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艾、季杼等人面面相觑,他们未曾料到华少康会做出如此决绝的决定。
然而,他们深知现在华少康的权威与意志,而且他背负为父报仇的包袱,因此无人敢出言反驳。
寒风将军闻言,心头猛地一沉,他未曾料到华少康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
他深知华少康复仇心切,却也未曾想过会波及到整个寒氏一族,尤其是那些无辜的百姓。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挣扎与痛苦,他想选择沉默,因为他明白,此刻的反抗只会让局面更加复杂。
但人命关天,寒氏一族实在太庞大了,就硬着头皮说道:
“殿下,请您三思。”寒风将军低声说道,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不容忽视的坚定:
“寒氏一族虽有过错,但其中不乏无辜之人。若将怒火发泄于全族,恐失民心,亦非仁君之道。”
华少康的目光如炬,冷冷地扫视了一圈周围的将领,最终停留在寒风将军的脸上。他缓缓开口,语气中既有不容置疑的权威,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寒风将军,你之忠诚与正义,我向来敬佩。但此事关乎华朝兴衰,更关乎我父之仇,我意已决,不容更改。”
女艾见状,轻轻叹了口气,她深知华少康心中的苦楚与挣扎,也理解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但她同样不忍见无辜者受难,于是上前一步,试图以柔和的方式劝说:“殿下,复仇之心人皆有之,但请殿下以大局为重。寒氏一族虽有过错,但若能引导他们向善,为华朝所用,岂不是更好?”
“况且,殿下若真行此杀戮之事,恐将背负一世骂名,于华朝复兴不利。”
姚辅闻言面容严峻、步伐稳健地走到众人之前,目光直逼女艾,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女艾将军,您此言差矣!古语有云:‘君无戏言’,殿下既已决定,自有其深远考量。您以柔和之语相劝,虽出于善意,却未免有违君臣之道,以下犯上之嫌。”
他顿了顿,环视四周,见众人皆因这突如其来的斥责而静默,便继续道:
“殿下心怀家国,复仇之心乃是对先帝之孝,对国之大义。寒氏一族,多年来作恶多端,若非殿下英明推翻他的暴政,恐九州之内仍在他的阴影之下。”
“寒氏一族不除,民心仍将难安,国基难稳。此等决断,非但非过,实乃大智大勇之举。”
说到这里,姚辅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坚定:
“至于无辜百姓,殿下自有分寸,定不会滥杀无辜。我等作为臣子,当全力辅佐殿下,共谋华朝复兴之大计,而非在此刻质疑殿下决策,动摇军心。”
女艾闻言,脸色微变,
女艾的脸色在姚辅的训斥下变得苍白,但她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华少康,声音虽轻却充满了不容忽视的力量:“殿下,臣明白您的决心,也理解您心中的苦楚。但请您再考虑一下,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敌人的倒下,更是人心的归附。”
她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似乎在寻找共鸣,
“寒氏一族中,确有不少罪大恶极之人,但同样也有无辜的百姓,他们或许从未参与过暴行,只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阴影之下。若我们一味杀戮,不仅无法赢得真正的和平,反而可能种下更多仇恨的种子。”
女艾的言辞恳切,字字句句都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然而,华少康的眼神却愈发冷冽,他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决绝的无奈:
“女艾,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此事关乎我父之仇,关乎华朝的根基,我别无选择。”
他看向姚辅,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姚辅见状,便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殿下,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寒氏一族已失去民心,其存在只会成为华朝复兴的绊脚石。我们必须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随着姚辅的话语落下,华少康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挥了挥手,示意士兵们开始行动。
一时间,寒亭城内风声鹤唳,一场血雨腥风悄然降临。
复国军的士兵们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他们如同被释放的野兽,无情地挥舞着手中的刀剑,冲向那些毫无准备的寒氏族人。
无论男女老少,只要与寒氏一族有瓜葛,都未能幸免于难。
哭声、喊声、求饶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寒亭城的上空,形成了一曲悲凉的挽歌。
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变成了修罗场,鲜血染红了石板路,尸体横陈,惨不忍睹。
寒风将军站在一旁,目睹着这一切,他的心如刀绞。他深知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默默地祈祷,希望这场屠杀能够尽快结束,让无辜的灵魂得以安息。
而在这场屠杀的阴影下,也有一些人选择了反抗。
他们或是寒国的忠臣,或是那些对寒浞暴政早已心生不满的贵族。
他们虽然无法阻止整个局势的崩溃,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抗争,去守护那份微弱的正义与希望。
然而,在绝对的权力与复仇的火焰面前,这些反抗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最终,他们也只能化作这场血腥屠戮中的一部分,成为历史的尘埃。
随着夜幕降临,寒亭城内的屠杀终于告一段落。
但这座曾经繁华的城池,如今已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和绝望的气息。
而华少康,眼中充满了血丝,也在这场胜利中,他还是背负上了沉重的道德负担。
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复仇的快意,也有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