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回
三月初三上巳节,又是一年踏青休沐日,曲江之畔游人如织。
秦英和簪花娘子乘车去曲江边摆的贵女宴,梅三娘则陪了萧皇后沿着江边遛弯儿。
贵女宴上没有东主的说法,然而长孙娘子还是以善于周游的做派,像是穿梭于鲜艳花朵的殷勤蜜蜂似的,将所有贵女的言谈都调动起来了。
秦英和郑如好几个月没有相见了,再次聊天还是十分投机。
在秦英她们路过杏园的时候,骑马的探花使出园摘花,马镫勾住了秦英的幕篱一角。那人下马行礼,本来想要给她道歉,却发现她和西华观主有些神似。冒昧地问了她的姓氏。“我姓裴。”秦英这泰然不惊的气度让诸多贵女都有些失神。
苏芷嫣显露出想和秦英结交的意思,然而秦英看了她一眼没有主动搭话。
长孙家的小娘子倒是活泼,上次便准备和秦英攀谈,无奈人多,这次和秦英多说了两句。还问了秦英家住哪里,俨然有给她送信的架势,秦英笑道自己暂居兴道里,贵女们都投来或艳羡或嫉妒的眼神。
三月,长孙皇后所生长乐公主将嫁。唐太宗对公主宠爱倍极,陪送的嫁妆比永嘉长公主(高祖长女)多一倍。魏征力谏,太宗从之,并告知长孙皇后,皇后盛赞太宗采纳魏征的意见。魏征以汉明帝故事讽喻太宗做法严重逾制。次年,李丽质嫁给长孙国舅的嫡长子长孙冲。
秦英在长孙府上行走时刚好遇见了长公主,李丽质差点对着秦英喊出了她的名字。惊出秦英的一身冷汗。事后李丽质回宫和李承乾碰了面,还问大兄可否知道长安城中多了一个名叫裴的贵女。李承乾的脸色变了变,最后淡定地回答不知道。他若说知道,李丽质定然是要纠缠自己的。
随驾九成宫避暑。李世民召见袁天罡。
袁天罡给人看相,后随手便指了一道泉眼,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执杖入地,果然发现了清泉。欧阳大人记写《九成宫醴泉铭》。
李淳风和簪花娘子成亲,这么早定下就是给裴寂冲喜。刚好李淳风的师傅袁老道在京中。婚礼是在李淳风的宅子里举办的,秦英还想留下来看洞房花烛,结果被梅三娘教训一顿,才十分不情愿地走了。
端午节时贵女宴开。秦英也过去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魏征府里的郎君有些讨厌。隔着一台水榭就偷窥这边。秦英转过头,就看到了魏家三郎的旁边,赫然是曾和自己一起去新罗的崔姓少年。宴罢崔姓少年无意看到秦英后,便想方设法和她搭话。被一众贵女取笑,这个庶子想着借秦英上位。
秦英早上在天井旁被提满了水的桶撞了一下,当时虽然能起身行走,但是旧伤隐隐做痛。于是她强撑着到礼部,请了一个月的病假卧榻休养。期间宾客络绎不绝,秦英叫梅三娘和管家在前厅誊写礼单,回绝了比自己品阶低的官员的礼,世家之礼也不要,只留下了同品阶的人和过去同僚送的几份东西。
簪花娘子带着欧阳大人和李淳风来探望秦英,告诉她,朝堂和后宫发生的几桩事情。簪花娘子提到了太子最近有些顽劣,李世民给太子增加了两个夫子。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师官。秦英笑了笑,心道把这猴子一样的人拘在皇宫,他不闹翻了才怪呢。
陛下夏天驾幸岐州,太子留京监国。八月归朝,大宴东宫官署,赐帛各有差。
苏芷嫣显露出想和秦英结交的意思,然而秦英看了她一眼没有主动搭话。
三月,长孙皇后所生长乐公主将嫁。唐太宗对公主宠爱倍极,陪送的嫁妆比永嘉长公主(高祖长女)多一倍。魏征力谏,太宗从之,并告知长孙皇后,皇后盛赞太宗采纳魏征的意见。魏征以汉明帝故事讽喻太宗做法严重逾制。次年,李丽质嫁给长孙国舅的嫡长子长孙冲。
秦英在长孙府上行走时刚好遇见了长公主,李丽质差点对着秦英喊出了她的名字。惊出秦英的一身冷汗。事后李丽质回宫和李承乾碰了面,还问大兄可否知道长安城中多了一个名叫裴的贵女。李承乾的脸色变了变,最后淡定地回答不知道。他若说知道,李丽质定然是要纠缠自己的。
随驾九成宫避暑。李世民召见袁天罡。
袁天罡给人看相,后随手便指了一道泉眼,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执杖入地,果然发现了清泉。欧阳大人记写《九成宫醴泉铭》。
李淳风和簪花娘子成亲,这么早定下就是给裴寂冲喜。刚好李淳风的师傅袁老道在京中。婚礼是在李淳风的宅子里举办的,秦英还想留下来看洞房花烛,结果被梅三娘教训一顿,才十分不情愿地走了。
端午节时贵女宴开。秦英也过去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魏征府里的郎君有些讨厌。隔着一台水榭就偷窥这边。秦英转过头,就看到了魏家三郎的旁边,赫然是曾和自己一起去新罗的崔姓少年。宴罢崔姓少年无意看到秦英后,便想方设法和她搭话。被一众贵女取笑,这个庶子想着借秦英上位。
秦英早上在天井旁被提满了水的桶撞了一下,当时虽然能起身行走,但是旧伤隐隐做痛。于是她强撑着到礼部,请了一个月的病假卧榻休养。期间宾客络绎不绝,秦英叫梅三娘和管家在前厅誊写礼单,回绝了比自己品阶低的官员的礼,世家之礼也不要,只留下了同品阶的人和过去同僚送的几份东西。
簪花娘子带着欧阳大人和李淳风来探望秦英,告诉她,朝堂和后宫发生的几桩事情。簪花娘子提到了太子最近有些顽劣,李世民给太子增加了两个夫子。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师官。秦英笑了笑,心道把这猴子一样的人拘在皇宫,他不闹翻了才怪呢。
陛下夏天驾幸岐州,太子留京监国。八月归朝,大宴东宫官署,赐帛各有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