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城池轻易的投降,虽然让崇祯皇帝和朝臣们感觉到诧异和气愤。
但是对于王树亭和徐平川等人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这些年谍报司的人员对于山西、河南等地可是下了大工夫的,对当地的官员、士绅拉拢、策反一刻都没有停歇过。
很多地方早在几年之前虽然名义上还是大明的城池,可是暗地里早都已经归顺了王树亭,等到现在大军一到,就立马的改旗易帜,名正言顺的称自己是大唐的子民。
这些官员士绅对于自己以后能做多大的官,本来就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大明朝廷中的官位基本上也是到头了,朝堂完全被东林党把持着,晋升起来是难上加难,现在投降过来,最起码保住了官位和生命,在他们心中倒不是真的就觉得大唐一定比大明强。
只是因为兵临城下,而唐军给出的条件也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罢了,为了自己的家族能够在战乱中得以延续和保全,什么忠君爱国的思想,在他们这里都是扯淡。
那为数不多的几个死忠份子,也早就被捆绑好了送到王树亭驾前。
对于死忠明朝的忠臣义士,王树亭心中是很生敬佩的,但也并不妨碍他将这些人明正典刑,以威慑其他地方顽抗不愿意投降的官员士绅,至于这些人的家产,则尽数充入国库,用作征战之资,他们的家眷王树亭倒是没有为难,给以一些钱财便将她们给放了,至于能不能存活下来就看她们自己的造化了。
一连丢失了这么多的地盘,崇祯皇帝无比震怒,在大殿上咆哮怒骂,众臣见皇帝如此震怒,一个个都低头伏地,不敢抬头,生怕皇上找自己的麻烦。新任的兵部尚书张凤翼更是伏在地上动也不敢动,生怕皇上拿自己说事当成了替罪羊。
发泄完自己心中的怒火,才望了底下的臣子一眼,知道光生气是没有用的,还是要尽快拿出一个主意才好,便说道:“贼军猖狂,已经连续攻占数州之地,现在太原也危在旦夕,各位爱卿有何退贼之策。”
内阁首辅温体仁率先开口:“皇上,现在京师周围大同和宣府兵马被贼将王树山部牵制不能轻动,督师杨嗣昌已经急率湖广等地兵马驰援河南,臣相信杨督师定能抵挡住唐军在河南的攻势,现在所虑的是山西的唐军主力,臣建议调辽东和山东的兵马,汇合京师编练的新军,驰援山西;同时命令陕西巡抚坚守太原等待援军!”
“山东和辽东可以抽调多少兵马?何人可以为将?”
“山东常年防备倭寇和后金,兵马充足,最少可以抽调八万精锐,再从辽东抽调三五万人马,加上新军最少可以凑出十五六万兵马,足以解山西之困;总兵左良玉,行事机密、治军有方,有大将之才,在缴贼之中多功劳,臣以为左良玉可以为将!”
