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计将安出?”

陈矫一喜,这已经是他第二次问出这句话。

陈骞却是没有立刻说出办法,而是提起了另一件事:“大人,如今魏国争议最大者,莫过于伐蜀之事。”

“陛下执意要伐蜀,而朝中重臣皆言不可,其中反对陛下意最决者,莫过于中领军杨暨将军,孩儿说得可对?”

陈矫点头,“不错。”

朝中的争议已有多日,这个事情,瞒不过别人。

更何况身为尚书令,陈矫还上了一个疏言,名曰《上言备蜀》,其中有言:

“往者贼亮缩藏窟穴,犹有悕惧,昔领十万军出祁山,鸣鼓边垂,张合兵败,由此言之,贼未可忽”。

希望能以此提醒陛下,蜀国军锋不弱,并非能一战而下。

可惜的是陛下却未能听得进去。

这个事,他的两个儿子,自然是最清楚不过。

“那刘晔既受陛下亲重,却不知是支持陛下伐蜀还是反对伐蜀?”

陈骞又问道。

陈矫皱眉:“刘晔在朝堂上,却是从未公开对此事表露态度。不过听杨暨将军所言,刘晔在私下里倒是经常反对伐蜀。”

陈骞却是冷笑一声:“孩儿还听说,陛下也曾在朝堂上公开宣称,刘晔私下奏对时,乃是支持伐蜀。”

陈矫脸上露出厌恶之色:“巧言令色之辈罢了!”

这一次伐蜀之争,杨暨说刘晔反对伐蜀,陛下说刘晔支持伐蜀,偏偏刘晔在朝堂上又不发一言,让不少人都看出了端倪。

虽然不知道刘晔是如何同时讨好陛下与杨暨的,但陈矫很明显看不起刘晔这种行为。

陈骞紧跟着问道:“那刘晔究竟是支持伐蜀还是反对伐蜀呢?”

“这谁又能知晓?不过在吾看来,他是在曲意逢迎陛下居多。”

陈矫的话还没说完,陈骞就轻笑一声:“若当真是曲意逢迎,那就最好不过。”

陈矫心中一动,连忙问道:“怎么说?”

陈骞眼中闪着冷光:

“刘晔既欲取悦于陛下,又欲讨好于重臣,此乃踌躇两端之举耳。寻常人见之,犹心生厌情。”

“更何况陛下性急,又是人主,若是知道刘晔这般蒙蔽于他,大人觉得,陛下会做何反应?”

陈矫先是一喜,然后又想起现在的情况,却是一叹:

“伐蜀这等大事,刘晔都能在陛下面前圆过去,想要在陛下面前揭露他,谈可容易?”

陈骞却是不同意自家大人的说法:

“大人,伐蜀之事刘晔能两面讨好,那是因为他知道陛下与杨将军之意。若是他在不知道陛下心意的情况下呢?”

“怎么说?”

陈矫追问道。

“他人或不及他受陛下所重,虽愤而呼奈何;或受他所骗,以为他是忠心为国,所以无法在陛下面前挑明刘晔之伪。”

“但廉昭不一样,他乃陛下近信之人,又有与刘晔有争宠之心,若是让他做此事,未必不能成。”

陈骞嘴角扬起一抹微笑:“只要廉昭能说动陛下,对刘晔加以试探,那么刘晔之伪,自会大白于陛下面前。”

“只要陛下知刘晔之伪,那么他对大人的构陷自会解于无形,甚至陛下还会对大人更加信重。”

“再加上我们又帮廉昭遂了心愿,大人以后也不用再担心他对大人不利。”

陈骞原本还想说,廉昭与骠骑大将军定然是有关系,所以若是大人能在骠骑大将军之弟出仕这件事上表示赞同,那就是最好不过。

但想了想自家大人的为人,大人能在此事上保持沉默,那就已经算是难得了。

听到自家儿子说出化解之计,陈矫喜动于心:“大郎质朴,二郎多谋,看来吾陈家兴盛有望!”

一直旁听摸鱼的大儿子陈本听到这个话,脸上有些尴尬之色。

事实上,他喜好读书,与洛阳的年青才俊多有往来,特别是与夏侯玄关系极好。

在风波未平的浮华朋党案里,他差点因此受到牵连。

此时听到大人这般说他,他心里自然有些惭愧,自认比自家阿弟不如多矣。

数日后,魏帝曹睿以伐蜀之事关乎国运,欲再次亲临长安。

这个提议在朝堂上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几乎所有重臣的激烈反对。

其中有言辞恳切者,拉着曹睿的衣襟苦苦哀求:

“昔陛下亲驾长安,洛阳谣言四起,言陛下在败军中遇难,甚至有人提议让东阿王(曹植)回洛阳,以防不备。”

“陇山难越,汉中难入,蜀虏凶狡,陛下置万金之躯以险地,奈天下何?”

