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此刻心底一片苦涩。
一切都事出有因,但他不能说。
他不能把王室的脸面拿出去让人看笑话。
母子相戕、夫妻互杀、阴谋算计……
这些事,他绝对不能对任何人言说。
因此对于黄飞虎的误解以及怨恨,他只能咬着牙全盘接受。
只听“撕拉”一声,黄飞虎竟是撕开了自己的袍服上衣,露出了满是伤疤的上身。
“自我祖父起,我黄家世代为将,为了大商江山出生入死,连命都不要了,你就是这般报答我等的吗?”
“我祖父征讨东夷时在战场上力战而亡,身中十七箭。我父亲也死于军营之中,临死前仍披甲带剑。而我黄飞虎,自认更是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大商,对不起你纣王的事情,你为何要这般心狠手辣,置我妹妹于死地!”
纣王默然无语。
“这一道,是你出征时我为你挡剑所留。这一道,是你登基时我为稳固你的王位征讨鬼方所留。这一道……”
黄飞虎指着自己的伤疤,一五一十地述说着他们的来历。
底下众臣包括太师闻仲在内尽数沉默地看向高台上的君臣二人。
终于,黄飞虎数完了自己身上的伤疤,愤然道:“这些,难道都不能证明我的忠诚吗?”
“可我黄家世代忠心耿耿,可你为什么就非要我妹妹死不可呢。”
纣王沉默地看向黄飞虎,眼神中除了黯然,再也没有一丝情绪。
“子受!你什么时候沦为了这等心狠手辣、无所顾忌之人!你可知道天下有多少人不满你这个王!你可知道所谓新政戕害了多少人,我祝你大商江山彻底断送在你这一代。”
“你这个虎狼之君、狼心狗肺之人,怎配为王!”
黄飞虎破口大骂纣王,满朝文武愣是没一个人阻拦。
毕竟人家妹妹不明不白死在宫中,纣王还隐瞒此事找人假扮黄贵妃。这事说出去本就是纣王理亏,因此哪怕他们都是纣王的臣子也不好出言阻拦黄飞虎。
黄飞虎骂完纣王,将佩剑丢在地上,转身抱着黄贵妃的尸首大步走出了大殿。
一看黄飞虎离去,朱无双连忙从朝臣行列中走出了出来。
“大王,臣妾建议立刻拦截黄飞虎。”
朱无双这句话一下子把诸多大臣惊醒过来。
以闻仲、商容、比干三人为首,一众大臣跪倒在地。
“恳请陛下拦截黄飞虎!”
这一次,即便是出身贵族的官员都在跪地请求。
先前的黄飞虎是镇国武成王、大将军、堂堂大商第一人,可自他大骂纣王,径直离去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不再是大商重臣。
他这一去很可能是要造反的啊。
你不请求拦截黄飞虎,是不是跟他有什么关联?
在这当头,大商的议政大殿上,跟一个反贼有关联?
活腻了吧。
真要联系黄飞虎也得是下朝回家私下里联系才对。
因此,现在虽说基本上满朝大臣都在跪地请求拦截黄飞虎。
闻仲、比干、商容等人是真心实意为大商着想,怕黄飞虎造反会危及社稷。
但一些人心中却有着另外的打算:黄飞虎是贵族利益的拥护者,似乎他当了王对贵族礼仪更好。那我们可以暗中资助黄飞虎,两头下注,总不会亏。
看着眼前密密麻麻跪倒一片的大商臣子,纣王没有说话,心中一片纠结。
他想起往昔跟黄家兄妹相处的片段。
先王只有三个孩子,他最小。
两个哥哥都比他大许多,所以不跟他一起玩。
那时他孤独得不行。
知道有一天黄滚带着黄家兄妹出现在他面前。
他第一次有了玩伴,他那一天玩的很尽兴。
他还记得那一天夕阳下,黄飞虎发誓要做大将军,而他边亲口许诺黄飞虎一定会成为他的大将军。
他又想起自己刚即位那会,四方边境不稳,是黄飞虎挺身而出,披甲率军,用了整整一年多才平定了各地叛军。
黄飞虎不仅是他的臣子,更是他的好兄弟,如果有可能,他宁愿一辈子都不要跟黄飞虎反目成仇。
可惜,事情已然发生,他的好兄弟已然远去,现在只剩自己一个人了。
父王临终前曾对自己说真正的王者都是孤独的。
现在他明白了其中之意。
他孤身一人坐在王座之上,俯身望去,再没有一个朋友。
有的只有敌人、臣子、妃嫔、百姓。
他在心底悠悠长叹一声,生生把那滴欲要落下的泪逼了回去。
然后,他疲乏不堪地轻声说了句,“退朝。”
殿内众臣沉默之后告退。
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后,大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中。
为君王者,当杀伐果断,最忌优柔寡断,他一直都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在这些年来,敢挡在他前面的敌人都被他毫不留情面地处死。
可在黄飞虎这件事上,他犹豫了,他不知该如何是好。
理智告诉他,应当摒弃一切情感,派兵追杀黄飞虎。
可感情告诉他,那是你的好兄弟,你不能杀了他。
因此,纣王陷入了登基为王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陷入到优柔寡断中。
如果是别的人,即便会导致江山不稳,他想杀的话,也就杀了。
可黄飞虎毕竟不是别的人,他犹豫了。
如果此刻自己派出军队拦截黄飞虎,那么一定能在黄飞虎实质性举起反旗前杀了他,一场灾祸将消弭于无形之中。
如果放任黄飞虎离去,以他在天下的声望以及凝聚力来说,只要他振臂一呼,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老兵从民间赶来,四面八方地去与他会和。
即便是那些此刻仍在大商军队中服役的士兵估计也会有一些连夜逃走去投奔黄飞虎。
黄飞虎三字就是这么好用,他就是大商大军的精神象征。
不杀黄飞虎,那就是等于自凿江山,放任一股强大势力的构建。
而且,这股势力还是以推翻殷商、杀死纣王为最终目的。
就这么让他离去,那下一次相见,就只能是在战场上了。
究竟该如何抉择,是杀一人而安天下还是放一人而乱天下,全在纣王一念之间。