思虑之后,崇祯皇帝同意了温体仁所请,拜“平贼”将军,加“太子少保”率领兵马解山西之围。
左良玉此时正在河南杨嗣昌军中为将,杨嗣昌虽然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总觉得此人居功自傲,不好约束,对其也有打压之意,甚是还暗许贺人龙日后取代左良玉之职,贺人龙也甚是高兴,对左良玉的官职和麾下的兵马早就垂涎已久,受到威胁的左良玉自然不甘心就此结束。
于是便拼命的活动,终于走通了温体仁的关系,在这次唐军的进攻之中给他谋来了职位。
接到圣旨的左良玉,甚至都没有和杨嗣昌寒暄几句,就急匆匆的率领自己的兵马离去了,左良玉虽然为人自负,但是其麾下的万余兵马还是不错的,训练有素,作战勇猛,这让杨嗣昌感到甚是可惜。
到达北直隶接手部队,已经是半月之后的事情了,山东和辽东的兵马还未赶到,左良玉手中只有自己的一万兵马和京师的两万新军,这些战力肯定不足以救援山西,但是在皇帝不断的催促之下,只能慢慢的向着山西进发,路上在慢慢等待援兵到来。
就是因为这个时间差,让他错失了最后救援太原的希望。
原本王树林部的攻击并不顺利,兵部给他的命令是北上占领长治,分兵守卫壶关,然后一路突破直至井陉关,扼守住井陉关,阻挡北直隶的明军援兵。
可是王树林手上的兵马只有两万多人,看似不少,可是这些兵都没有经过完整严苛的训练,和真正的野战部队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毕竟他们是隐藏在大明境内,要起的就是出其不意的作用。
所以在他们进攻长治的时候还是非常顺利的,分兵驻守壶关和涉县之后,手中的兵力就显得不足了,一路急匆匆的赶到井陉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占下来,部队也是损失极大,如果当时就遭到明军的反扑,王树林还真不一定能够守住了。
就是因为左良玉的拖延,在唐军占领汾州,兵困太原之后,王树林部得到了补充,来增援他的是实打实的精锐野战部队,不仅人数大增,还带来了相当数量的火炮。
王树林将新得的兵马分别驻守在苇泽关、固关和井陉三地,相互成犄角支援之势,彻底切断了山西和北直隶的联系,如果这时左良玉想要支援山西,除了强攻三关之外,就只能绕大远了,等到他绕路到的时候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等左良玉集齐大军之后,到达井陉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遭到了炮火猛烈的袭击,犹如给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似的,凭借敌军的炮火密度来看,左良玉就知道这次的战事难了。
可是朝廷催促的旨意一道接着一道,可见太原的形势多么危急,左良玉也顾不上士卒的伤亡了,调集了军中大部分的火炮,和唐军开始对轰,步兵则是在炮火的掩护下向着城关冲击。
连续几日的炮战,井陉关的城墙都已经被轰出了好几处缺口,山上的土石树木大都被击的粉碎,一发炮弹下来就是大片的烟尘,城墙上士兵民夫们冒着炮火修补城墙,城下的士兵也是冒着弹雨拼命在冲锋,尸体堆满了山谷,鲜血流淌成了小溪。
连日强攻让士兵们疲惫不堪,不得已,左良玉只能下令暂时停止攻击休整,同时分兵派出一支偏军绕路进入山西,虽然路途远了一些,但是总比一直被堵在这里好。
偏师将军临行之前问左良玉讨要粮饷,可是看着有些干瘪的荷包,左良玉一时也拿不出太多的粮食来,拨付了一部分之后,对偏师将军说了一句:“如果粮食不够了,你们就沿途就地取粮吧!”
随着这支偏师北上,沿途的百姓可就遭了殃,军令是让他们粮食不足的时候就地取粮,可是这种军令传达下去之后,就变了味道,这放出来的不是野兽,而是一群恶魔。
什么叫做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什么叫做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寸草不生,豪门大户都和官府有着千丝万绦的联系,这些兵自然不敢对这些豪门做什么越轨之事,但是普通的百姓却成了待宰的羔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惹到百姓们远远的见到明军来了就纷纷逃走。
这支偏师进入从榆枣关进入山西之后,就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杀良冒功之事开始集中迸发出来,在北直隶境内他们并不是不想,只是怕后期被追查出来,进入山西就不一样了,这里唐军遍地,只要是人头那就是银子 ,为了粮食和钱财红了眼的明军士卒,几乎杀死了路上见到的每一个男丁。
有了更好解决的百姓,何必还要去太原去碰那难啃的骨头,这支偏师就在距离太原百余里的杞县停了下来,这里也是山西的商贾重地,他们停在这里大肆的劫掠钱财。
左良玉还不知道杞县的情况,继续对井陉进行着攻击,承受着巨大伤亡的明军,最终还是没能攻下三关,太原城破的消息就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