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虽然说能跟着关将军到达这里的义从军,基本都已经算得上是凉州军的第一预备役。

但是他们比起凉州的正规军,还是相差太多。

比如说骑军冲阵时的协作,追杀时的效率……

虽然不知道汉军的骑兵为什么会从后面冒出来,但山上的魏军明白,自己的后路已经被人断了。

山下筑起的壁垒,只顾着防前面,没能防住后面。

汉军驱赶着溃兵,从后方反冲了山脚下临时筑成的营寨。

原本躲在壁垒后方的魏兵,现在成了挡在壁垒前面,如何能挡得住骑军的冲击?

刘浑一马当先,冲入寨内,锋利无比的槊头上下翻飞,魏兵莫敢有挡者。

山上山下本是相互呼应,只是此时讲武堂出来的学生们卯足了劲,纷纷亲自领着义从军进攻。

一时间,山上的魏军竟是缠住,根本腾不出手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山下的营寨被汉军从后方冲入。

三百来人的营寨,哪能挡得住刘浑所率的精骑?

不过一个时辰,魏军营寨便被告破。

山头的魏军被团团围住,成了孤军,士气大降。

晚上的时候,守在山下的汉军就截获了十来个偷偷跑下山的魏国郡兵。

而此时,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山头魏军的面前:水源。

秋日本就干燥,混战了一天的魏军,皆是又渴又累。

到了第二日,汉军虽不再攻山,但在烈日的暴晒之下,魏军皆口燥喉干,唇焦鼻热。

看着山下的汾水,所有人巴不得跳进水里,畅饮一番。

在这种情况下,平阳郡太守鼓起最后的力气,亲领魏军欲冲下山来。

只是关将军手握外挂,山上的动静,早被她看在眼里。

魏军冲了两三次,非但没能冲破重围,甚至还把仅有的一点勇气和力气全都耗尽。

关将军在过了午时后,仅仅是让人一个冲锋,汉军就轻易地冲破了山寨。

在混乱中,平阳郡太守亲自上阵,不知被谁斩杀。

剩下的千余名魏军,皆降。

至此,汉军的前方,再无任何阻碍。

山口后方的永安城,在得知汉军突破了山口后,举城而降。

关将军分出五百凉州军领两千义从军,一齐守永安城这个山口要地。

同时在魏军降兵中择其青壮,得六百余人,收编为降俘营,协同守城。

其余老弱,皆遣散归乡。

大军顺着汾水而下,平阳(后世的临汾)闻风而降,临汾(后世的新绛北边)不战而降。

这个时候,一场秋雨绵绵而至。

进军神速的关将军,这才不得不在临汾略作休整。

大雨过后,秋老虎的威风,竟是被一扫而空。

雨后的清晨,微风带着些许湿意吹来,让人倍觉凉爽。

这份凉意,甚至让人感觉到了一丝丝秋意。

此时天宇朗然,红日映朝霞,乍明乍灭。

身着精制细铠的关姬,站在汾水边上,面容肃静,看着浊水裹着泥沙,后浪推着前浪,向西奔流,眼中若有所思。

“将军。”

“情况怎么样?”

“禀将军,末将亲自顺着汾水走了近十里,同时也向土人打听了,汾水虽涨,但并不影响赶路。”

关姬微微颔首,没有再言语,她的目光,看向东南方。

那个方向,群山尽洗,空翠如滴,层次而列,绝无尘土气。

好一会,她才突然开口问道:

“石将军,你说我们当是继续顺着汾水走,还是往南走?”

到了临汾之后,摆在关将军前面的有两条路。

河东郡与平阳郡以汾水为界,所以大军若是继续沿着汾水前行,不用深入河东腹地,可以快速到达龙门渡口。

而另一条路,则是离开汾水,继续南行,深入河东这个魏国重郡。

河东郡内,有一条凁水,只要顺着凁水而下,最后也可以到达大河的另一个渡口,蒲坂津。

究竟是去龙门渡口还是去蒲坂津,一向果绝的关将军,此时竟是产生了犹豫。

“兵贵神速……”石苞刚说出这个话,关将军就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

石苞马上就磕巴了一下:

“这个……这个道理,将军懂,司马懿没有不懂之理。”

关将军的神情这才缓和了下来,点头道:“司马懿乃是曹操时就侍于曹贼的老人,其人多谋,诚不可小视。”

石苞咳了一声:

“没错,从冠爵津谷一战就可看出来,平阳河东的贼人早已对我们作出反应。”

“关中的司马懿,又岂会无动于衷?在末将看来,此时司马懿就算是没有派出援军东渡大河进入河东。”

“至少也已经在大河西边做好了防备,无论我们走哪条路,西边的渡口只怕早就被贼人所据。”

“故与其向西尝试去抢渡口,不若舍弃汾水,继续南下进入河东,其利有二。”

关将军目光一闪:“有何利?”