曹睿不听,径入宫中,群臣欲见而不可得,唯有在宫门外嗟叹不已。

不一会儿,宫中黄门出来传话,让刘晔入宫觐见。

杨暨与刘晔最为相熟,他急步上前,拉住刘晔:

“子扬,陛下最是重你,此番入宫,千万要想法子劝住陛下,不可再蹈往昔之辙。”

“大魏如今最应当做的,乃是外守边境,内施德政,以待天时。若是轻易冒进,再遇大败,中原则有动荡之忧。”

刘晔点头:“休先之言,吾记下矣。”

说完,示意黄门带路,在众人的目送下入宫觐见曹睿。

还没等他见到皇帝,远远就听到曹睿的咆哮声传来:

“究竟朕是皇帝还是他们是皇帝?当初想要建个宫殿,他们说劳民伤财。”

“前些日子朕想要伐蜀,他们一个两个都不同意,皆说兵事乃国之大事,不可妄动。”

“既然是国之大事,那朕亲自前去督战又有何错?武皇帝亲临石矢,戎马一生,文皇帝数次领军征伐东吴。”

“如今朕不过是去长安督战,又不是亲自持兵上阵,这样都不行?”

……

天气还有些热,曹睿早就脱下了正式的朝服与帽子,头上不戴正冠,甚至还因为图凉快,只穿了一件青白色的半袖帛衣。

穿着这种衣物接见大臣,本就是一种无礼的表现,但刘晔却是目不斜视,双眸下垂,对着曹睿行了一礼:“参见陛下。”

“起,来人,赐座。”

曹睿挥了挥手。

还没等刘晔坐定,曹睿就有些压不住火气地问道:“刘公,我问你,朕欲亲临长安督战,果真不妥耶?”

刘晔早就知道曹睿会有这么一问,当下微微一笑:“并无不妥。”

曹睿一听,这才转怒为喜:

“我便知刘公知我心,方才在朝堂上,众臣皆说不可,并屡陈理由,我难以反驳,不知刘公何以教我?”

“陛下方才所言武皇帝与文皇帝之事,便足矣!”

刘晔回答道。

曹睿脸上有些尴尬之色,他方才拿武皇帝与文皇帝给自己做比较,真要传了出去,只怕别人会说他狂妄自大,不尊先人。

没想到刘晔却是正色道:

“我大魏三朝人主,皆是雄才。陛下有秦始皇、汉孝武之俦,又拥天下之正,驱十数万精兵,以伐蜀人,何险之有?”

曹睿听到这话,脸上笑开了花:“举朝唯有公与吾心意相合。”

刘晔连忙做出惶恐的样子:“臣安敢与陛下之智相比?”

看到曹睿脸上有喜色,刘晔连忙趁机劝谏道:

“不过若是陛下西巡长安,吴寇闻之,只怕会有所动,还请陛下注意。”

曹睿点头:“此事我早已有准备,刘公不必担心。”

“原来陛下已经有了安排,看来是老臣多心了。”

刘晔面带佩服地说道,“陛下,虽说现在孙权迁至建业,故合肥乃是重点防守之地,但陆逊仍在武昌,荆州亦不可不防啊!”

“如今陛下让骠骑大将军领军逆汉水而上,吴寇极有可能借机攻取襄阳,若襄阳落入吴寇之手,则荆州再不复大魏所有。”

曹睿听了,赞同点头:

“东置合肥,南守襄阳,则孙权不得向北寸步,只能困守江东,而我大魏则可随时向南进发。此二处,实乃重地。”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又露出惋惜之色。

“本来若是能西固守祁山,则大魏无忧。可恨诸葛奸狡,冯永凶悍,先是据我祁山,后又断我陇关。”

“累我大魏不得不屯十数万精兵于关中,钱粮耗费巨大,虽然目前国库尚可支撑。”

“但若是长年累月下去,只怕最后又要像先帝那样,废除钱币以求屯粮食……”

虽然曹睿说得有些含糊,但刘晔听懂了。

先帝为什么要废除五铢钱?

还不是因为粮价太高。

当年吴蜀之战后,两国成了仇敌,难道先帝不知道正是大魏统一天下的好时机?

只是黄初元年时(即夷陵之战前一年),中原先是大旱,又逢蝗灾,百姓饥馑,何来粮草南征?

到了黄初二年(夷陵之战当年),先帝欲复五铢钱,以固皇权,不过数月,又因为粮价太贵,不得不再次废五铢钱。

黄初三年时,冀州再次遇到蝗灾。

当时大魏连续三年遇到饥荒,库中无粮,如何南征?

