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李莲英只是捏着鼻子哄嘴,慈禧皇太后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身材哪里还能谈得上苗条,更别说身段儿好看了。要不是保养的好,早已经是黄脸老太婆了。黄土都埋着脖颈了。
可是李莲英这些让人听着脸红的恭维话,慈禧皇太后听了却很受用。她嗔怒地对李莲英说:“小李子,就你嘴甜,会哄哀家开心。”
“老佛爷,奴才说的都是真话啊?奴才岂敢有半句假话欺骗你。”李莲英谄媚地笑着说。
慈禧皇太后打扮好后,光绪皇帝也已经收拾好了。
光绪皇帝先率领着文武百官,去祭奠先农坛。
光绪皇帝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璀璨的皇冠,气宇轩昂地走在最前方。
他身后紧跟着一群神情肃穆、衣着庄重的文武百官,他们手持各种祭祀器具,步伐整齐而有序。
阳光洒在这支庞大的队伍身上,映照出一片金黄之色。
道路两旁挤满了前来围观的百姓,他们纷纷跪地行礼,目光敬畏地注视着光绪皇帝和他身边的大臣们。
终于,一行人来到了庄严肃穆的先农坛前。先农坛四周弥漫着香火的气息,坛内供奉着古代农业之神的神像,显得格外神秘而庄严。
光绪皇帝登上祭坛,亲自点燃香烛,向着神像虔诚地鞠躬祭拜。
随后,他接过司礼官递来的祭酒,缓缓地将其洒在先农坛前的土地上,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文武百官们也依次上前,献上祭品,并向神灵表达敬意与祈祷。
整个场面气氛凝重,充满了对农业丰收和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光绪皇帝率领着文武百官祭奠完先农坛,遂后径直向火车站赶去。
早春的皇城,天气还是有点冷, 人们嘴里哈出的气,瞬间就凝固成了白雾。轿夫们拉下长长的袖子,护住了手。
跟在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轿子后面的文武大臣,一个个不停地把两只手捧在嘴前,哈口气,再将手掌对在一起,搓一搓,热乎一下,然后把手伸进袖筒里。
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到达火车站后,众人皆伏地参拜,高呼“老佛爷吉祥,吾皇万岁,万万岁。”
慈禧皇太后在李莲英的搀扶下,走上专为她修建的平台进入车厢。
光绪皇帝则紧随其后,进入他的车厢。最后,其他文武大臣,按照各自品级的大小,依次按照李莲英事先安排好的车厢,上了火车。
慈禧皇太后上了火车后,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车内装修,感觉比她上次回京乘坐的火车还要豪华阔气,心中对李莲英办事更加满意和喜欢。
“小李子,这花车装修的真不错。哀家喜欢。”慈禧皇太后表扬说。
“谢老佛爷夸奖,这功劳都要功归于盛宣怀大人,是他一手操办的。”李莲英说。
“你去把盛宣怀给哀家叫来,哀家和他说说话。”慈禧皇太后吩咐李莲英说。
“嗻。”李莲英说。
茶盏功夫,盛宣怀就来到了慈禧皇太后的面前,“老佛爷吉祥,卢汉铁路负责人盛宣怀叩见老佛爷。”
盛宣怀一边说话,一边跪地给慈禧皇太后磕头请安。
“盛大人快快请起,这里不必拘礼,站着跟哀家说话吧。”慈禧皇太后和颜悦色地看着盛宣怀说。
“谢老佛爷。”盛宣怀站了起来,两手垂立,站在一旁,静等慈禧皇太后训话。
“盛大人,你把花车装修得如此豪华大气上档次,一定是花了大力气的。哀家喜欢这个风格。哀家谢谢你了。”慈禧皇太后夸赞盛宣怀说。
“谢老佛爷夸奖。卑职只是尽力而为之。现在能够等到老佛爷的表扬,卑职真是三生有幸,深感荣幸。”盛宣怀故作谦虚地说。
“盛大人,你等着老佛爷奖赏吧。”李莲英趁机讨好地说了一句。
李莲英话音刚落,慈禧皇太后就说:“小李子,传哀家口谕,赏赐盛宣怀大人银子一千两。”
“嗻。”李莲英说。
“谢老佛爷赏赐。”盛宣怀跪地谢恩。
“盛大人,下令启程吧。”慈禧皇太后说。
“嗻,老佛爷。”盛宣怀说,“老佛爷有旨,启程,出发。”
随着盛宣怀的一声令下,火车“呜——”的一声,汽笛长鸣,缓缓启动,一路向西陵驶去。
在那条蜿蜒曲折、伸向远方的铁路沿线上,可以看到一列列整齐排列着的士兵。
这些士兵都是由袁世凯亲自安排部署在此处负责警戒任务的。
他们一个个身着笔挺的军装,身姿挺拔如松,手持长枪,神情严肃而专注。
这些士兵们站得笔直,目不斜视地注视着前方,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的目光坚定而锐利,透露出一种不容侵犯的威严。
远远望去,那一排排严阵以待的士兵,形成了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线,场面甚是壮观。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守护的决心。
然而,行驶途中火车突然一阵剧烈晃动,众人惊慌失措。
袁世凯忙跑去查看,原来是一小段铁轨经不住火车重压出现松动。好在技术人员迅速抢修,火车再次前行。
经过两小时的行程,火车抵达了西陵。
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下了火车,率领着文武百官前往祖祠祭拜。
光绪皇帝和群臣全部身着素服,乘坐舆辇,先后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到雍正的泰凌之前进行祭奠,官员们跟在光绪皇帝后面,跟着行礼。
光绪皇帝跪倒在先祖的面前放声嚎啕大哭,哭声撕心裂肺,好像他要把多年来心中的积怨哭诉给先祖听听,让他们能够听到他内心的痛处和无法施展拯救大清富国强兵,繁荣昌盛的一身抱负。
哭声伤心欲绝,撕心裂肺,令人心痛。
随后,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依次祭奠了嘉庆昌陵,道光慕陵。
每到一处,光绪皇帝哭得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
按照清朝定制,光绪皇帝在西陵祭拜先祖需要三天时间,直到三月初十日,光绪皇帝拜谒西陵才算结束。
祭拜完毕,按照惯例,就可以回京。
但是,慈禧皇太后却不愿意立即回京, 她打算还要在保定逗留几日,潇洒几天,游玩几日才回去。
袁世凯听说后,立即命人给慈禧皇太后在保定府快速收拾了一个临时行宫,供慈禧皇太后居住。
经过千挑万选,袁世凯最终选择了保定的莲池书院作为慈禧皇太后临时下榻的行宫。而且命令直隶按察使杨士骧专门负责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饮食起居的接待工作。
莲池书院原是元朝张柔莲花池的旧址。雍正年间建成书院,因原来是莲池,故称为莲池书院。
慈禧太后住进莲池书院改建的行宫,每日在李莲英的陪伴下,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甚是惬意,乐不思蜀。
不觉已过四日,慈禧皇太后还没有打算回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