“一者,若是司马懿的援军已经渡过大河,我们可以在河东的平地上与之一决胜负,只要关中援军一败,大军渡河自是无碍。”

“二者,若是司马懿自知河东不守,没有派出大军渡河,只管紧守渡口。吾等就在河东大闹一番。”

“如此,洛阳的曹叡只怕就要寝食难安了,到时司马懿究竟前有丞相的大军逼迫,后有曹叡所促,将军在侧伺机而动。”

“任那司马懿有通天的本事,亦计无可施矣!”

蒲坂津虽远,但在司马懿极有可能已经占据西边渡口的情况下。

走凁水而不走汾水,大军可以顺便扫荡河东,甚至可以借此机会,对洛阳的伪帝曹叡产生极大的震慑。

关将军脸上这才露出笑容:“石将军所言甚是。”

石苞连忙谦虚道:“将军过奖了。”

对于统军大将来说,把希望寄托在司马懿可能会反应迟钝这种事情上,本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除此之外,石走私贩心里,可是一直没放下给河东狗大户看看什么叫莫欺少年穷的心思。

至于关将军,其实也是有些私心:都到这里了,不回老家祖地看一看,岂不是太可惜了?

关将军先是下令,让刘猛领着族人,继续顺着汾水向大河而去。

她则是领着大军,在临汾渡过汾水,越过平阳与河东之间的一个山口,向着闻喜进发。

魏国在河东设立了两个屯田之所,一个是闻喜,由农都尉所领。

一个是河东郡的郡治安邑,由典农中郎将所领。

若是换了在曹操设立屯田之初,农都尉和典农中郎将说不得还能设法组织起屯田客,借由坞堡或者城池,勉强抵抗一番。

但此时曹操已经死去多年,屯田早已非初时模样。

曹丕称帝时,特别是在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后,“郡县屯田,百姓面有饥色,衣或短褐不完”。

至于到了曹叡时期,屯田所得,已经由曹操时的官六民四,变成了官七民三,甚至有些地方收得狠了,直接就是官八民二。

相比起不堪重负的税赋,屯田客府所征发徭役,更是让人苦不堪言。

治廪系桥,运输租赋,除道理梁,熯涂室屋,以是终岁,无一日之闲。

谁叫魏国皇帝喜欢兴建宫殿呢?

再加上这些年来,魏国历经数次大败,为了给前方输送物资,巩固边防,屯田客府更是变本加厉。

于是屯田客生活日益困苦,不少地方相继暴发了民乱。

各地豪右,又借机侵占田地不止,即便是有不发生民乱的屯田,田客亦多有逃亡,藏身于世家大族,成为隐匿人口。

毕竟豪右在很多时候,只要什税五,同时还能帮佃客免去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繁重徭役。

这种情况下,河东的农都尉和典农中郎将能勉强维持屯田,也就是因为靠近关中,属于司州,被魏国重视的缘故。

真要逼着屯田客去抵抗汉军,他们就要担心自己是有命组织,没命督战。

那些田客恐怕极有可能会第一时间在阵前反戈——至少闻喜的农都尉是这么想的。

这些日子以来,闻喜城的大街上一直有孩童在拍着手唱童谣:

“朝求升,暮求合,屯田贫汉难存活。迎王师,复汉室,汉家子民什税一,不纳算赋悦兮兮。”

(算赋,即人头税)

“复汉室,分田地,王师来了衣食足。”

……

童谣之所以是童谣,就是因为它不同与那些高雅的阳春白雪,它是唱给下里巴人听的东西。

苍头黔首,不知道什么阳春白雪,但“什税一,不纳算赋,分田地,衣食足”这些话,还是听得懂的。

不但听得懂,而且还很喜欢听。

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不过是数日的时间,非但喜闻城的大街小巷都有人传唱,甚至连屯田的各个坞寨都开始流传。

在这种情况下,大汉王师还没到闻喜县城下,农都尉便早早大开城门,主动派人前往去迎接王师,投身大义。

对于这等弃暗投明之举,关将军自然是大加赞扬。

在亲卫的保护下,关将军骑着高头大马进入闻喜县城。

大街两侧,举着酒水迎接的乡老士绅,看到关将军后,皆是大呼:

“恭迎王师!”

关将军虽知这是农都尉的安排,但脸上仍是止不住地露出笑意,但见她翻身下马,拱手对众人道:

“关某受汉家天子所派,领义师击逆贼,复汉家江山,能得诸位相助,关某不胜感激。”

“关将军客气,吾等盼王师,如久旱盼甘霖,如今王师前来,吾等只有欢喜!”

“是啊是啊,贼子篡逆,吾等苦之久矣!”

