶的时候,成蟜攀登到了新的境界,跳出对本性的争辩,强调了践行者的能动性。
“你我生来不过是襁褓幼婴,争此时善恶,有何意义?”
“性恶也好,性善也罢,读书习礼明义,近善远恶修身,这才是我等应该做的事情。”
“正因性恶,所以更要警醒自身,更要将李兄所说,奉为圭臬。”
“错,大错特错!人性本善,才能吸收接纳,将此等至理名言作为人生目标。”
……
看台上掀起了新的辩题,成蟜只是站在那里,听着看着,既不鼓动,也不安抚。
他不是来参与比赛,他是来杀死比赛的。
几千年争吵不休的话题,成蟜可没有说服这么多人的本领,孟子和荀子都做不到让所有人信服他们的学说,成蟜就更不可能了。
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维护一家一人一言,反正都是争辩不休,不如再抛出一个新的,让双方争辩变成三方争辩,越是激烈越有看头。
根本不用成蟜刻意引导,在场的众学子,通过强大的脑泛化,就能够形成一个全新的阵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乃后天修身养性之学,并非本性善恶之论。”
陈平在两个人的钳制下,也不忘自身利益最大化。
方才,因为成蟜的逼迫,他得罪了荀子。
此时此刻,善恶争辩,让成蟜彻底搅混,基本争论不起来。
正因如此,他觉得挽回自己在荀子心中印象的机会到了。
既然成蟜成功转移话题,他就把握机会,发表看法。
不为了说服任何人,只为说与荀子听。
“《性恶》云: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儒效》又云: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积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
性非特指情欲,亦非耳聪目明等质具,不可学、不可事并非是说,耳聪目明等质具不可干预,而是强调‘性’作为整体概念,其纯粹的天然性与自然性,一旦掺入后天人为外在因素如‘学’‘事’便不可谓之‘性’,当谓之‘伪’,此乃化性起伪。”
“礼义属于‘伪’,律法属于‘伪’,道德属于‘伪’,君子也,小人也,皆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此为‘性’相同;居楚为楚,居越为越,居夏为夏,此非天性也,此为‘伪’有别。”
陈平一脸期待地看向荀子,只要荀大家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他就不至于走出学宫,成为众矢之的。
荀子的学生弟子,包括那些支持荀学的拥趸,即便会不喜陈平先前的张狂,也不会将他视为异类,还有机会为自己辩解,道明真相,重归正途。
“读过书了不起啊,我还读过你一辈子都读不到的书呢!”
成蟜傲娇道。
“看住了,别让他再说话。”
他嫉妒陈平的菜花,又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对他做出什么,但也不会让他继续显眼。
学宫很小的,容不下两个显眼包。
许久过去,荀子并未看陈平一眼,身边两大壮汉,蒲扇般的手掌,时刻准备着,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
“那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又当如何?”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人祸降临,必有苍天示警,荀子言必称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此与苍天示警,岂不相悖?”
……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此言可为正解否?”
“武王伐纣,为民请命,继位周天子,桀纣虐民,涂炭生灵,终亡夏商基业。”
……
陈平的自救,就像是一滴水珠,落进奔腾大河,并没有引起一丝一毫的波动,无人在意他的立场和解读。
反倒是成蟜的剑走偏锋,同时被立场不同的双方视为神来之笔,抛出一个又一个的论题,想要从他那里得到更多震耳发聩的论点。
成蟜淡然一笑,看似两个问题,实则不然。
他以为这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天,君,民,本质上还是君本位,与民本位的问题。
不论是信仰天,假借有天意,能够沟通天意,以此来欺骗世人的神棍,还是把天看作是君与民权重平衡的政治家,天就是个不会说话,还很好用的工具。
“天不以尧存,不以桀亡,此为正言!
尧舜为主,桀纣为主,天地如常,并非消弭。
此外,地动、飓风、洪涝、干旱,尧舜之时有,桀纣之时也有,称不得上天示警。区别则是在于,尧舜之时,君与民共渡难关,桀纣之时,君牺牲民以渡难关。
故而,天不警人,乃人敬天。
儒家可以说仁义爱民,墨家可以说兼爱非攻,还有道家能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什么是天,你们口中的天道示警,是上天法旨,还是你们梦里寻天,借天之名谋求个人私利?”
“商纣无道,民心尽失,推翻他的是武王姬发,不是天道昭昭!”
“武王立周,安民重道,却英年早逝,可谓天道?”
“桀纣献祭无数百姓,苍天也不会保佑他们的社稷江山;仁君早逝者,苍天也不会为了万民生计,许他们还于人间。”
“潮涨潮落,随月而动;日出于东,落于西,非人力可为。”
“天道有常,在于规律,也就是你们口中的道。婴儿会长大,老人会死亡,此谓天道。”
“婴儿会长大,也会夭折。”
“夭折是上天示警,扼杀妖孽乎?是也非也?性本善,婴儿不该夭折;性本恶,婴儿不该活。是以,性无善恶,天行有常。”
“天有天道,人有人治,天道运行,我将之称为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