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优秀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们会不断去探索,不断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他们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给他们带来的改变。
而有的家长抗拒成长,他们会把自己成长的任务转嫁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主动符合他们的期待,于是他们几乎把自己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
如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他们就会非常愉悦,四处向别人炫耀;如果孩子考试考砸了,他们心情就会顿时灰暗下来,不断朝孩子宣泄他们的不满。
如此一来,孩子就变成了他们人生中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同时担负起三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要出问题。
而原主刚好就是遇到了这样的父母,她的成长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成长,她肩上始终肩负着一家三口的成长重任,她是父母眼里的私有品,父母参与了她的整个人生,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扮演她人生主宰者的角色,强行介入她的人生,对她的成长颐指气使、指手画脚。
他们完全忘记了,哪怕作为孩子的她再小,那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她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有自己的感情观点,他们不知道要与她的生命保持适当的距离,从而以更合理的角色出现在她的成长过程中。
花酿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而很不幸的,花大河和王翠霞并没有很好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每天面对他们诸如“不准睡懒觉,你必须六点起床吃早饭,这样对身体才好”、“吃饭就好好吃,不准玩手机,不准挑食,多吃青菜才有营养”这样命令式的语言,花酿已经非常厌倦了,只要能远离这些,别说去到乡下,哪怕是去到荒山老林,花酿都能欣然接受。
逃离了每天吵翻天的父母,回到农村的花酿日子过得安静惬意,村里人大多纯朴善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这里的鸡鸭鱼肉,瓜果蔬菜,全是原生态。
当然了,过得轻松惬意的也只有花酿这样的闲人,农闲时的农人们生活是舒适的,也是惬意的,可暑假是农忙时节,村里的农人们起早贪黑,格外忙碌,几乎每天与时间赛跑,他们似乎总有干不完的农活,有道不尽的苦,叹不完的气。
花酿的爷爷奶奶有好几个孩子,可他们没有选择跟任何一个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老两口独自在老房子里生活,孩子们定期会给赡养费,赡养费足够他们生活,但他们依旧闲不住。
农村夏季的早晨是宁静的,也是热闹的,勤劳的农村人早早拉开了新一天的序幕。
夏天早起,对于农村人来说好处多多,下地干活凉快,上街赶集从容。
很多时候,花酿也会和爷爷奶奶早起去田地里忙活,跟他们学习抢收小麦、豌豆、蚕豆等田夏熟作物,也学会了播种夏玉米、夏大豆、夏绿豆、夏芝麻等小秋作物,学会了给农作物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浇水。
在农村里,像花酿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很多,他们一把年纪了依旧穿梭在田间地头,一年四季忙碌个不停。
倒也不是他们的子女都不孝顺,主要是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基本是整个人生都交付给了土地。
春播、夏锄、秋收、冬管,哪一季的农活他们都是主力军,为了不违农时,他们三伏天顶着最毒辣的太阳也须荷锄下地,一滴汗水摔八掰可真不是说说而已。
年老之后,他们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了,但家里边的、地里边的相对较轻的农活,他们还是能干得了的,真的是习惯成自然。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天不动弹动弹,就浑身不舒服,不是这疼就是那痒,一动弹就啥事也没有。
“天生就是劳碌受罪的命,这辈子注定是和黄土脱不开关系了。”
“黄土怎么了,人过一辈子,不就是一半空气,一半黄土,咱们生于黄土,最终还不是要归于黄土,这是命!”
花酿经常听着两个老人这样自嘲,有时候也会感慨于他们的豁达,像他们说的,人之一生,旦夕祸福,最终还不是归于一堆黄土吗?
清晨,枝头上的黄莺高兴地唱着歌,歌声婉转悠扬,阳光洒进卧室,推窗即景,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清爽,甜润 。
花酿下楼,厨房里爷爷奶奶已经在忙活了,今天他们要去给村里承包果园的外地老板帮工去,得早早吃了早饭才行。
“爷爷、奶奶,早啊。”
“乖孙起来了,快去洗漱,马上吃早饭了。”
“好。”
花酿洗漱完,看见奶奶提着篮子要出去摘几个黄瓜,连忙上前接过篮子,自告奋勇往菜园子里去。
乡村的清晨,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青草鲜花上,都撒满了一颗颗露珠,袅袅炊烟从绿荫围裹的老屋升腾起,或飘或散,鼻尖渐渐弥漫起草木和野花的清香,还有一种氧气的味道,让人轻快无比。
菜园子外边用竹篱笆围着,竹篱笆上爬满了牵牛花,牵牛花的形状是那样好看,酷似一个个小喇叭,再加上它们自己精心搭配的绿叶,煞是好看。
随着之前落下的几场雨,菜园子里渐渐丰盈起来,瓜果蔬菜遍地,西红柿、黄瓜、辣椒、豆角、茄子、韭菜,热热闹闹地扎堆在一起。
花酿惬意的穿梭在菜园里,看看遍地鲜嫩可人的瓜果蔬菜,那些菜蔬,绿的沉静,红的热烈,成熟了尚在枝蔓上挂着的黄瓜,饱满而诱人,花酿都能嗅到那股子夹杂着青气的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