关将军微微一笑:

“吾亦知天下苦贼子久矣,故吾在此与诸位相约:但凡王师所在,家中有田有地者,皆仅税十一,不再另收算赋。”

众人顿时哗然。

前汉轻赋,先是十五税一,后又三十税一,为后世所美。

什税一比起这个来,可谓重税。

但这个什税一又是在不纳算赋上的基础上征收的赋税。

真要算起来,和前汉的十五税一也差不了多少。

当下就有老人连声说道:“王师啊,果真是王师啊!”

关姬压了压手,让众人安静下来,又继续说道:

“吾素知闻喜乃贼子屯田之所,然这么多年来,贼人借屯田之名,行苛政之实。”

“屯下之民,食不裹腹,依不蔽体,不堪重负者,比比皆是,汉家天子甚怜之,”

“故吾在此承诺,只待击败贼人,收复河东,朝廷必会重分田地,令耕者有其田。”

此话一出,士吏乡老突然鸦雀无声。

关姬脸上笑意不减,眼睛却已是微微眯起,看向众人。

方才还喊“王师”的老者,额头也不知怎的,就是有些冒汗,干巴巴地陪笑道:

“天子仁厚……仁厚啊!”

“仁厚他阿母!”

闻喜城外的一个坞堡里,有人在恶狠狠地叫骂道:

“什么叫家中有田有地者,皆仅税十一?什么叫不纳算赋?”

从古到今,田税和算赋就是朝廷最重要的收入。

如今蜀虏大声嚷嚷不收算赋,仅让有田者上交十一税,难道他们不养吏,不养兵?

然而事实是,蜀虏不但养,而且在养兵方面,简直比大魏还费钱。

要不然这些年来,大魏精骑是怎么败给蜀虏的?

那么钱粮从哪来?

可不就是“有田有地”的人出?

这不明摆着,谁占有田地最多,谁就吃最大的亏?

那么问题来了,谁会占有最多的田地呢?

这些牵连出来的问题,泥腿子想不到,世家大族的人难道还不懂?

所以喜闻县的消息一经传开,不少人已经在背地里咒骂“王师”快点滚回蜀地去。

有人犹豫地说道:

“若当真如此,那蜀虏岂不是未入关中,先尽失人心?”

冷笑声起:

“汝可知那姓关的,乃是何人?”

“听说乃是关羽之子,可不就是河东人士?那就更不应该啊,岂有这般对待父老?”

“呸!那是冯贼麾下第一大将!你可知那冯贼在蜀地有何名声?人道心狠手辣小文和!”

“你以为那心狠手辣是从何而来?那可是屡施毒计,残害蜀地世家大族才换来的这个名声。”

“换了别人,我只道那只是说说而已,换了冯文和,你道他当真不敢做?”

有人咬牙切齿道:

“吾等这么多年来,辛辛苦苦才攒下了这么点家业,若是蜀虏如其所言,别说要我们得割多少肉出去,就是底下那些田客,只怕也要逃离……”

什税一啊,又不用纳算赋,怎么看怎么都是仁政。

但这个仁,却是对世家大族最大的恶。

“那吾等怎么办?”

“怎么办?这天下,从来只听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蜀虏倒施逆行,岂无败乎?”

蜀虏不与屹立百年甚至数百年的世家大族交好,反而去讨好那些泥腿子,不是倒施逆行是什么?

泥腿子……那也配叫民?

正当大伙怒气填胸,商量对策的时候,突然有下人紧急来报:

“主君,寨堡外头,有人在叫唤,说是要征粮。”

征粮?

征什么粮?

从来只有我们向别人征粮,谁敢跟我们征粮?

“寨内的人听着,今王师伐贼,军中乏粮,故特派吾等前来,向寨中筹些粮草……”

寨外,石苞骑在马上,看着军士在前方对着寨内呼喊,不禁得意洋洋。

河东的狗大户,没想到吧,吾石仲容又回来了!

这一回,我不是北上做买卖,而是前来跟你们做些买卖,无本的!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晋击天下新明史综影:我的狼军横行无忌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图清弃少:从种田开始发家大唐的旗帜贞观俗人仙界大爆料特战荣耀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盛京小仵作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亮剑:缴获无数,旅长恭喜我发财大明:我爷爷是洪武大帝!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关东往事帝将书对话历史:我听众生疾苦,摆渡人间!北魏遗史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盛明皇师炫汉三国:白毦陈到三国之谋伐科举吾有青云志贞观清闲人言商天下自说自话谈三国三国之龙战八方铁血特战队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我的崩坏萌妹旅团蜀汉之庄稼汉我的父亲是曹操燕云志唐朝那些事幽默化三国演义盛世嫡妃(木兰听雨)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王朝的腐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三国:越世霸主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唐朝工科生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盛宠医妃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帝国神纪小神禹月初揣着空间好修闲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