直到黄初四年,这才凑够了军粮以征吴。

只是那时吴蜀早已重新和盟,南征的最好时机已经错过,天意如何,奈何?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朝廷手里没有足够的粮食。

没有粮食怎么办?

只能向世家大族妥协,让他们出钱出粮,让他们帮忙安抚地方……

虽然明知这是一剂只能暂时解渴的毒药,但在立刻渴死和以后被毒死之间选择,谁都会选后一个。

能活一时是一时,说不定后面能找到解药呢?

刘晔没有接曹睿这个话题,他也不敢接。

虽然他算是历经三朝,甚至算是最早投靠武皇帝的那一批人。

但到现在官职不过侍中,爵不过关内侯,连个能世袭的列侯都没能封上。

从文皇帝登基到现在,他的官职一直都没有变过。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虽然新朝的皇帝对他的谋略颇为看重,但因为他是身为光武皇帝的嫡脉之后,所以又对他有所提防。

只要大魏没有统一天下,或者说只要蜀汉只要存在一天,那么他的身份就只能一直这么尴尬下去。

“民无粮则乱,军无粮则散,这粮谷之事,确实是个大问题。”

刘晔避重就轻地说道,“陛下,关中肥沃,若此番伐蜀受阻,不若在关中加大屯田力度,以备将来。”

曹睿点头:“我亦有此意,却不知刘公可知有善屯田者?”

“自武皇帝以来,各地屯田多有败坏,若是一时间不得人手,陛下可下诏让各州郡举荐。”

“善。”

商议完事情,曹睿又让人把刘晔送出宫去。

看着刘晔的身影消失在宫墙的拐角处,曹睿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廉昭从隐蔽处走出来,轻声地唤了一声:“陛下。”

曹睿看向廉昭,眼中闪着冷光,咬牙道:“刘匹夫果真如汝所言,竟敢一直揣摩吾心,以逢迎吾意!”

廉昭轻手轻脚地重新帮曹睿倒了一杯热茶,温声道:

“刘晔此人,乃是表忠内奸之徒,非是尽忠之臣也,这等小人如何值得陛下生气?气多伤肝,陛下还是保重身体为要。”

“且陛下如今测得此人心性,乃是幸事,日后就不必再受他所蔽,当是高兴才是。”

曹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闭上眼,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缓缓道:

“满朝重臣,平日里多是劝谏吾者,虽是逆耳,但其本心总是为朝廷所想,吾从未怪过他们。”

“唯有刘晔,总是每每能顺吾心意,吾还道此人知吾心,没想到竟是如此奸滑!”

语速虽缓,但廉昭知道,自己这位陛下最是性急,只怕对刘晔已经生了恨意。

“去,给尚书台的陈矫和徐宣宣旨,明日入宫觐见。”

陈矫是尚书令,徐宣是左仆射,尚书令之副。

在这个准备伐蜀的敏感时刻,一天里连续让朝中重臣入宫,只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诺。”

陈矫得知皇帝明日要接见自己,心里头就是有些不安,也不知道究竟是福是祸。

这一整日,他连上值都是心不在焉,只待到了下值的时候,连忙就径自回府,唤来两个儿子商量。

陈骞得知陛下明日欲见自家大人,当场就附掌大笑:

“这些日子,大臣欲私下里见陛下而不可得,如今大人能入宫觐见,只怕是陛下已经对大人释怀了!”

陈矫犹有些疑惑:“明日入宫的,还有左仆射,只怕陛下是为了公事……”

“是与不是,大人明日入宫里不就知晓了?”

到了第二日,陈矫与徐宣入宫,曹睿便对他们宣布:

迁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统长安诸军事,再迁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为大将军,与大司马合军击蜀。

同时为了防止东吴借机北上,他决定巡幸许昌,尚书令陈矫同行,左仆射留守洛阳,总统诸事。

“陛下竟不是要西幸长安,而是反要东幸许昌?”

陈矫与徐宣大吃一惊。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晋击天下新明史综影:我的狼军横行无忌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图清弃少:从种田开始发家大唐的旗帜贞观俗人仙界大爆料特战荣耀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盛京小仵作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亮剑:缴获无数,旅长恭喜我发财大明:我爷爷是洪武大帝!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关东往事帝将书对话历史:我听众生疾苦,摆渡人间!北魏遗史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盛明皇师炫汉三国:白毦陈到三国之谋伐科举吾有青云志贞观清闲人言商天下自说自话谈三国三国之龙战八方铁血特战队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我的崩坏萌妹旅团蜀汉之庄稼汉我的父亲是曹操燕云志唐朝那些事幽默化三国演义盛世嫡妃(木兰听雨)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王朝的腐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三国:越世霸主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唐朝工科生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盛宠医妃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帝国神纪小神禹月初揣着空间好修闲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